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的心理节奏带来听觉美感
2017-08-23郭艳
郭艳
摘要:播音主持是一项再创造的劳动。播音员、主持人在创造性的劳动中,必须遵循正确的创作道路,那就是从节目的内容和形式出发,在“理解内容——具体感受——形之于声——及于受众”的过程中,达到正确理解与准确表达的统一,达到思想感情与尽可能完美的语言技巧的统一,准确、鲜明、生动地传达出稿件的精神实质,要掌握播音创作的基本方法,包括分析理解运用情景再现、对象感、内在语等调动思想感情的内部技巧和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等表达手段。尤其要通过准确的心理节奏来把控播音主持过程,才可以使得播音主持作品别有韵味,从而创造出整个节目的视觉、听觉美。
关键词:心理节奏;听觉美感
一、前言
“美感”一词最初的意义是“对感观的感受”,从审美的接受角度看,视觉是一种空间艺术,而听觉则是时间的艺术,播音主持就是视觉和听觉的艺术创造。艺术美感的高低,属于黑箱系统,无法简单量化,只能从几个重要的参数维度上,去寻找提高的可能。而节奏对于听觉美感的提升,从时间艺术的字面出发,即可发现其具有重要的意义。黑格尔也曾强调:“至于诗则绝对要有音节或韵。因为音节和韵是诗的原始的唯一的愉悦感官的芬芳气息, 甚至比富于意象的富丽辞藻还要重要。”
“节奏”,原指乐音的高下缓急。现在所谓的节奏,则是作为时间与速度的表征,在播音主持这类过程中,尤其能够得到体现。现代美学认为, 节奏是运动过程中有秩序的连续,“是有组织的序列”,是时空显示生命力的象征。节奏的基本规则是动态的, 它既可以是疾速的, 也可以是徐缓的;既可以是一致的, 也可以是交错的;既可以是快与慢的组合, 也可以是一致与交错的复合。正因如此, 节奏才具有一种征服的力量,才帶来了视觉、听觉美感。瑞典电影大师伯格曼认为,“节奏是至关重要的,永远重要的”。与电影相似,广播电视是以视听为基础的传播媒体,听觉艺术和视觉艺术都讲究韵律,而韵律则是以一种节奏为主的多种节奏的有秩序的组合。由此可见,节奏是广播电视节目不可忽视的艺术元素,其存在于广播电视节目的图像、声音、文字符号等多种载体中,并和它们相辅相承、有机统一,构成完整的广播电视节目。换句话说,广播电视节目在传递资讯时要营造一种节奏感,让受众在轻松愉悦中收视收听,以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作为节目的核心人物,播音员、主持人在节目中可谓是独挑大梁。他们的言语举动时刻影响着节目整体的节奏,其表现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节目的成败。
因此,播音员、主持人要始终从感觉上意识到受众的心理、要求、愿望、情绪等,并由此而调动自己的思想,使之处于运动状态,从而使整篇稿件或者整个节目“活”起来。
二、播音主持的心理节奏与美感
节奏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差异, 可以分为心理节奏与外部节奏。本文所关注的心理节奏是指新闻稿件或者节目本身表现出的轻重缓急而给受众心理留下的主观感受;外部节奏则是具体语言组织起来而形成的高低、起伏、强弱等有规律的运动。
播音主持是一种典型的再创作行为。作为新闻报道或者节目的叙述者、组织者,播音员、主持人完全可以由内而外赋予新闻内容、新闻形式、节目进程、节目形式以节奏感, 让新闻文本或者广播电视节目运行疏密相间, 张弛有道, 跌宕起伏, 富有韵味, 使新闻作品、广播电视节目更具可听性、可看性。因此, 研究播音主持心理节奏, 提高新闻播报、节目主持的美感体验, 对实现新闻报道和广播电视节目的吸引力无疑具有极大地现实意义。
三、心理节奏带来听觉美感的途径
(一)心理节奏直接带来美感
众所周知, 新闻文本的叙述时间与现实中新闻事实的发生时间并不是等时(isochzony)的, 或者说, 新闻的叙述节奏与现实节奏并不是等速的。新闻报道往往是通过省略、概略、减缓、停顿或者加速、延缓等来改变现实节奏, 不断破坏人们固有的心理程序, 促使受众心理活动的增加, 实现对叙事张力的内在控制。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核心事件和卫星事件
新闻播稿过程中,对于新闻稿内容不同轻重的理解,就是一种核心的心理节奏。法国叙事学家巴尔特根据事件在写作中的不同地位和性质, 把事件分为核心事件和卫星事件。那些对新闻的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或者导致不同悬念发生的事件,我们称之为“核心事件”;而那些比较琐碎却又是新闻不可或缺的事件, 我们称之为“卫星事件”。新闻事件一经发生, 新闻报道总是按照与新闻话题紧密程度的不同而得到不同程度的突显。那些与核心事实最相关的“事件”总是得到最好的呈现, 而“卫星事件”的叙述总是很概略甚或是省略。“核心事件”与“卫星事件”在新闻报道中的组装建构, 使得整个新闻文本疏密相间, 重点突出, 节奏也张弛有道。
2.同构叙述与扭曲叙述
展现过程中的时间扭曲,也是一种心理节奏直接作用于观众听觉美感的展现手段。在新闻学中, 新闻事实的“物理时间”与新闻文本的“再现时间”是不同的。叙事人往往用两种扭曲时间的方法达到接受美学的目的:一是拉长时间、放慢节奏叙事。事件意义的大小往往不在于事件发生时间的长短, 质变的一个瞬间细节可能包含了量变的全过程。二是缩短时间、加快节奏叙事。这种心理节奏下,在嬗变的时代、频频的事件、纷繁的场面、众多的人物等新闻里, 容易使读者精神为之一振,情绪紧张兴奋。
(二)通过影响外部节奏带来美感
带来视觉、听觉美感的方式,还在于通过由内而外,影响外部节奏,实现以节奏和韵味的新闻稿、节目的美。事实上, 在外部节奏的支配下, 一些看似不起眼的新闻题材和内容经过信息编码后,也能“庸事萌于新意”, 变异出深远的意境和动人的情调, 显得韵味无穷。新闻报道的外部节奏,实际上也就是新闻的“话语节奏”。它既是新闻动态感、运动感的体现, 也是新闻话语语流质感的表现。
节奏的本质是声音的回环往复。在语流中,音节、词语、词组等通过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行文规律的要求而形成序列、呼应、再现、反复的样式,在全篇稿件、节目中形成相似的语气的感情色彩、分量和语势,这种声音形式的重复就构成了节奏。简单的说,回环往复就是相似的语气的色彩、分量和语势有规律的重复。而播音主持者只有形成准确的心理节奏来把控播音主持过程,才可以使得播音主持别有韵味,从而创造出整个节目的视觉、听觉美。
四、在快节奏的社会中,播音员、主持人如何准确把握心理节奏
播音主持的工作特点,要求我们必须首先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做到准确的心理节奏,从而实现传播的精准和美感。当今社会是开放的社会,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人们的压力日渐增加,保持良好的心态是帮助播音主持平衡、调适心态、保持愉快心静一种方式。只有愉快心静,心理节奏才能找准。其次,播音主持工作中要始终保持自信心。自信是指播音员、主持人面对种种社会舆论时,自身所应具备的成熟心态。心理脆弱者,就很容易被外界声音所左右,不知天高地厚或不知所措,最后被这些声音引导得脱离真正的自己。作为播音员、主持人,稿件播好了,节目做好了,不能盲目自大;稿件没播好、节目出现了问题,也不能垂头丧气。“一个好的主持人,成熟的心理是第一位的,主持技巧是第二位的。一个心理上不成熟的主持人绝对不是一个好的主持人。”一个主持人的风格不一定让所有受众都接受并且喜欢,对一些负面评论应该用健康的心态去对待,应该知道受众之所以提出一些批评是因为对节目的关注,正所谓“爱之愈深,责之愈切”,该从批评中分析应该保留和应该改进的方面,而不能用排斥和厌恶的态度面对。第三,用心感受,真诚表述。播报新闻或主持节目时要对新闻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结果多了解、多理解,用心感受,不能一知半解浮于表象,也不要盲目事件延展、主观推断。此外,播音员主持人不仅要面对千变万化的世界,而且在节目直播时很可能要应对突发的各种情况,所以必须要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控制现场的能力,遇到突发情况不慌张,灵活应变,心理节奏才不会被打乱。
总之,心理节奏是一种把控能力,是播音员、主持人适应能力、自信心、应变力、创新能力、责任意识、移情能力的综合素质体现,只有充分地意识到这些,并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积累、成熟进步,才能准确传情达意,带来听觉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