APP下载

汗味、荷尔蒙也“共享”

2017-08-24

看天下 2017年22期
关键词:健身卡更衣室共享

共享健身仓打响新一轮投资大战

家住北京北四環鹿港嘉苑小区的胡旭玲在透明的“大盒子”附近来回徘徊,她在思考要不要扫码进去试试。

这个“大盒子”大小约6.6平方米,高3米,它是共享经济中的又一波“脑洞”——共享健身仓“抖吧”。仓内配备有空调,空气净化系统等设施,可供1-2人使用,每天还有保洁人员定期清洁。

胡旭玲平时不怎么去健身房,只是每天围着小区跑步。这个放置在小区内的装置或许能解决她不想在雾霾中跑步的头疼问题。在鹿港嘉苑,“抖吧”并不是第一家健身仓,就在广场对侧,4平米左右的觅跑健身仓比它更早入驻。

共享健身仓正显露出成为下一个风口的潜质。

“5分钟运动圈”

刚刚获得数百万元种子轮投资的抖吧创始人蒋都泽志得意满,打算在年底将抖吧投放到100个小区。

它的对手觅跑健身仓更是融资光环加持。在一周内,觅跑便获得由经纬中国、信中利资本、合鲸创投等连续两轮共数千万元融资,估值超过1亿人民币。与普通体育项目的融资相比,共享健身仓的融资速度,可以用“跑步前进”来形容。

觅跑创始人毕振是互联网订餐平台饿了么的早期成员,外卖平台“饿势力”和地推平台“人人地推”都是其创业项目。

觅跑健身仓大小乃至内部设施几与抖吧无异,毕振解释道,根据他们的前期调研,北京10%白领用户购有健身卡,但保持健身习惯的并不多;95%的用户有运动需求,但运动习惯仍未完全保持,场地和设备限制是一大原因。创建小型健身仓的首要目的就是降低“健身”门槛,打造“5分钟运动圈”,提高用户参与度。

不少网友表达了好感:“终于不用白白浪费健身卡了,2毛一分钟好便宜。”但也有网友抱怨:“没有更衣室、浴室、厕所,太不方便。”

对此觅跑工作人员解释道:没有更衣室和浴室是考虑到共享健身仓就在小区“5分钟运动圈”内,因此没有额外设置。

一台跑步机居然敢叫“仓”?

“5分钟运动圈”是真需求,还是噱头?互联网观察家葛甲认为,共享健身是个“伪需求”:“对大多数人来说,健身需求再强,也强不到可以连洗澡设施都没有就接受在一个密室里挥汗如雨的程度。”

不少健身达人纷纷吐槽:“这太扯了,一台跑步机居然敢叫仓?”

共享经济与健身行业早有渊源,早在2016年底宣布获得一亿元融资的乐刻,就一直打着“共享健身”的标签。

作为一家24小时开放,收费为99-199元包月的健身场馆运营企业,乐刻在当时提出的核心理念是:“教练脱媒”和“场地共享”。也就是教练和场地都不是自己的,教练可以兼职,场地可以租用借用。

事实上,这种模式在2014年后,国内互联网健身概念刚刚崛起的一两年里非常火爆。曾经的全城热练、小熊快跑都基于此而诞生。超级猩猩在创业初期主推的健身仓也提出共享的理念。虽然同样打着“健身仓”的招牌,但面积更大,设备更多,一次可容纳8-9个人。

前车之鉴,后车之覆。共享健身的试水已历经近3年,但至今仍未显现出清晰的商业模式。

这就意味着,在同打共享概念,产品高度同质化的情况下,谁的钱跟不上,谁就会先行倒下。

觅跑给出的财务模型是:共享运动仓设备成本为1万,加上50%的能耗、折旧和运维成本,年化成本在15000左右。若是日均有5-6小时的有效使用时长,单个运动仓的单日收入可达70元左右,回本周期在8-10月。

抖吧虽未公布预算和模型,我们可仍以最低成本计算:平均每个健身仓大概需要2000小时回本,若每天使用时长为10个小时,回本周期也在7-8个月。

身处服务行业,健身这门生意本就不好做。只有高产出才能维持高投入,由资本推动的迷你健身仓能在“全民健身潮”中找到一条新出路吗?

猜你喜欢

健身卡更衣室共享
大街
The Importance of Humor
笑笑不说话
健身卡的作用
气成河豚
挂羊头卖狗肉的“共享”营销
图书馆与出版企业数字资源共享的环境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