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声乐的艺术辅导技巧
2017-08-23徐琦
徐琦
摘要:声乐是一门技巧性较强的综合艺术,它涵括了生理、心理、物理等多种因素在内,是以人的身体作为“乐器”,它摸不着、看不见,是运用语言和审美来表现艺术文化的音乐风格,表达审美情感的一种艺術形式,是人类用以抒发情感、交流情感的一门特殊的艺术门类,并有着自己的艺术审美。
关键词:声乐情感;声乐艺术;艺术想象
一、演唱者的传情与情感表现
声乐是用具有旋律化的语言来进行传递情感的,只有清晰准确的语言才能够准确的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使听众产生情感的交融。歌唱的目的是为了情感的表达,情感是影响歌唱者声音质量、表情动作和演唱效果的重要因素,演唱者要加强整体歌唱的意识,使歌唱发声与情感表现同时进行,声、字、情成为一体,养成用心灵歌唱的习惯,用优美的歌声和丰富的情感来共同表现的。在歌唱艺术上来说,声音只是一种音乐表达的工具,只有以“声”唱“情”才是目的。李渔说:“唱曲宜有曲情。曲情者,曲中之情节也。解明情节,知情意之所在,则唱出口时,俨然此种神情,问者是问,答者是答,悲者黯然魂消而不致反有喜色,欢者怡然自得而不见稍有悴容;且其声音齿颊间,各种具有分别,此所谓曲情是也”。所谓的“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是对歌唱传情的生动描述。汉代的音乐理论著作《乐记》中曾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比如在演唱《一个妈妈的女儿》时,藏区面临的各种矛盾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对民族分裂势力恨之入骨,从而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安定局面,歌声里的情感和美感打动人心。歌唱者理解的越深,感受就会越深,在演唱时的表达就会越纯真、越完美,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二、声乐演唱发声练习基础和目的
声乐是一门科学,它更是一门艺术,因为有许多很抽象的东西不能直观的来表述,只能在实践中理解,首先要发声正确,用气﹑力度掌握自如,音色变化丰富,咬字清楚,行腔自由,风格浓厚,还有发音清晰,准确,有穿透力,共鸣达远,高中低声区通畅一致,合乎生理上的自然要求,耐久、健康。发声练习是发展声音的技巧,稳定歌唱状态,培养歌唱风格,锻炼发声器官的坚韧耐力,充分发挥歌唱器官潜在的生理功能,是歌唱的共鸣。歌唱的共鸣是由人体的胸腔、口腔、头腔三大共鸣腔体所组成的。其中在练习胸腔时先作打哈欠状,发声时下颚自然下垂把在硬腭上的声波震动反射点转移到下齿背上,让声波在喉咙和气管附近引起更多的振动,继而引起整个胸腔的共鸣。比如美国当红歌唱家玛丽亚凯莉以其精湛的技艺折服了全世界的歌迷们,她不但能将通俗唱得出神入化,让很多同行们望而却步,而且还有着深厚的“美声”功底,其音域之宽世界少有,是世界歌唱者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所以我们练声的目的是要调整巩固科学的发声状态,把良好的歌唱状态保持到歌唱中去,改变平时生活中自然的发声习惯,使之成为符合歌唱发声的歌唱发声器官的生理部位及其功能,掌握歌唱发声的基本原理,全面理解其精神实质。通过反复的练声及歌唱实践来消化和验证其歌唱规律,因为在整个声乐功能系列中,歌唱呼吸是最重要的一环,是整个歌唱建筑的基础,打开喉咙,稳定喉头,是歌唱基本功训练的核心。这是歌唱者声乐技巧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之一,要恰当地运用好歌唱的共鸣,要使声音传得远,充满剧场,且圆润,优美动听。因此要求歌唱者通过母音的转换,稳定喉头打开口腔,调节气息等手段,把声音振响在鼻咽腔以上的高位置头腔共鸣点上,来增大音量,扩展音域,美化音色,统一声区,使高、中、低三个声区的声音协调一致,天衣无缝,自如灵活,使之更完美而生动地表现歌曲和情感和内容。所以,要身体力行地去提高文化修养,多多观摩,积累和沉淀声乐艺术感和审美感,提高艺术修养。
三、声乐辅导的艺术想象及审美体验
声乐是综合的艺术,欣赏优美的歌声,声音的纯净、技术的完美,听到歌者内心的情感和智慧。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有了优美的歌喉与清晰的咬字吐字的完美结合、以及声音语调造型的艺术处理技巧,全面的艺术修养,还要有知识结构、审美感、情绪调整能力和艺术直觉等的综合能力。在演唱中通过艺术想象创造出无限多样的审美意象和深邃的意境,做到准确、真实、鲜明,同时在情绪的形成,转折,发展上合乎情理,这就必须有艺术想象的参与。在进行这样的创作的时候,需要歌唱者熟悉作品,包括对作者创作的背景,意图,歌词的内容,曲式结构,风格特点等,然后根据演唱者的个人修养,生活实践经验和自身所具备的演唱能力,才能够较为准确的表达艺术形象,声乐是通过悦耳的声音和清晰的语言来表达内心丰富的感受和艺术想象力。在声乐艺术中起主导和统帅作用的是艺术想象,它是声音的灵魂和砥柱。大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歌曲从创作、演唱到欣赏都离不开艺术想象和审美体验,声乐的质量以内在的美引发出艺术表现和审美体验。在演唱中通过艺术想象创造出无限多样的审美意象和深邃的意境,做到准确、真实、鲜明,同时在情绪的形成,转折,发展上合乎情理。这就必须有艺术想象的参与,在进行这样的创作的时候,需要歌唱者熟悉作品,包括对作者创作的背景,意图,歌词的内容,曲式结构,风格特点等,及演唱者的个人修养,生活实践经验和自身所具备的演唱能力,才能够较为准确的表达艺术形象。风格特征以及艺术修养和审美体验,达到声情并茂,情感交融的艺术境界。“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成功的演唱必须唱心、唱情,在动声之前先动情,才能以己之心去感人之心。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指出:如果他们仔细地领会自己的感觉,那么他们就会感到一件来自心灵深处的力量。这种力量在全身运行着,这不是空虚的,而是包含着情绪、欲望、任务的,这些东西沿着内在的线推动它,来激起某种动作。可见,声乐的艺术形象与审美效果,取决于演唱者的情感表现,所以连诗人白居易也不得不感叹:“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唯唱声!”声乐艺术所拥有的演艺舞台,总是给征服舞台,征服观众的人留下的,而随之一同留下的除了美妙的歌声,还有那潇洒自如,张弛有度的艺术个性和审美体验。
培养学生将自己在生活中的阅历、情感、感悟融入到歌唱表演中,将情感和技巧完美的统一,在辅导中训练手段必须是又多又好,以解决好声乐学生可能遇到的众多难题。“言传”与“身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声乐辅导更具魅力,更令人信服,同时,这也是歌唱表演艺术的真谛,展示声乐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俞子正.声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006.
[2]柳子伯.浅谈想象力与音乐创作的关系 [J].科技资讯,200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