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著名藏家张宗宪的收藏故事

2017-08-22燕燕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2期
关键词:毛钱三爷拍卖会

燕燕

近年来,随着收藏由少数人的收藏到全民收藏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收藏信息和拍卖信息,而在拍场上拍卖品来源可靠或者是经过某位大收藏家收藏过的历史也会给这件古董增分不少。在中国就有这样一位极富盛名的一位收藏家,在文物收藏界和拍卖界享有较高名誉,收藏的古董有鼻烟壶、瓷器、书画等众多品种,现为苏州市政协常委,身兼中国嘉德、北京翰海、北京荣宝、上海朵云等多家著名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顾问,对中国文博事业和艺术品拍卖市场规范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其充满传奇和浪漫的绚丽多彩的人生在业内也广为流传。

张宗宪,他花了几十年的时间,在世界各地不遗余力地收藏中国瓷器和中国字画,在世界文物收藏圈内受到普遍敬重。他是苏富比、佳士得两大国际拍卖公司在香港拓展市场的主要推动者。同时他对北京、上海几大艺术品拍卖公司也倾注了大量精力和财力。

十余年来,张宗宪一直是中国几大拍卖公司春秋两季拍卖会的一号拍品的竞标者,这种热心的捧场,成为一道众所周知的景观。由此,研究中国当代的艺术品收藏和拍卖的历史,张宗宪是一个无可置疑的坐标。

今年80岁的张宗宪祖籍苏州,出生于上海,其祖父张揖如是江南竹刻名家,父亲张仲英是民国时期上海有名的古董商,在外滩开设“聚珍斋”,专门经营古玩。时至今日,张宗宪先生已经成为全球举足轻重的中国艺术品藏家及古董商之一。

出身古董世家

张宗宪为江苏苏州人。张氏为苏州望族,其祖父张揖如,号西桥,原籍江苏武进,为近世竹刻巨擘,与江南和沪上金石书画名家俱善,尤擅扇骨微刻,缩写金石,每以阳文刻至数百字,字文如胡,鬼斧神工,称誉于时。其工超乎匠艺,具有书画意境,深获吴昌硕、褚德彝等同道称赞。其父亲张仲英,为上海滩古董界翘楚,在五马路开设“聚珍齋”古玩、珠宝行,是一家非常著名的大店铺,经营项目以明清官窑为主,兼营古玩、金石、书画。张仲英18岁当掌柜,鉴别文物眼力极佳,就连古玩商仇焱之也自称晚辈,经常到“聚珍斋”购货。有一次仇焱之带着英国大卫德爵士到“聚珍斋”,一次就买走3万银圆货物。

张宗宪于一九二八年出生,自幼天资聪慧,再加上家学渊源,从小就与古董打交道,耳濡目染,幼小就显露出识别古物的才华,十几岁开始就能到北平古玩市场进货。张宗宪先从事陶瓷珠宝,取得成就,渐进入书画艺术,皆为其父、其祖家传之使然。一九四八年解放战争如火如荼,20岁的张宗宪离开上海,只身到了香港,从此踏上了漫长的漂泊人生的奋斗之路。

初到港一只鼻烟壶只卖7毛钱

张宗宪离开上海时,张仲英老先生叮嘱这个不争气的儿子,此次香港远行“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可是一到香港,这个浪荡公子,才知道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日难。按他自己笑谈当时的情形:出家人“四大皆空”,我来香港时是“六大皆空”:“没有钱、不会讲广东话、不会说英语、没有亲戚、没有朋友、没有老婆”。香港的摩罗街那时还是所谓的“猫街”,意思是只卖偷来的小东西。那时一天的饭钱要一块钱,一天两餐,每餐5毛钱。张宗宪想拿身边的鼻烟壶换钱,商家只愿给8毛钱,见他嫌少,建议拿到九龙试试看。结果,张宗宪花了1毛钱搭船过海,对方才估7毛钱,真是得不偿失!

不过,初到香港,张宗宪并未从事古董生意,而是经营服装,到一九五一年才正式开设自己的古董店“永元行”。“永元行”起初开在港岛坚道,后来搬到云咸街,再搬到九龙汉口道(金石行)。买卖越做越大,后来陆续在旧海运大厦开了两个首饰店、一个古董店,还在加拿芬道开店,前前后后开了不少古董店和首饰店。

第一桶金

开始开设古玩店是很艰难的。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北京的旧王孙、上海的昔日收藏家纷纷避居香港,香港顿时成了中国文物流通的重镇,20岁出头的张宗宪幸运地赶上这波浪头。做古董生意需要本钱,幸运之星又降临到张宗宪身旁。当时北方来了一个梁雪庄(三爷),梁三爷对他颇为赏识,于是张宗宪鼓起勇气开口调钱。梁三爷沉吟半晌,告诉他,他向来不借钱给人,要么以金子为计算单位,借金子还金子,不管日后金价如何,都按金价还清。张宗宪知道这是梁三爷给他的最大面子。但是,当时战乱带来的通货膨胀,钱会贬值,金价可不会贬,借金子会有风险的。面临重要关口的张宗宪无它选择,硬着头皮向梁三爷借了10两金子,当时10两金子约合2,700元港币。孤注一掷的张宗宪,立刻与上海外贸工艺品公司工作的父亲接上线,汇去港币3,000元,上海外贸工艺品公司发来一批旧工艺品。这批货旗开得胜,很快就卖出去80%,收款1万港元,还清了梁三爷的借款。这就是张宗宪在香港淘到的第一桶金,也是他时来运转的开始。

张宗宪在香港经营古玩以后,由于货物全,品种多,质量精,信誉好,每天客户盈门。他父亲的朋友仇焱之,几乎天天都到他的店里来,而且每次都要买一两件东西才走。著名古玩店“暂得楼”主人胡惠春、“天民楼”主人葛氏翘、金才记等都是常客,可谓买卖兴隆。

第一个出现在国际拍卖会上的香港人

精明的张宗宪及时发现,要想在文物收藏和拍卖上得到更大的发展,固守香港是不行的,必须走出去,闯荡世界。一九六七年,张宗宪来到台湾,那时的台湾对于古董文物的认识还未上轨道,但他结识了一批企业界的精英,为以后的发展做了铺垫。一九六八年他首次参加伦敦的拍卖会,当时这是第一个出现在国际拍卖会上的中国香港人!从此张宗宪也就开始了他坐着飞机,穿梭于伦敦、纽约、香港、东京之间,赶赴苏富比、佳士得国际拍卖公司拍卖会的奔波生活。由于很多时间都是在飞机上云海间度过的,因此把自已称为“云海阁主”。

张宗宪凭借对于文物鉴别的高超眼力,以及经营上超人的智能,赢得国际收藏家信赖和尊重。他在经营好自己店铺的同时,还经常受人之托,帮助一些收藏家购买文物。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以1,650万元港币,帮台北鸿禧美术馆创办人张添根,购得清雍正《珐琅彩芙蓉芦雁杯》,当时创下清代瓷器最高记录。除此之外,还为著名收藏家蔡辰男、陈启斌等买到很多珍贵藏品。九十年代以后,张宗宪便甚少为他人竞标,而是以收藏家的身份驰骋在拍场。

摘自《新浪收藏》

猜你喜欢

毛钱三爷拍卖会
家有谢天谢地
三爷
月亮
疯狂编辑部之拍卖会
广东崇正2017年春季拍卖会
天价座石
愿善良的人被世界温柔以待
算了
算了
这个村30年来份子钱不超过5毛,多了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