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链视角下区域产业一体化对策研究

2017-08-22杨先花张杰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15期
关键词:京津冀

杨先花+++张杰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构建产业协同创新链,是提升区域产业链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阐述了构建区域创新链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进而以京津冀地区为例,指出了津冀研发水平滞后、区域科技产出不足、成果转化效率低下等现实问题。最后从注重城市分工与合作、精准对接市场重大需求、完善区域产业支撑体系等方面探讨创新链视角下区域产业一体化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京津冀 产业一体化 创新链

引言

区域产业一体化是在区域分工合作基础上区域内经济联系不断加深的过程(全诗凡,2014)。产业链是以劳动分工与协作为基础,包含产品从原材料到消费者的完整过程,同时企业间因技术联系和投入产出关系而相互连接(胡亦盛等,2010)。跨区域构建产业链本质上就是加强跨区域内在的经济技术联系(吴金明等,2006),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重大。区域产业链与区域创新链紧密相连,《中国制造2025》指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链,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随后国家层面进一步强调了“创新”的发展理念,并将其放在我国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因此,基于区域产业协同创新推动区域产业一体化,有利于提升产业链附加值和区域产业竞争力。

有学者将创新链定义为围绕某个创新的核心主体,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知识创新活动将相关的创新参与主体连接起来,以实现知识的经济化过程与创新系统优化目标的功能链接结构模式。完整的创新链可归纳为基础研究、生产试验、产业化研究三个环节。各环节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容和功能,即通过链际合作来利用其他部门和地区的创新资源和优势,将不同技术和知识集成起来,最终形成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进而嵌入产业链内(程李梅等,2013;张建华等,2015)。

京津冀地区是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先导区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至重大国家战略。推进交通、生态环保、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的率先突破,加快京津冀产业一体化进程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刘宾等,2016)。以京津冀为例,基于创新链视角,探讨区域产业一体化的有效路径和可行对策,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借鉴,对于提升区域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京津冀地区创新链发展现状及问题

京津冀地区是全国综合科技实力最强的区域。据《2015年全国技术市场统计年度报告》显示,2015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输出技术成交额分别为3554.22、1222.62、417.42亿元。可见,京津冀在三大地区中处于领先地位,其作为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及研发转化区域,发挥了强有力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京津冀的吸纳技术成交额高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说明京津冀科技市场较活跃,科技创新成果丰硕。目前,京津冀区域的创新活动形成了区域特色,但各区合作不足,削弱了京津冀产业竞争力,阻碍了京津冀产业一体化进程。

(一)津冀研发水平滞后,行业创新能力不足

与传统制造业不同,先进制造业更强调生产技术与产品的创新,因此城市创新能力的高低对于能否较好地体现产业先进性有重要影响(邱维臣,2014)。通过比较北京、天津、河北、上海的专利授权数量可知(见图1),2005-2015年间,天津市和河北省的专利授权数量持续处于低位,落后于北京和上海的研发水平。2008年后,四地专利授权数量均呈现较快增速,北京市增速水平最高,2008至2014年增长320%,并于2012年超过上海。2015年北京与上海专利授权数量分别为94031与60623项,远高于天津37342项及河北省30130项的发展水平,即京津冀的创新研发水平不协同,津冀发展水平滞后。

从反映行业先进性的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情况看,2011-2013年间京沪战略新兴产业专利授权数占比总体呈增长趋势,天津、河北总体基本持平。2013年北京战略新兴产业专利授权数占比为15.31%,高于天津市5.58%及河北省4.57%的水平。数据表明,天津市作为先进制造业研发基地,其行业先进性未能得充分体现;河北省作为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其创新能力较低,产业转型升级受阻。另外,从2015年四地专利授权数量分布来看,实用新型、发明方面的专利占比最高,其中天津的实用新型专利比例居首位,为76.28%,河北次之,比例达63.4%。然而,体现专利创造性水平的发明专利占比差异明显,北京与上海发明专利占比分别为37.55%、29.03%,均高于天津市的12.38%、河北省的12.74%,天津和河北在生产环节过程中创新产出能力亟待提升。

(二)区域科技产出不足,辐射效应有待加强

一方面,技术市场交易额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该区域科技产出能力。技术市场通过将市场机制引入科技领域,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机制,促进研发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从总量看(见表1),北京市技术市场交易额持续高于天津及河北。2014年天津市技术市场交易额为389亿元,河北省仅有29.22亿元,而北京高达3137亿元。从增长水平看,2005-2014年,北京技术交易市场增长额为2647亿元,天津为338亿元,河北省为18.84亿元,可知京津冀区域的科技产出水平差距较大,北京科技产出辐射效应有待加强。

另一方面,技术合同成交额也反应了區域科技产出能力。根据《2015年全国技术市场统计年度报告》显示,环渤海地区共有北京、天津、山东、辽宁四省市进入全国各省市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前十名,其成交额分别为3137、389、249、217亿元。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在全国范围内是技术合同主要输出地,影响力较大。从环渤海地区内部结构看,北京成交额远高于天津、山东与辽宁,存在极大程度上的不均衡,天津作为全国先进制造业研发基地并未发挥应有的辐射带动能力,京津冀区域产业一体化受阻。

(三)成果转化效率低,区域创新链环不顺畅

从科技成果转化水平看,用每万名科技活动人员技术合同成交额反映京津沪技术市场创新产出效率。如图2所示,2008-2014年间天津市创新产出效率增速缓慢,持续处于低位水平,2014年天津为9.85亿元/万人,上海为13.14亿元/万人,均远低于北京相应值,高达43.16亿元/万人。可以看出,天津市科技成果市场化水平仍较弱。另外,用新产品销售收入衡量科技成果直接转化效果。2013年,天津市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18.86%,北京与上海市水平分别为19.62%与21.70%,凸显了天津市科技成果直接转化率低的问题。

基于创新链视角的京津冀区域产业一体化对策

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无效衔接阻碍了京津冀地区产业一体化,也影响了区域产业竞争力。因此,为了加快实现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河北“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的战略定位,提高产业链的创新水平将是促进京津冀产业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以实现跨区域间产业紧密衔接,提升京津冀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一)注重城市错位分工,加强城市产业合作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京津冀需形成完整的科技创新体系。北京要立足首都功能,充分发挥科技、信息和人才优势,集中发展公司总部、科技创新、市场营销等产业链的高端环节;天津要突出先进制造业研发基地的功能,承接產业链主体制造部分的同时,优先发展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努力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型;河北应依托于京津冀城市群,借助外界力量提高创新研发水平,打造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三者在分工的基础上,无缝对接,形成区际产业链,将产业链上企业由竞争转向合作推动区际产业协调发展。具体措施有:一是促进京津科技合作,积极探索构建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共同促进区域应用研究的发展,衔接区域创新链条,提升区域创新链的整体竞争优势;二是利用天津制造业的优势,鼓励北京科技界与天津企业界的合作,引导企业早期介入研发工作,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推进研究成果满足市场需求;三是实现京津科技资源和科技服务的共享,搭建公共资源共享平台、建立产业发展关键技术数据库,提高创新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区域产业创新水平。

(二)精准对接重大需求,促进区域产业一体化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凝练区域研究发展方向,集中有限资源,实现区域资源高效配置。按照国家对京津冀地区的战略定位,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京津冀创新链的建设应立足京津冀,辐射全国乃至全球。因此,根据《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结合京津冀产业发展需求,京津冀区域创新链未来发展重点聚焦于以下研究方向:首先,代表最新生产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等十大高端领域,促进天津早日实现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战略定位。其次,促进传统产业提档升级的技术。现阶段,传统产业依然是经济的主体,未来发展应通过科技创新研究推动传统制造业更新换代,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京津冀产业链尤其是河北省传统产业提档升级的需要,重点包括围绕高档金属制品制造的钢铁产业精深加工技术、装备制造业技术和农产品的加工技术等。最后,绿色技术。“绿色”发展理念已被提上日程,生态环境保护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因此应把研究开发节约能源、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首位,加快解决制约发展资源能源环境问题,包括绿色产品设计、绿色包装、绿色回收处理等技术的创新。

(三)完善产业支撑体系,增强基地辐射能力

完善产业支撑体系,激发市场活力,提高天津市和河北省创新产出效率以及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将先进制造业做大做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全面增强基地辐射带动能力。第一,通过大力促进科技中介服务行业的人才专业化建设及完善其标准规范等,提升天津市科技中介服务行业的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释放天津市全国先进制造业研发基地跨越发展的内生动力;第二,发挥政府采购的调控作用,开展科技成果应用示范工程,从市场端拉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使供给侧和需求侧政策协同互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进程;第三,扩大对外开放力度,一方面,充分利用港口优势,对接全球价值链,促进自身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加深与内地城市的合作力度,加强城市影响力;第四,改善基地营商环境,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市场运营制度、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保障入驻企业拥有良好的发展运营和生产环境,强化城市承载功能。

结论

我国经济面临新常态转型,亟需通过创新驱动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科技创新是区域产业一体化的必然选择,是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构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型创新模式、破解区域发展瓶颈。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至重大国家战略,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成为热点问题。京津冀区域要以创新需求为基本出发点,充分发挥好各地资源及区位优势,形成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新局面,提高区域产业创新水平,缩小区域内各地区发展差距,构建以互利共赢为原则的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空间格局。

猜你喜欢

京津冀
京津冀优秀画家
京津冀三地将首次开展联合执法检查
加快推进京津冀一体化交通率先突破
支持河北省打造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加强京津冀立法协作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