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域旅游视角下对恩施州旅游发展前景的分析

2017-08-23郑仕雷

魅力中国 2017年20期
关键词:规划策略全域旅游

摘要:目前,我国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恩施作为全国旅游城市快速发展时期的后起之秀,需要紧随时代的脚步,借助“全域旅游”新的理念在旅游发展上继续发力。本文通过剖析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对恩施发展全域旅游的基础和前景进行分析,提出恩施发展全域旅游存在的问题和思路策略,以期为恩施旅游创新发展提供新的理念借鉴和研究视角。

关键词:全域旅游;恩施旅游;规划策略

2016 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李金早局长提出: 中国的旅游发展要从 “景点旅游”转变到 “全域旅游”。在此之后, “全域旅游”理念在众多旅游城市中开始得以应用。目前,旅游业发展已进入新的战略机遇期,呈现消费大众化、需求品质化、竞争国际化、发展全域化、产业现代化的趋势。全域旅游的发展更是顺势而为,突破传统旅游发展理念,将促进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以全域旅游发展为主线,设立了在“十三五”期间创建500个左右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目标。现在各地区都在积极思考和实践全域旅游,浙江、山东、福建等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恩施作为优秀的旅游城市定能在“全域旅游”新理念的引领下健康快速发展。

一、全域旅游的概念界定

2013 年以前 “全域旅游” 只是出现在各地区规划或报道性论文中,但未作详解。2013 年厉新建等对全域旅游的内涵进行了解读,他认为 “全域旅游” 是指: 各行业积极融入,各部门共同管理,居民游客共同享有,充分挖掘目的地的吸引物,创造全过程与全时空的旅游产品,从而满足游客与居民全方位的体验需求。同时,他指出“全域旅游目的地”就是全域范围内一切可资利用的旅游吸引物都被开发形成吸引旅游者的吸引节点、旅游整体形象突出、旅游设施服务完备、旅游业态丰富多样、能吸引相当规模的旅游者的综合性区域空间,是以全域旅游理念打造的全新目的地。

二、恩施全域旅游发展基础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恩施州),地处湖北省西南地区, 地处鄂、湘、渝三省(市)交汇处和神秘的北纬30度线。东接湖北省宜昌市,南毗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西连重庆市黔江地区,北邻重庆市万州区,东北端连接神农架林区。恩施州辖恩施、利川两市和巴东、建始、宣恩、咸丰、来凤、鹤峰六县,恩施州国土面积2.4万km 2,总人口约330多万,聚居着土家、苗、侗族等29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4.6%以上。属于老、少、边、穷的西部地区,整体发展水平低下,交通不发达,属于西部大开发的范畴,城市化水平比较低。恩施是湖北省旅游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其森林覆盖率近70%,享有“鄂西林海”、 “华中药库”、 “烟草王国”、“世界硒都”之称号,有恩施大峡谷、土司城、腾龙洞等众多知名景点。恩施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且民族特色鲜明。

三、现阶段恩施全域旅游发展问题

(一)“全地域”内的民族文化整合不足

作为湖北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但是这些旅游文化资源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民族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还有待挖掘。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恩施州少数民族在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汉化严重,造成了大量民族文化特征的减弱和消失。现在这一问题得到重视起来,部分景区景点建设对民族民间文化的发掘利用有了长足进步,比如女儿城融入民俗文化表演、民俗生产生活的体验,腾龙洞将自然景观和民俗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展现给游客,这些方法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然而综合恩施州整体旅游行业状况来看,我们发现虽然多数景点景区各自都内含有民族文化的内容,但恩施州的旅游对外没有展现出一个能突显土家族苗族特色的整体形象。这源于我们对各景区景点的整合度不够,产业延伸发展不足,民族文化特色不够鲜明,我们还是更多地偏向于对景点景区的建设而不是將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整体形象作为名片来打造。

(二)“全服务”缺乏完备的配套设施

恩施地处鄂、渝、湘、黔四省交界之地,处于长江三峡、张家界两大国家级风景旅游区中间地带,沪溶西高速,宜万铁路贯穿全境,国道在境内交汇,恩施机场已开通韩国首尔、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航线,被列入全国公路运输枢纽城市之一。目前恩施的对外交通条件大为改善,但是对于恩施内部旅游业交通来说,一些旅游景点之间和城市之间的道路交通还有待进一步升级改造,例如前往大峡谷和腾龙洞两个景区需要经过多次的换成,通往鹤峰县的交通仍处于山区二、三级公路,个别景区还是等级外公路,通达市区内景点的交通在高峰期拥堵严重等等。目前恩施交通改造升级的很多项目正在酝酿和进行当中,如恩施大峡谷至利川腾龙洞的观光铁路,将于2019年底建成通车的宣鹤高速。这都能提升恩施旅游交通的便利程度,但这也仅仅只是旅游交通发展的起点 ,如要高效联通和整合州域的众多景区景点,还有大量的交通需要完善。作为旅游城市,恩施州旅游业的发展对城镇地区服务设施的需求远远超出了这些地区承载力,有必要增强恩施州城镇的服务能力,大力加强片区内中心城市建设,进一步完善酒店、餐饮、娱乐、交通、商贸等旅游相关行业的基础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三)“全领域”内旅游产品的创造力不够

提高文化软实力需要创作文化精品。恩施州景区景点种类繁多,旅游产品也是丰富多彩,包括恩施玉露、西兰卡普、富硒产品和一些地方特色美食等等,然而有深度开发的旅游景区产品并不多,没有形成成熟的旅游产品生产体系,也没有专门的旅游产品销售市场。旅游产品缺少竞争力的因素还有制造工艺简易粗糙,没有深度加工包装,没有突显民族文化意蕴,这自然产生不了精品。以中国三大名锦衣的西兰卡普为例,西兰卡普具有很强的审美性,并具有土家花铺盖的实用意义,然而旅游产品中的西兰卡普多是起着简单装饰作用的饰物,这也源于我们在旅游产品中创造力的缺乏。除此之外,恩施州的红色文化、抗战文化,老城的历史文化等大量的文化资源处于闲置状态,未能充分发挥革命根据地和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优势。

四、恩施市全域旅游发展的前景

结合恩施州旅游资源分布的状况和地方政府政策主导的旅游发展战略,将以州城为中心向全州景点辐射的范围设定为恩施全域旅游目的地,以全域旅游的视角和理念加强恩施旅游在文化、基础设施和旅游产品等方面的建设,提升恩施在旅游产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一)营造“全地域”民族文化氛围

在全域旅游时期,通过整合资源突出“全地域”特色,营造“全地域”文化氛围。恩施大峡谷、利川腾龙洞、梭布垭士林和70%以上的森林覆盖率等等展现了恩施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唐崖土司城遗址、具有民族特色的村寨、神龙溪纤夫、恩施女儿会以及土家族哭嫁习俗等等构筑了恩施底蕴深厚的历史和名族文化。将这些资源整合就是把旅游业和特色文化两者融为一体,既可以传播和保护恩施特色文化又能促进旅游的发展,更有力地展现“仙居恩施”的魅力。

资源整合的实施的主体是当地的政府、旅游开发者、当地居民和游客。政府要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主导全域旅游的规划,承担起监督、管理的职责;旅游开发者更应该是全域旅游的倡导者和践行者,进行地方文化的学习,开拓思路,加强与不同平台不同行业之间的合作交流;作为主人翁的当地居民,对自生的文化应有强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并积极保护和传承当地的特色文化。资源整合包括旅游空间的规划、文化活动体验的营造以及旅游产品的输出三个层次,并且都应围绕打造恩施全域旅游目的地这个整体形象而进行。资源整合可以塑造良好的少数名族文化旅游地的形象,提升这座城市的文化品位,同时也给民众提供一个真正值得去体验去感受的一个旅游胜地。

(二)构建“全服务”性的旅游目的地

全域旅游时期,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和管理会向全域旅游目的地的统筹发展转变。要使旅游服务达到为外来游客和当地居民开放共享的水平,就要实行公共服务一体化,旅游监管全覆盖,让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从景点景区拓展到全域。

在战略目标上是要促进全域景区协同共享发展。针对恩施旅游发展“交通不便,景点分散”的问题,恩施区域旅游发展首先应通过全方位、全要素和全产业联动的开发合力,以恩施市中心城区为发展极核,通过提高规划的旅游生态走廊的流通性、观赏性,从而疏通各个旅游景区之间紧密联系的通道,最终形成互联互通和高度整合的五区、八廊、一中心的旅游发展总体格局。建立健全组织协调机制,能够有效地协调各区内的行动,高屋建瓴的进行整体布局,合理规划协作区建设,促进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整个协作区的协作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在具体工作中要不断完善民族文化旅游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交通是构建服务体系的首要条件,首先应借助恩施州对外交通的优势打造区域的旅游集散中心,并衔接好全域旅游目的地的交通,提高服务功能。在统筹恩施全域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资源的导向下,规划建设科学合理的多种用途多种体验的旅游线路,使通向各个旅游目的地道路畅通高效,设施完备。然后,在加强硬设施建设的基础上,着力推进软环境建设。如在景点景区分层级以合理的服务半径修建旅游服务中心,在主要交通枢纽提供旅游咨询服务平台,使旅游者得到最直接、最便捷、最完善的旅游咨询服务。总体上来说,在营造“全服务”的环境下,将食、住、行、游、购、娱和各类游客对象的不同要求纳入对服务质量的考量,建立旅游公共服务网站和旅游投诉平台,制定相关标准规范和评价机制使服务水平得到保证和提高。

(三)创建“全领域”旅游产业集群

全域旅游时期,单一景点景区产品的运营会逐步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加大旅游与农业、林业、商贸、文化、体育等产业的融合力度,将旅游经济升级到2.0,能够起到1+1大于2的效果。

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业的衍生产业。恩施州必须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转化为旅游产品,才能创造更大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运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科学技术是转化的关键,将新技术和新生产模式渗透到产业当中,通过技术和设备的改造,使旅游产品既有文化特色的底蕴又有现代化个性化的时尚。

延伸旅游产业链,就是强化产业融合,孕育出新型业态。例如,旅游与民族文化产业相融合发挥恩施州丰富的巴楚原始文化、土家苗家民族文化、红色文化以及少数民族的服饰、饮食、建筑文化等文化资源的优势,借助旅游业争取更大的消费群体,利用旅游相关产业链拉动民族文化产业,两者的融合给旅游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给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平台。促进“旅游+”和“互联网+”的融合,时更多的产业一体化发展,创建“全领域”产业集群,让旅游业释放出更大的能量。

五、結语

目前,我国旅游业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恩施旅游业以全域旅游为发展理念,将2.4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全地域”规划建设,在现有旅游发展的基础上,营造“全地域”文化氛围、构建“全服务”性的旅游目的地、创建“全领域”旅游产业集群,将使全域旅游发展体系更加完善,使恩施市域经济稳步增长,为城市发展增色添彩。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网,2016.12

[2] 于洁,胡静,朱磊,等.国内全域旅游研究进展与展望[J].旅游研究,2016.6.

[3] 厉新建,张凌云,崔莉.全域旅游: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创新[J].人文地理,2013年第三期.

[4] 税华.《恩施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发展问题研究》,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4.

[5] 湖北省城市规划研究院.《恩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2013年修改)》,2013

[6] 杨春彩.《恩施州旅游资源开发及发展前景浅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7] 向诗亚.《民族文化保护视角下的恩施州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湖北民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5.6.

作者简介:郑仕雷,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621010,1991.07,男,土家族,湖北鹤峰县,本科,研究方向:城乡规划

猜你喜欢

规划策略全域旅游
新形势下我国民间投资的发展困境及规划
文化导向下的城镇特色规划策略研究
广东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平衡探析
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全域旅游视角下嘉峪关市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探索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关于如何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桂林乡村旅游地户外广告的空间规划研究
基于全域旅游产业集群背景下的旅游专业群建设思考
城市新区滨水空间规划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