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安市辣椒丛枝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控措施

2017-08-22刘建密

长江蔬菜·学术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防虫网莴苣辣椒

中图分类号S436.4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7)14-0082-03

植原体(Phytoplasma)原称类菌原体(Mycoplasma-like organism,MLO),是一种无细胞壁的单细胞原核生物,由细胞膜包围,隶属于原核生物界,硬壁菌门,柔膜菌纲,非固醇菌原体目,非固醇菌原体科。植原体是植物筛管的专性寄生菌,主要分布在植物韧皮部组织中的筛管细胞、伴胞、韧皮薄壁细胞及韧皮纤维中。植原体主要靠吸食植物韧皮部汁液的昆虫介体传播,如叶蝉、飞虱、蝽象等。此外,菟丝子、人工嫁接也能传播植原体。在传病媒介昆虫中主要分布于其唾液腺、肠道、淋巴和脂肪体组织中。植原体对四环素类的抗生素敏感,而对青霉素不敏感。常常引起植物丛枝、黄化、花变叶、衰退、绿变、矮化、白叶等症状[1,2]。

近年来,随着深加工技术的发展,国内市场对辣椒的需求量逐年增加,辣椒价格也不断攀升。广大农民种植辣椒的意愿也越来越高。永安市已把辣椒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尤其是永安黄椒,是永安市地方特色品种,并荣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其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笔者在永安市通过调查及试验研究,确定了在辣椒生产中出现的一种由植原体引起的新病害,经分子检测鉴定将该病害定名为辣椒丛枝病(Pepper witches' broom),引起该病害的病原暂定为辣椒丛枝植原体(Pepper witches' broom phytoplasma)[3]。调查永安市8个乡镇的6种辣椒品种共计50株,发现其中5个乡镇4个品种中的30株含有辣椒丛枝植原体[4],发病率3%~20%,严重的达50%以上。随着永安市辣椒种植范围的扩大,辣椒丛枝病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现将永安地区辣椒丛枝病的症状、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控措施总结如下。

1 症状

辣椒丛枝病在苗期症状表现不明显,大田期症状主要表现为小叶、黄化、丛枝、簇芽。早期发病的植株矮小,小叶,叶色发黄,叶片提早脱落,不结果或结果很少;中后期发病的植株矮化或矮化不明显,中下部叶片正常,中上部叶片狭窄皱缩,叶柄变长,发病严重的植株叶片黄化,提早掉落,偶见有黄化斑驳症状[4]。当地农技员和种植户多把该病当作病毒病,若不通过实验室检测,田间难以区分这2种病害。

2 发生特点

2.1 媒介的种群数量决定病害发生的轻重

经研究发现,该病害是由植原体翠菊黄化组B亚组(16SrⅠ-B)引起的。通过分子检测,明确了黑额二叉叶蝉(Macrosteles striifrons)、黄绿二室叶蝉(Balclutha incisa)、褐室二斑叶蝉(Balclutha saltuella)和角顶叶蝉亚科(Deltocephalinae)未定属种的叶蝉7号(Deltocephalinae spp1.)这4种叶蝉体内含有植原体16SrⅠ-B,初步表明,这4种叶蝉为辣椒丛枝病的潜在媒介昆虫。在不同时段、不同生长季节调查发现,发病重的辣椒田,田间上述叶蝉的种群数量明显比发病轻的辣椒田多。

2.2 与寄主植物相邻发病重

通过广泛的寄主种类调查发现,苦楝黄化病、茎用莴苣褪绿心腐病与辣椒丛枝病病原均为植原体16SrⅠ-B,初步明确苦楝和茎用莴苣为辣椒丛枝植原体的中间寄主。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永安黄椒和飞桥莴苣,两者虽然属种不同,分属于茄科和菊科;种植时间不同,永安黄椒为春夏秋作物,飞桥莴苣为秋冬作物,但两者均属于永安地方特色品种,且在永安地区均有广泛种植,种植时间的差异为病原的转主为害和终年繁殖带来利好。在调查中发现,周边有茎用莴苣田的辣椒田块其辣椒丛枝病发病重;同时,分别对辣椒田和莴苣田叶蝉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发现上述4种叶蝉在辣椒发病田和莴苣发病田上均有较大的种群数量。

2.3 高温干旱发病重

夏季高温,媒介昆虫繁殖迅速且活动频繁,增大了辣椒丛枝病的传病几率;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高温条件下,植原体病原增殖迅速,辣椒染病后显症时间更短。秋季气温相对降低,田间管理得当,辣椒丛枝病发病率相对会低些。遇上春旱、夏旱或秋旱的年份,辣椒丛枝病发病就更重,因为在高温干旱的环境下,媒介叶蝉的种群数量上升快。

2.4 大棚种植相对于大田种植发病重

在永安地区,辣椒主要有大田和大棚2种种植模式。调查发现,大棚种植的辣椒比大田種植的发病重。分析原因,主要跟大棚种植的环境特点有关,大棚种植棚内一直保持较高的温度,有利于媒介叶蝉的繁殖,种群数量上升快,叶蝉的活动性更强,利于传病为害,同时温度高辣椒体内植原体潜育期短,发病早,整个发病周期缩短,所以大棚种植辣椒丛枝病发病重。

2.5 防虫网覆盖育苗的相对发病轻

使用防虫网覆盖育苗阻隔了媒介昆虫的取食为害,移栽后相对发病轻,与未覆盖防虫网的比较,发病时间也会推迟。

3 综合防控措施

植原体寄生于植物韧皮部,目前无法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对其防治的研究发展缓慢。控制植物植原体主要有以下几条途径:一是消灭昆虫等传播媒介;二是直接消除病原植原体;三是根除提供传染源的受感染的植物,防止病原传播。目前防治植原体没有较好的药剂,防控的关键是防治传毒媒介昆虫,通过治虫来控制病害的发生为害 [5]。

针对辣椒丛枝病,我们制定了“预防为主,治虫防病”的综合防控策略,协调运用农业、物理、生物的、化学的防治措施,开展生态调控,阻断或减少虫媒与作物的接触传病,控制田间虫媒种群数量,防范辣椒丛枝病暴发成灾。

3.1 农业防治

①远离中间寄主育苗和种植,永安当地莴苣种植面积较广,应尽量远离莴苣这一中间寄主来育苗和种植。

②种植前深耕翻犁,整畦时施足基肥(有机肥为主),移栽后用复合肥掺水薄肥勤浇促快长,避免大水漫灌,保持较高的湿度,防止干旱,努力创造有利于辣椒生长而不利于媒介叶蝉繁殖传病的环境条件。

③辣椒定植后,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辣椒生产中后期,根据发病情况,可通过剪除发病枝条、延长采摘期来增加收益。要将病叶、病枝及病株集中深埋或沤肥以减少田间初侵染源,防止再次侵染。

④加强田间管理,给予尽可能好的生长环境,清除田间杂草,破坏叶蝉孳生地,可防止病害的流行。

3.2 物理防治

①防虫网覆盖隔离媒介昆虫传病 育苗时采用30目的防虫网,通风口用尼龙网罩住,防止叶蝉进入,培育壮苗。

大棚种植辣椒的,在大棚两边挂上1.5 m宽的30目的白色防虫网,上接大棚膜,用压膜线压好,后移植辣椒苗。晴天高温(大于30℃)时推上大棚膜露出防虫网,低温(小于15℃)阴雨天时拉下大棚膜盖住防虫网。防虫网应用时间从定植前至辣椒罢园全程覆盖。

②悬挂黄板诱杀媒介叶蝉 用25 cm×30 cm的黄板,每667 m2按40块标准,均匀悬挂在离辣椒株顶10~20 cm处,诱杀媒介叶蝉及蚜虫、斑潜蝇等害虫,减少田间虫媒种群数量。

3.3 化学防治

苗期未采用防虫网覆盖育苗的,在第2片真叶展开时,选用吡虫啉、吡蚜酮或噻虫嗪对水喷雾,防止叶蝉及其他害虫为害传病;7 d后再喷1次药。移栽前2~3 d时喷1次药,作为送嫁药带入大田,防范刚移栽就遭受叶蝉的取食传病。采用防虫网覆盖育苗的,仅需在移栽前2~3 d时喷1次药,作为送嫁药带入大田。

辣椒移栽7 d后选用吡蚜酮、噻虫嗪、醚菊酯、高效氯氰菊酯、联苯菊酯对水喷雾防治,药后5~7 d续喷1次,轮换使用,防范前期叶蝉取食传病。大田种植中后期,根据田间叶蝉发生情况酌情施药,结合其他病虫的防治,选用上述药剂交替轮换使用,以减少田间叶蝉种群数量,控制辣椒丛枝病的发生为害。严禁使用高毒农药,严控喷药次数[6]。

参考文献

[1] 牟海青,朱水芳,徐霞,等.植原体病害研究概况[J].植物保护,2011,37(3):17-22.

[2] 朱水芳,赵宝庆,胡加彬,等.植原体病害研究进展及其检疫重要性[J].植物检疫,1998,12(4):237-240.

[3] 刘建密,纪翠红,陈细红,等.福建永安市辣椒丛枝病植原体的分子检测及鉴定[J].植物保护,2015,41(3):115-118.

[4] 刘建密,黄培枝,林积秀,等.永安市辣椒植原体病害的调查研究[J].中国果菜,2013,186(10):22-24.

[5] 董小军,路雪君,廖曉兰.植物植原体病害及其防控措施[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0,31(8):48-50.

[6] 林积秀,严叔平,纪翠红,等.莴苣褪绿心腐病综合防控技术[J].长江蔬菜,2016(11):51-52.

猜你喜欢

防虫网莴苣辣椒
你家的防虫网选对了吗
辣椒之争
不同目数防虫网的风荷载试验研究
一种专门针对蓟马的防虫网被开发出来
秋日野餐会
中国热科院专家研发新型简易防虫网种植蔬菜基本可以不打农药啦
莴苣和韭菜
我的办法我知道
卖辣椒的智慧
爱上莴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