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师联盟首席谋士荀彧的悲剧命运

2017-08-22蔡伟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2期
关键词:荀彧汉室袁绍

蔡伟

读到《三国志·荀彧传》里的“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时,令人掩卷叹息。君子绝交,不出恶声,通过一件食器的无声传递,两位三国时代的一流人物毅然决然地结束了二十余年亲密无间的合作关系,其中一位更是付出了惨痛的生命代价。一切都在不言中,曹操没有说出想说的话:芝兰当道,不得不除,既然你坚决不肯改变你的立场,那也不能怪我不念旧情了。荀彧也没有说话:道不同不相为谋,身可灭而道不可废,事亦至此,夫复何言!曹操与苟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立场、共事多年的深厚情谊、彼此敬重的师友关系、渐行渐远的心理距离,此刻都复杂而又微妙地交织在一起,也注定了这个无言的结局。荀彧的悲剧命运,让几千年后的读者依然为之垂泪。

荀彧无疑是三国时代一个卓越的人物,无论道德还是才能,他都获得了生前身后极高极广泛的认同。与他同时代的钟繇评论说:颜回死后,“能备九德,不贰其过”的只有荀彧。司马懿对荀彧更是推崇备至,认为“吾自耳目所从闻见,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北宋的司马光也曾高度评价过荀彧:“其功岂在管仲之后乎?其仁复居管仲之先矣!”苏轼评价荀彧:才似张良而道似伯夷。我国现代的著名历史学家何兹全教授将荀彧与诸葛亮并称为“双壁”,认为三国时的其他人物都在二人之下。

半生追随曹操建功立业的荀彧,后来为什么要反对曹操封魏公加九锡呢?这先要从荀或的出身说起。

荀彧(公元163-公元212),字文若,出身于东汉世家大族。他的祖父荀淑博学多才,德高望重,曾任郎陵令,当时号为“神君”。 荀淑八个儿子都很有名气,时人谓之“八龙”,其中第六子荀爽官至司空。史载荀彧“为人伟美”、“瑰姿奇表”,就连吹毛求疵的祢衡在评论荀彧时都说可“借面吊丧”,说明荀彧确实是一个“男神”级的大帅哥。公元189年,荀彧举孝廉,不久被任命为守宫令。守宫令虽然只有六百石,官不大,但可以“主御纸笔墨,及尚书财用诸物及封泥”,是直接服务于皇帝及中央机关的行政后勤干部。董卓乱起,荀彧弃官归乡里,后率宗族避乱冀州,依于袁绍。荀彧“见汉室崩乱,每怀匡佐之义”,可见荀家世受汉恩,跟刘汉皇室是利益共同体,所以荀彧反对国家战乱、希望恢复和平。

一开始荀彧把匡济汉室的希望寄托在同为世家大族的袁绍身上,但是他很快发现袁绍能力有缺陷,判断“绍终不能成大事”。听说曹操“有雄略”,公元191 年,荀彧离开袁绍投奔曹操。曹操当时还是奋武将军,刚从河内郡转战到兖州东郡,只有几千个兵士,势力十分微弱。曹操得荀彧后大喜,称他为“吾之子房”,当作自己的军师张良。

从此荀彧追随曹操,为曹操出谋划策立下了赫赫功劳。公元194年,曹操自兖州东征徐州陶谦,不料自己的部将张邈、陈宫叛迎吕布,曹操后院起火,进退失据。在这危难时刻,荀彧一方面坚守鄄城,另一方面派程昱去游说范和东阿,终于为曹操保住了这三座城池。公元195年,陶谦战死,曹操打算先取徐州再定吕布,而荀彧认为宜先定吕布在兖州建立巩固的根据地,然后再攻徐州。曹操后来按照荀彧的建议,先后顺利平定了兖、徐二州。公元196年,荀彧力主迎汉献帝都许,从而使曹操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献帝都许任命荀彧为侍中、守尚书令,这是皇帝身边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体现了对荀彧的充分信任。之后曹操征伐在外,军国大事都会写信与荀彧商量。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相持,兵少粮尽,一度打算退军。此时荀彧写信给曹操,认为不可退兵,并建议曹操“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曹操听从其计,出奇兵烧了袁绍的粮草,方才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公元201年,曹操打算南向讨伐荆州刘表,荀彧认为应该先乘胜平定北方,否则在讨伐刘表时很可能被袁绍从背后袭击,曹操再次听从了荀彧的建议,顺利取得了青、冀、幽、并四州。公元208年,曹操伐刘表,荀彧建议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刘琮果然望风而降。在曹操统一北方的进程中,荀彧做出的贡献可谓最大,曹操称荀彧有“匡弼、举人、建计、密谋”四大功劳,多次为荀彧向汉献帝请功、增封,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臣自始举义兵,周游征伐,与或戮力同心,左右王略,发言授策,无施不效”、“荀彧自在臣营,参同计划,周旋征伐,每皆克捷,奇策密谋,悉皆共决”、“彧与臣事通功并,宜进封赏”、“谋殊功异,臣所不及也”、“天下之定,彧之功也”。后来荀彧被封为万岁亭侯,邑二千户,曹操将自己的女儿嫁给荀彧的长子,与荀彧结成了儿女亲家。在曹操眼里,荀彧是首席谋士,是最重要的助手,也是最可信赖的人。

正因为荀彧一直是曹操的左膀右臂,所以不少人骂荀彧虚伪,唐代大诗人杜牧说他是:先不遗余力帮着篡贼曹操打天下,到后来又想博取汉室忠臣的名声立牌坊。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评论他说:荀彧这么聪明,难道不知道曹操的野心么?难道不知道违其九锡之议必不能为其所容么?只不过荀彧天良未灭,流连汉室之情不能自已,荀彧的过失在于不该“委身于操而多为之谋”。何兹全教授却替荀辩解:这不怪荀彧,要怪只能怪曹操,不该让荀彧去干侍中、守尚书令这些直接服务于汉献帝的官职,从而逼得荀彧不得不忠于汉室。言下之意是荀彧如果不干这个职务就会赞同曹操加九锡。

笔者这些评论都不太恰当。荀彧其实自始至终都是忠于汉室的,他投奔曹操就是想辅佐曹操来澄清汉末乱世,曹操也并不是一开始就想篡汉的,他在《自明本志令》中说,黄巾之乱后“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此其志也”,关东诸侯讨伐董卓,屯兵十余万于酸枣,各怀异计,每天置酒高会,不图进取,只有曹操孤军出击,结果兵败汴水,自己为流失所中,险些丢了性命。所以说曹、荀一开始是志同道合的,荀彧辅佐曹操无可厚非。司马光说得好:“汉末大乱,群生涂炭,自非高世之才不能济也,然则荀彧舍魏武将谁事哉!”荀彧劝曹操迎献帝都许,且担任守尚书令兢兢业业,屡次推辞加官晋爵,都体现了他对汉室的忠诚。但荀彧始料不及的是,随着曹操功劳的累积,他的野心也随之增长。这其实怪不得曹操,北方本就是曹操平定的,漢献帝也是他保全了二十多年,为啥他就当不得皇帝?东汉刘秀平定了天下,也没有请西汉成帝的子孙出来当皇帝啊,难道就因为曹操不姓刘?这是封建“家天下”思想和世家大族身份对荀彧的桎梏和局限。当然,荀彧在那个时代代表着主流价值观,是汉室的忠臣、贞臣、纯臣,荀彧对曹操的期望就是要曹操做汉献帝的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荀彧希望曹操既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可是曹操这匹马儿在想,整个草原都是我打回来的,我就要多吃点草。于是荀彧只有两种选择了,要么支持要么反对,这中间并没有第三条道路。以荀彧的智慧,难道他不知道自己如果支持曹操篡汉,自己将是开国第一元勋么?

南宋理学家陈普曾经写诗评论荀彧:“乱离拣得一枝栖,得路争知却是迷。曹操若逢诸葛亮,暮年当作汉征西。”这里显然高估了诸葛亮的影响力,而忽视了曹操渐进式篡汉的必然性。在辅佐曹操匡复汉室这个重大问题上,荀彧想到了开头但没有想到结局——从前与荀彧戮力同心匿振汉朝的曹操,最后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这才是荀彧命运的悲剧根源。

猜你喜欢

荀彧汉室袁绍
三国演义(四)汉室起风云
荀彧,别样的三国故事
荀彧殉汉
荀彧殉汉
《出师表》初三复习试题
祝贺汉江被评为全国最美家乡河
王佐之才,悲不知所佐
参观诸葛亮隆中遗址
袁绍其实不无能
袁绍其实不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