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创作中意识的重要作用

2017-08-23李宽

魅力中国 2017年20期
关键词:韵味艺术创作意识

李宽

摘要:艺术创作是人类为自身审美需要而进行的精神生产活动,是一种独立的、纯粹的、高级形态的审美创造活动。当意识对艺术创作赋予了“双重属性”,就可以更好地推动艺术创作,进而来提升意识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并加强意识的延展性;亦可完善在意识的指导下,艺术意图表现的社会形态,弥补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所依靠无意识而带来的不足。

关键词:意识;艺术创作;韵味;创新

弗洛伊德在《释梦》中明确的讲解了物理、心理层面“意识”的相关特点及其作用。在此则强调“意识”在具体的艺术创作中,其所包含的集材料与方法合一身的特殊地位,即赋予意识在艺术创作中的“双重属性”。若以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实际创作需要理论指导,那么创作意识既可发现创作源泉(材料、情感),又能转化为方法论指导艺术创作。但只有作者将自己的意识形态转化为理论形态后再加上作者自身的特殊性,便可使得艺术创作愈加丰富、生动。

一、艺术创作中的意识与创作意识

意识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而创作意识是它在艺术创作领域中所特有的意识形态的存在方式,通过两者之间的比较可以明确意识的特性以及形态转换后的特殊作用。

意识,是指人所特有的反映现实的最高形式,是人对现实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反映,也可以说意识就是人的心理,是人自觉的、有目的的高级心理部分。而意识功能也极其重要。其原因在于,人为造化出的事物(包括社会)一定是在原本意识基础上、有介入意识的参与完成。这些介入意识在这些事物的过程中指导人的行为。所以在艺术创作中要充分发挥意识的重要作用并将其向积极方向引导,在认识自我的前提下,通过意识对外在事物进行分析、了解与认识。意识是作为直接经验的个人的主观现象,表现为知、情、意三者的统一。而在艺术构思时,意识对无意识可能起着某种控制、压抑或引导、解禁作用,且艺术构思中的许多“细枝末节”问题被无意识的习惯所解决,这“习惯”就来源于意识的理性行为的反复进行。其次,无意识中材料的安排和组合方向也靠意识指行。不承认意识的主导作用,将走向艺术构思的不可知论。由此,可看出意识对艺术创作也有意义。

二、意识推动艺术创作

意识作为人的一种心理活动,能够驱使艺术创作者有机地进行创作,并通过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艺术实践中自由地表达自我情感。

第一,在创作意识与艺术实践的关系层面:但凡独特的艺术作品中都含有妙韵,生命的张力、感情的奔放、黑白色的浅韵、线条的柔美,在不断的扩张与延展中艺术创作更显魅力。艺术创作不是信手拈来,也不是无病呻吟,而是以充沛的感情和理想的刻画为基础,将内心的世界显于实物之上,即通过外化的形式表达出来。此过程中缺少不了理论的支撑,因为艺术家在产生创作意识之前,必定要积累大量的相关理论。不过创作实践又为理论的诞生提供重要的审美经验。通过不断的艺术实践认知,最终通过艺术行为来实现艺术作品的创作。

第二,意识能够推动艺术作品的个性与创新:荀子在《乐论》中提出“以道制欲”的重要命题,从哲学上讲,是不允许人的自由发展,抑制人的个性,只能让它按照礼义的方向发展。创新改变人们以往的审美接受形式,在审美过程中所形成的艺术二次创作,再结合意识在艺术创作中起着主要和支配的作用,所以,意识将会推动创新的发展。

第三,意识在中西方艺术创作理论中占有主要地位:中西方艺术创作意识有着明显的区别。首先,我们通过对西方艺术创作理论之上层建筑的理解来认识意识的重要地位。由于在西方艺术中创作者追求自由、解放,使得艺术本质从传统的表現美和风格变成了推翻过去的风格和方法,创作或解构一个以前没有的东西。附加在艺术品之外的意义变成了最重要的东西,也就是说,重要的不是“艺术”,而是意义。

而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它的集中形态就包含了艺术的创作活动。它本身也具有特殊性:一方面被看作意识形态中的富于审美特性的种类;另一方面渗透着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并与之复杂地交织在一起。艺术家的想象和意识规矩了选择后的创作材料,成品所展示的意识形态又与审美传达出来的有所交融。因为意识具有指导作用,所以它可以起着表现意识形态,且链接审美从而传达意识形态的作用。总之,无论是上层建筑的确立还是审美形态的表现,都需要意识穿插其中。

三、意识在艺术创作中的发展及其延伸

意识在推动艺术创作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能弥补自身为艺术创作提供指导作用的不足,更能补充艺术胚胎的内在“水分”。同样,因为它本身所具有的“双重属性”,不仅能加强艺术的感染力,还能提高艺术的延展性。

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大多为艺术创作者满足主观情感的需要,亦是进行娱乐生活的特殊方式。其根本性质在于不断创造新兴之美,并借此宣泄内心的欲望与情感。葛洪在《尚博》篇中指出:同样的创作,其艺术水准之高下可以有天地之别,他要求人们重视艺术技巧,提高艺术水平,并在重视内容的前提下,注重形式之美。“著书者徒饰弄华藻,张磔迂阔,属难验无益之辞,治靡丽虚言之美…适足示巧表奇以诳俗,何异乎画敖仓以救饥,仰天汉以解渴。”(《应嘲》)大多数的艺术家都对艺术品赋以形式美,创作过程中的技术问题是有限的,而意识问题是无限的,所以在不同主体的创作意识下将形成不同的艺术品。当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意识催生艺术创作,而艺术作品又是艺术的具体外化,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将会体现艺术的创造性、丰富性以及本身的特殊性。当然,这种意识是健康的、积极的,自然而又能迸发活力。

意识,在创造价值的同时也体现其自身的价值,但至今人们也未能发掘其所有的价值,更未将其充分利用。所以我们任重而道远,不仅要再次深入挖掘它,也要在今后的艺术创作中发挥其重要作用。反观中华文化犹如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时刻为中国发展提供养分。其间艺术是极为重要的支流,它在使得中国能够继往开来的同时,又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嵌于东方古国而闪耀寰宇!

猜你喜欢

韵味艺术创作意识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浅析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马路奇遇记
走遍万水千山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消防意识
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