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味之谜:用人情调味的美食综艺

2017-08-23

综艺报 2017年16期
关键词:真人秀综艺纪录片

今年7月,人文美食综艺《味解之谜》第三季更名为《味之谜》在东南卫视和海峡卫视火热播出。和市场上诸多连续霸屏多年的“综N代”不同,《味之谜》从第一季开始,就不依赖于外国模式,而是笃定地走了一条完全原创的道路。

首创“半步走”模式

制作经验再丰富的团队,原创模式对于节目来说,都是一个坎坷的试错过程,《味之谜》团队经过三年的认真打磨,每一季都力求发挥自身优势,深耕乡土,探寻最接地气的民间美食,在第三季交出了一份令人惊喜的优质答卷——“半步走”节目模式。

“所谓‘半步走模式,就是‘综艺向后退半步,纪录片向前走半步,把综艺真人秀的趣味性和纪录片的人物故事巧妙结合。”东南卫视副总监、《味之谜》节目总策划洪雷是这样解释的。

从《舌尖上的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一众纪录片的走红可以看出,纪录片并非完全是小众节目类型,关键在于“打开方式”的选择。作为节目的收视主体,当下年轻人对于简单质朴的乡村生活充满向往,对民间美食更是热衷非常。在年轻群体的收视习惯中,明星、综艺虽然必不可少,但他们的品位已经从单一的游戏娱乐中跳脱,正在寻找结合了更多人文情怀、更能引起内心共鸣的节目。《味之谜》的“半步走”模式,开创了同类型节目的先河,在真人秀和纪录片中找到了一个难能可贵的平衡点,也正因为如此,才能在国外模式虎狼环伺的综艺丛林中剑走偏锋地走出自己的路。

“加减法”的灵活运用

由于节目类型和拍摄手法的差异,真人秀与纪录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矛盾,因此,要想在一条片子中完美地将二者融合并不是很容易的事。节目组深知这一点,所以在拍摄过程中,如何让二者“进退自如”、何时做加法何时做减法变得至关重要。

所谓减法,第一,是缩减了明星数量,创造更多明星和在地乡民的互动;第二,是任务极简化,尽量减少剧本对于艺人的限制,真实还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真人秀性质的任务让步于现场发生的“意外”;第三,是在某些偏向纪实性内容的拍摄时,需要经验丰富的主导演强势控场,当机立断缩减并控制好摄影机位;第四,是在后期剪辑时减少以往偏向游戏综艺的快切方式,控制镜头数量,以纪录片常见的长镜头方式讲述内容。

当然,在“做减法”的同时,节目也在某些方面做着“加法”。以第一集《罗源篇·东海之滨有羊》为例,跳水冠军吴敏霞在寻找食材过程中偶遇了一位当地阿姨,阿姨一边非常热情地带着吴敏霞前往药铺,一边急忙用方言打电话给正在上班的女儿,向她“炫耀”自己正帮助跳水皇后一起做任务。这个突发状况的全过程在后期制作时被完整保留,短短两分钟的集中剪辑,呈现了一个热情好客却又带着活泼市井气息的当地人形象,笑点与温情并存,成为了第一集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环节。

诸如此类的突发状况,在每一集的节目里都会出现两次或三次,节目组有意地让拥有质朴性格的素人多多益善地入镜,对于特别出彩的素人,也会扩大篇幅放缓节奏讲述人物故事。素人与明星火花碰撞,以明星视角体察素人生活,不是“星素结合”,但却胜过“星素结合”。

美食是通往城市文化的密码之一,相比解谜美食的制作和食材的溯源,怎么吃、如何吃更能简单地让人产生共鸣,因此,相较于前两季的节目而言,这一季《味之谜》的美食比重大大增加,除了每集主题中要解谜的主菜以外,节目组也大量拍摄了当地其他的特色美食,并且通过对前两季收视曲线的分析和对本季的预估,在关键节点的位置大量堆积诱人的美食画面和当地人饮食习惯的呈现,从美食这个小切口,由小见大地扩展出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风土人情。

独辟蹊径的艺人组合

和游戏竞技性质的真人秀不同,《味之谜》在明星阵容的搭配上有自己的考量。呼应“半步走”节目模式,节目组独创了“一师三徒”的艺人搭配方式,即一位食神师父加上三位吃货弟子,每期节目的艺人班底都有一位华人饮食界“泰斗”级的美食家强势坐镇,这样的选角方式在其他综艺节目里是非常少见的。

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澜”、著名作家美食家沈宏非、《舌尖上的中国》美食顾问二毛,这些重量级“大咖”都并非综艺节目甚至电视节目的常客,但在《味之谜》节目中,却可以说是节目的灵魂所在。美食节目的核心,无疑是一道道让人垂涎的美食,而解谜美食这样带有浓厚人文色彩的节目主旨,需要的是强有力的知识和权威支撑。节目组大胆突破了完全用流量小生、综艺艺人的传统观念,启用真正的领域内大咖,在将节目往专业、深度、人文方面引导的同时,也利用本身的真人秀优势,激发了这些食神泰斗的“玩心”。所以,在节目里你能看到背着徒弟偷喝鱼汤的蔡澜,爱开玩笑把徒弟们耍得团团转的沈宏非,师徒之间彼此互补,嬉笑怒骂地走上了如西天取经般的美食解谜之路,将原本厚重的地域文化和乡土人情,轻轻巧巧地呈现了出来。

“少年老成”的制作团队

《味之谜》的制作团队来自福建海峡卫视,是福建本土首屈一指的真人秀制作力量,团队成员基本都是85后和90后的年轻人,核心成员全部是纪录片以及人文旅游节目出身,经过长期的一线淬炼,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在制作真人秀节目的过程中,将纪实手法融合进节目一直是整个团队秉承的初心,不论在前期还是后期,团队也一直不忘以纪录片的匠心精神要求自己,打磨成片。

众所周知,好的节目节奏能够激发观众的收看热情,最终留住观众,但是,传统的纪录片节奏偏缓,不太适合全家老小一同观看,在这一点上综艺真人秀有它独特的优势,它的节奏性和娱乐性要求每三分钟就有一个“爆点”,用这些“爆点”抓住观众。《味之谜》巧妙地将原本综艺性、依靠明星完成的爆点转化成更接地气的方式——配合明星完成任务的幽默老乡、令人动容的人情和大量引人垂涎的乡土美食。

在节目组看来,真人秀和纪录片并不矛盾,节目诉求的本质,其实都是讲好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只要镜头对准的是真实的生活、真正的故事,那种打动人心的感觉自然就会跃然而出,而导演们做的,只是让叙述故事的手法更年轻态,也不会排斥用调侃性的剪辑和花字增加戏剧性。不论前期拍摄还是后期制作,年轻导演们都被要求善于做“倾听者”,认真解构每一个温情段落,先做听故事的人,再做讲故事的人,先感动自己,再打动观众。

实现IP产业变现,助力当地旅游

只有创造了需求,节目才会为人所知,才会广受欢迎。节目在创意之初,就抓住了现代人对乡野生活乌托邦式的幻想关联,掐住了城市人渴望“柴火灶”“妈妈菜”的普遍痛点,让节目最大限度地呈现出触手可及的烟火气。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观众在节目组的微博、视频页面下纷纷留言“真心看饿了”“看完节目后叫了个外卖”的原因。

当然,只有受众单方面的反馈显然远远不够,《味之谜》团队也一直在尝试如何将电视内容变现价值。早在节目开播前,团队就曾与百度外卖合作,在上海地区限量售卖节目组在福建泰宁拍摄的古法熏制豆腐干,得到了非常不错的市场反馈,而今年8月即将登陆上海七宝宝龙广场的快闪店,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对节目内容的衍生商业开发。届时,曾在节目中出现的当地大厨将亲临店面,现场支起柴火灶为食客烹饪节目中明星们品尝到的同款美食,这种看得到还能马上吃得到的营销方式,非常值得期待。

除了美食方面的产业开发之外,节目在拍摄过程中,也带动了当地旅游文化的“连锁反应”。在录制第三季第一期的节目时,跳水女皇吴敏霞意外被相恋8年的男友求婚,这一事件在求婚当日被各大主流媒体疯狂转发,数次登上话题榜第一,在节目播出之后也依然持续发酵。出于对产业变现的敏感嗅觉,海峡卫视与罗源县政府、罗源县旅游局一同探讨了如何借助节目拍摄契机,结合明星效应,将节目宣传的热点和当地的民俗文化相结合,推动罗源当地的美食和旅游发展,并且将讨论成果光速付诸行动。及至节目播出,那座吴敏霞接受求婚的福湖村长桥,已经从默默无闻变成了“网红鹊桥”,“罗源热”迅速扩散,当地相关部门更是借助节目带来的网络效应迅速打造了《味之谜》同款美食旅游地图,串联了数个摄制组取景拍摄的场景、农家饭庄,用线上结合线下的方式吸引了大量游客。這样的经验,对于制作团队今后的运作和同类型节目的社会化营销,都是非常好的范本。

猜你喜欢

真人秀综艺纪录片
Rough Cut
谜语真人秀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等待
超级蚁穴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2017首届综艺峰会:尊重每一个工种
2017上半年自制综艺数量与播放量迎来增长
调查
“真人秀”满足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