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郭校长和他的33个艾滋学生

2017-08-24周裕妩

情感读本·道德篇 2017年8期
关键词:红丝临汾感染者

周裕妩

好多人觉得我不可理解,但我觉得,院长其他人也能做,但是这个学校的校长,不是换一个人就能做成。

在山西临汾有这样一所学校,只有33名学生。虽然他们来学校时间、原因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共同:他们是被艾滋病感染的儿童。

这所名为红丝带的学校,是我国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艾滋病患儿学校,郭小平是这所特殊学校的校长、创始人。在过去13年,这个男人用他的爱为33个孩子撑起了一片天空。

红丝带学校坐落在距临汾市区十多公里的郊区。这所学校被一片树林环绕,最早是临汾传染病医院的隔离病区。

父母去世“定居”病房

学校校长郭小平曾是临汾传染病医院的院长,也是一名医生,他怎么会办起学校?这要从2003年说起。

当时,临汾传染病医院设立艾滋病人病区,取名叫“绿色港湾”。“有四个孩子的父母因艾滋病在医院去世。这四个孩子也是感染者,他们反复住院,后来就在病区定居,病了就打针治疗,病好就在医院乱转,吃饭就在我的小灶房。”郭小平说。

眼瞅着这几个孩子有七八岁了,突然有一天,郭小平想,是不是可以在医院给他们上课。于是,郭小平腾出了一间病房,买了四张课桌,找了一块黑板,把医院职工孩子一年级的书整理到一块,开起了一个爱心小课堂,这就是学校的雏形。

随后,学生陆续增加到十来个,学校改名为“红丝带学校”。学校正式成立是在2011年。

“从成立这所学校开始就希望它关闭。因为我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和大家一样进入普通的学校,和普通的人一样去生活、工作和学习。”

夏天没人敢来修门窗

现在学校有三个年级:高三、小学六年级和二年级。33个孩子都有着不寻常的故事。

莎莎是最后一个到红丝带学校的孩子。来红丝带之前,她在老家当地上学,2006年和2015年,莎莎的母亲和父亲先后因艾滋病去世,莎莎得病的消息也在当地不胫而走,在接下来一年多的时间里,她两次被其他同学家长“赶”出校园。

坤坤的父母也已经去世,他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但爷爷奶奶和他没有血缘关系。有一次他在外面玩掉到山沟里,被救后因为额头划了口子,被送到医院做手术,才发现是艾滋病感染者。这个消息让村里人知道后,村民联名签名要求把坤坤驱逐出村,包括坤坤的爷爷奶奶都签了名。最后这个事情被媒体曝光后,坤坤来到了红丝带。

还有翠翠,当大家知道她是感染者的时候,老师把她安排在教室的一个角落,下了课以后也没人和她说话,大家觉得和她说话都会被感染,孩子压力太大得了抑郁症,在医院治好后就再也不愿意去学校了,于是就在红丝带学校住了下來。

孩子就是这么一个一个来的。2010年,郭小平就已经成了临汾市传染病院、第三人民医院和中医院这三家医院的院长,可就算工作再忙,他也没有放下学校。

“有人说,孩子在你这是不是有点圈养,但我觉得各有情况。这33个孩子大多没有母亲,有三分之一的孩子父母双亡,他们在家没人管,还要每天吃两次药,如果吃药不好,可能会出现病毒变异,变得无药可救。”郭小平如是解释。

“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歧视。有一次我们请师傅来修门窗,夏天蚊子比较多,那师傅连工钱都不要就跑了。我一直认为,艾滋病病毒是我们的敌人,但艾滋病病人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所以希望社会能给他们更多的包容。”

担心上大学后的包容度

2015年,郭小平做出了一个决定,辞去全部三家医院院长的职务,只担任红丝带学校校长一职,“好多人觉得我不可理解,但我觉得,院长其他人也能做,但是这个学校的校长,不是换一个人就能做成。”

在孩子们眼里,郭校长就是他们的亲人。在学校待了十多年的涛涛说:“郭伯伯就是一个父亲,对我们特别有爱。”

今年,这33个孩子中有16个将参加高考。再过几年,如果没有新的小孩来,等其他17个孩子全部升入高中后,红丝带学校的使命也许就结束了。

郭小平说:“到那一天,一定是社会进步了,因为这意味着我们很少有艾滋病感染的儿童了。即使有这种儿童,他们也能为普通学校所接纳了。”

“对孩子们的未来,我既不悲观也不乐观,因为我不知道他们的未来是什么样。今年16个孩子就要上大学了,我觉得大学接纳没问题,班里接纳可能也没问题,但宿舍的接纳程度我还不确定,不知道下一步会是什么样子。”

就业机会应给他们

郭小平已经开始和孩子们聊报考专业的事情,“我的建议是尽量报以后好找工作的专业,尽量避免直接服务人的专业,比如幼师和老师等。可以选择计算机、汽车修理等。他们的专业还是会受到限制。一方面有传染病防治要求;另一方面,社会歧视的消除是比较漫长的过程。”

郭小平说,这些孩子在红丝带学校待了多年后,已经能比较好地了解和防治艾滋病。所以他有个想法,希望国内有关艾滋病防治的机构能把部分工作岗位让给感染者。一方面解决他们就业,让他们获得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另一方面,让他们做和自己有关的事也更坦然。

郭小平说,红丝带学校的4名生活老师就是由感染者在担任。事实证明,他们做得很好。“因为他们有这个病,心是相通的,如果他们乐意去做这个工作,为什么不把这个岗位让给他们?我也呼吁更多的感染者,积极加入到艾滋病的防治工作中来,希望艾滋病防治相关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他们,给他们更多的就业机会。”

(文中所有艾滋病孩子名字为化名)

李铁摘自《广州日报》

猜你喜欢

红丝临汾感染者
飘着红丝带的路
临汾奇石文化博物馆
中华红丝带基金5年间用于健康包资金达4078.17万元
临汾奇石文化博物馆
临汾奇石文化博物馆
临汾奇石文化博物馆
“红丝带”——世界艾滋病防治的国际性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