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大众审美看国产电视剧题材的变化

2017-08-23张田田

魅力中国 2017年20期
关键词:题材变化

张田田

摘要:电视剧助力艺术的发展,电视剧通过大众传播的方式实现着自身的不断发展,如今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观看一部电视剧成为茶余饭后的消遣行为,了解参与文化艺术活动成为社会公民的普遍需求。电视剧拍摄题材的兴衰变化,时事变迁,反映的是这个时代审美与消费文化投影在电视上的浓浓缩影。对于电视剧题材的研究,涉及艺术生态学、美学、传播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电视剧题材在社会变迁中的发展变化,了解人们的电视剧观看需求,及对未来电视剧市场的预测。

关键词:国产电视剧;大众审美;题材;变化

自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日益进入大众传播时代,报刊、广播、电视、卫星、多媒体、光纤技术等等,信息的大众传播方式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组织结构与社会运行机制,同时它也深刻影响了当代艺术文化的生存状态。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于文化艺术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丰富,收看电视剧已经成为人们日常接触信息的习惯之一。本文对电视剧的拍摄题材进行研究,从传播学的角度解读电视剧题材的发展变化,研究大众审美与电视剧作品传播过程中所体现的当代社会发展和变化,挖掘影视作品、媒介、受众、社会之间的关系。在大众传播方式的不断发展变更过程中,影视剧作品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事实,它是特定社会、环境、文化相互作用的艺术产物。影视剧作品通过大众传播方式的扩散,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效果与影响。在这一过程中,大众审美对于不同影视剧作品起到筛选和推动发展的作用,我们有理由从这一角度来审视、要求我们这个时代的影视剧作品,影视剧作品的思想传播也就成为我们今天不能回避的课题。

追溯国产电视剧发展历史,可窥大众审美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反馈和推动作用。1958年,第一部国产电视剧《一口菜饼子》诞生,该剧只有一集,并且是直播播出,并不是现在大家熟悉意义上的连续剧。1967年《考场上的斗争》作为中国首部录播的电视剧播出。总体来看,50年代到70年代的电视剧,其实都是一定意义上的政治剧,它作为国家的思想宣传工具出现,揭发旧社会的苦痛以及新社会的幸福,但因为产量极少,反而起到了很大的舆论宣传作用。1981年,第一部真正意义的连续剧《敌营十八年》出现,该剧是谍战题材,它的播出也象征着国产电视剧的类型由主旋律剧目开始转变为符合大众审美的题材类型。自此,电视剧题材和拍摄方式上开始转向取悦大众文化审美的方向,而不是一味地思想输出。也正因对大众审美的迎合,国产电视剧开始进入蓬勃的发展期。

1978-1985年这8年间,在政治宣传需要与人民日益强大的物质文化发展需求中,国产电视剧处于一个探索转型的阶段,《高山下的花环》、《华罗庚》等一系列主旋律剧目相继推出。在当时物资匮乏信息缺乏的社会环境下,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反响,但大众审美情也对接下来的影视作品提出了更高的审美要求。1986-1989年,越来越多的经典名著被翻拍成电视剧,电视剧的说教意义不断削弱,以更加立体的故事化形式出现在大众面前。1986年,播出《西游记》达到89.4%的收视率,重播次数超过2000次,至今仍在寒暑假被重播。1987年《红楼梦》成为荧屏经典,随着更加优秀的国产电视剧作品推出,人民大众对电视剧也提出更多的审美要求,符合当下生活现状的电视剧应运而生。

进入90年代,现实题材剧目的兴起,电视剧向着平民化和世俗化、娱乐化发展的方向释放明显信号。1990-1995年,是电视剧题材上平民情节的回归时期,《十六岁的花季》、《编辑部的故事》、《我爱我家》等剧目受到了当时民众的追捧,国产电视剧走下神坛,开始将拍摄题材切入普通人的家庭生活。1990年,家庭伦理剧《渴望》热播,形成了全民性的话题讨论。现实题材还有表现城市里新青年崛起的奋进史,以80后崛起而经历的爱恨情仇为主题的现实题材。出现了多部反映社会现实的优秀剧作,如《金婚》、《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婚恋主题也随之进入观众視野,之后《金婚》、《蜗居》等一系列现实题材电视剧称霸荧屏,形成当时既有热度又有话题度的街头巷尾热议话题,普通观众以一种信息反馈载体的方式参与了电视剧题材发展的创作,对电视剧题材的演变起到了主流的引导作用,直至今日,话题度依然成为衡量一部电视剧热播与否的重要指标。

1996-2000年,国产电视剧彻底成为全民娱乐工具,开始了自己娱乐化的转型。1998年播出的《还珠格格》,成功的成为了全民热议的话题,在收视率和话题度上造成了轰动影响。电视剧《永不瞑目》、《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相继热播,大众审美随着时代变迁,中国社会开始进入一个全民娱乐的时代,民众的审美和电视的题材,都随着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1年至今,题材多元化是这一时期电视剧题材的主要特征,经历了近十年的发展,国产电视剧进入了百花争艳的鼎盛时期,不同题材的剧目在一到两年的时间内受到大众审美的追捧。2001 -2004年,古装和武侠剧很受欢迎,2001年《康熙王朝》、2003年《天龙八部》,消费水平的增加在不停刷新社会的文化艺术需求,当物质追求与精神匮乏的对比日益明显,大众将这一情绪转嫁到对电视剧中侠义精神的追求,将娱乐消耗到江湖与侠义的虚幻世界中。2011-2015年,后宫题材剧目经历了一个时期的火热,电视剧《宫》、《步步惊心》等剧目凭借穿越的噱头,在很长一段时间占领了话题度的高峰,晚一点的《甄嬛传》、《美人心计》、《武则天秘史》、《芈月传》也笼络了大部分观众,这与物质文化高度发展之后,社会复杂度提升紧密相关,大众通过观看电视剧学习讨论,再将自己的审美需求反哺电视剧进一步发展。而进入2016年,大IP古装玄幻剧成为一个不得不提的话题,仙侠剧如《花千骨》、《诛仙》等笼络年轻观众的电视剧迅速发展,随着90后一代发展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喜好也逐渐决定了电视剧的拍摄题材。

不同题材的更迭变化,反映了大众审美的不断变更。艺术传播不再是一项单独的微弱的传播行为,它通过多种多样的传播形式,透过日新月异的传播媒介渲染上更加浓烈的社会色彩。社会中的人,你和我,他和她,都已经不自觉的参与到了这项传播活动中来,不自觉的成为艺术作品的消费者。中国社会在发展,中国电视剧也在发展。国产电视剧经历了由盲目到理智、由萌芽到兴盛的发展时期,逐步成长为与时代和社会紧密相联,为社会大众所喜的艺术样式,并正走向有序、健康、独具特色的繁荣昌盛之路。

参考文献:

[1]张毅莲, 广告:传播学的阐释[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2]林资敏,陈德文. 生活型态营销ALL IN ONE[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3]戴慧思,卢汉龙译著,中国城市的消费革命[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4]郑红娥.,社会转型与消费革命——中国城市消费观念的变迁[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杨魁,董雅丽,消费文化——从现代到后现代[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6]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7]陈昕,救赎与消费—当代中国日常生活中的消费主义[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题材变化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这五年的变化
我来添画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经理人的六大变化
《欢乐颂2》《乡村爱情9》立项2016年8月立项表分析
喜看猴年新变化
变化休想逃过我的眼睛
剧版《非诚勿扰》《精绝古城》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