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商书

2017-08-22

少年博览·初中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彭雪枫赵一曼左权

杜甫曾写道: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参和商是星宿的名字,参星出没于下午五点到七点,商星出没于上午五点到七点,它们虽同处一片天空,却永远无法相见。这样的仓皇和无奈,大约战争中颠沛流离的人最能理解。

所以,杜甫还写过: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狼烟烽火中,万骨成灰,史册上寥寥几笔,皆是无数家庭破碎血泪的注脚。

如今,那些勇士已经离开,唯余几页枯黄家书,勾连着那个离乱的时代和埋葬于心中的最深切的情、最亲爱的人。

志兰:

此间一切正常,惟生活较前艰苦多了,部队如不生产简直不能维持。我也种了四五十棵洋姜,还有二十棵西红柿,长得还不坏。

想来太北长得更高了,懂的事情更多了。可惜三人分在三处。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

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时相见?念,念,念,念。

左权 别时容易见时难

对左权将军的印象,是铁骨铮铮的将军和共产党员。他念过黄埔军校,去过伏龙芝军事学院,参与指挥过百团大战,在一次掩护指挥部突围转移的过程中,因被弹片击中,壮烈殉国,年仅37岁。

他的照片,大都肃着一张面容,难以见到笑意。若不是这封家书,谁能知晓,他还有这样温柔的话语?

“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他将道别妻女的日子算得清楚,大约独自在外的年岁中,桌上的日历早被翻得残破,而“念念念念”四个字,也早已融到地上那清冷的白月光中。

抗战时期,是中华民族最为艰难的时光。左权将军给母亲写信道:他要抱定信念,荡除敌寇之心,矢志不移。

也只有给妻子的家书,才会流露他柔情似水的眷恋。他想和她们在一起,想听着她们的声音,想和女儿笑着玩闹。可惜现实残忍,他只能空对照片,遥望千里之外。

在左权将军留下的照片里,笑得最开心的,是抱着女儿太北的那张。而他思念女儿的书信,在他牺牲40年后,才交到女儿手上。他那年已不惑的女儿,看着信哭得撕心裂肺:“在这之前,父亲于我而言是个英雄;在这之后,他是一位父亲。他那么关心我,疼爱我。有这么好的父亲,我感到很幸福。”

传说,苏武出使匈奴之前,曾给妻子留下一首诗。诗的末尾,苏武向妻子许诺: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留居匈奴十九载,苏武持节不屈。可当他满头银发归来之时,只看见妻离子散的家。

左权将军比苏武幸运,通过一封封家书,即使相隔千里,妻女仍能感受到他的情意,而世人也永远铭记战时一位共产党员的信念:纵死生经年,亦心如磐石,永不回转。

宁儿:

母亲对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面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

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赵一曼 红枪白马画巾帼

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上,并不缺乏巾帼红颜的身影,赵一曼便是其中一员。这份写于牺牲前的家书,被记录在日军审讯档案中,时隔21年才回到她的儿子——宁儿的手中。

赵一曼出生富裕,是家中幼女,从小备受呵护。但是长大成人后,她在得知黄埔军校招收女学员后,毅然考入黄埔军校。后来,组织上委派她去东北执行任务,她隐姓埋名孤身远走,只给儿子留下一张合影。

新中国成立后,赵一曼的故事被拍成電影。她的宁儿坐在影院中,是万千观众中的一员,却毫不知晓银幕上那红枪白马、英雄盖世,却为掩护战友不幸被捕牺牲的人,是自己寻觅多年未果的母亲。

“赵一曼”是她的化名,即使在这生命尽头的家书中,这位共产党员都未有一字一句泄露真实身份。

“十年生死两茫茫……纵使相逢应不识”,直到进行烈士身份核实时,宁儿才知道自己母亲的真实身份。他拒绝了烈士证和抚恤金:“这是母亲用鲜血换来的,不去领,或许我还能心安一些。”

“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

这是赵一曼留下的诗句,这位不让须眉的壮烈红颜,一生都是一名战士,许身为国,九死不悔。虽然她为了更多的孩子,舍弃了自己的孩子。但在牺牲前的一刻,她终于回归成一位母亲,放下一身荆棘,展露出柔软,对她放不下的孩子轻言慢语。

而同样在东北山林间奋斗的英雄,如杨靖宇将军,却未能留下只言片语。可他们为之奋斗泣血的家国已傲立于世。就让我们用自己的双眼,替他们看看这人世间,繁华烟火,盛世河山。

林颖:

十几天以来,我们过的是昼伏夜出的生活,恢复了路西时代的游击战了,白天隐蔽封锁消息,夜晚行动,爬山涉水,淮河已经来往渡了三次。我们主观力量不能与敌人对比,不能不采取游击战术。这一次在战略上是胜利的,打破了敌人包围合击聚歼的计划,主力部队没有受到损失,而且在敌后尽力扰袭,使敌人顾前而又顾后,疲于奔命。

彭雪枫 我以我血荐轩辕

彭雪枫将军作为共产党内杰出的军事指挥员,抗战时期,他主要活动于豫皖苏地区。

他曾壮怀激烈地说:“豫皖苏是我们的家乡,那里有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妻室子女,我们的兄弟姐妹,我们一定把日本鬼子和敌伪消灭。为了路西倚门东望的父老乡亲,我们就是战死疆场,也心甘情愿。”

只不幸,一语成谶,立下这悲壮誓言后的一个月,彭雪枫将军被流弹击中,以身殉国,时年不过37岁。彼时,他的妻子林颖尚怀有身孕,为了保证她情绪稳定,全军上下向她隐瞒了这个噩耗。

千年前,唐代诗人陈陶曾写: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战争经年,妻子梦里的良人,早已化作无定河边一把枯骨。也许此生终结,她也不会知晓,他们再也不会相见了。

而相同的悲痛,千载之下次次重演,并不曾优待谁。

作为并肩同行的战友,陈毅将军既要向朋友的妻子隐瞒噩耗,又要承受挚友故去的悲痛,终夜难以成眠。

“吾人事革命,生死本寻常。”“新生千百万,浩荡慰忠魂。”陈毅将军笔下的《哭彭八首》,便是挚友短促一生的真实写照。

所幸,英雄的生命没有白白逝去,事业和精神亦被继承。一代人老去,又一代人新生,他们之后,还有人在看顾这片疆土。即使时间过去千千年、万万年,那些闪耀的精神,仍会在这片土地上,不断繁衍和新生。

亲爱的父母亲:

别了!

走之前,我是难过极了。家是我所恋的,双亲弟妹是我所爱的,但是破碎的祖國,更是我所怀念热爱的。所以,虽然几次的犹疑、踌躇,到底我是怀着悲伤的情绪,含着心酸的眼泪踏上征途了。

亲爱的双亲,此去虽然千山万水,安危莫卜。但是,以有用之躯在有用之时间,消耗于安逸与无谓中,才更是令人哀惜不置的,尤其是在祖国危难的时候,正是青年人奋发效力的时机。这时候,能亲眼看见祖国决死争斗,以及新中国孕育的困难,自己能替祖国做点事,就觉得此是不曾辜负父母的养育之恩了。

白雪樵 竭我一滴之微力

“再会吧南洋,你不见尸横着长白山,血流着黑龙江,这是中华民族的存亡。”

1939年,三千多名华侨机工唱着《别南洋歌》回到祖国,为保住“抗战输血管”——滇缅公路,贡献自己的力量。

白雪樵便是其中一位,她化名“施夏归”,取“回归华夏”之意。在那炮火连天的日子里,华侨机工队承担了滇缅公路上一半的物资运输任务。面对鲜血淋漓的死亡,这位中文系出身的姑娘不曾畏惧,还数度请愿,希望到最前线去。

也是她,抗战结束后回到马来西亚,在新中国成立的当天,亲手做了一面五星红旗,升于槟城上空,这也是槟城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

后来,英国当局将她驱逐出境,她经过七天七夜的颠簸归国入党,到广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工作,终于叶落归根。

年岁渐老,白雪樵却很少对儿孙提起当年的传奇。她给自己一对女儿取名为“耿平”“耿凡”,取义“平凡”,教导后辈对国对民要忠心耿耿、平平凡凡。

2014年,老人故去,后辈遵循她的愿望,将她的骨灰洒向大海,让她在万顷波涛之中,觅得身后自由。

家国危难时,蔡锷将军曾言:七尺之躯,已许国,难再许卿。

我们记住了左权、彭雪枫将军,记住了赵一曼、白雪樵英雄,可还有更多未知姓名的共产党人,在那个惨烈又激荡的年代,将自己许给了国家。

千万里山河破碎,正待从头收拾,孰料血花飞溅,为国牺牲,满腔悲愤,为中华民族悼英雄。

这是悼彭雪枫将军的挽联,也是这一群人的写照。

而我们能做的,唯有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继承下去,护我万里河山,国泰民安。

猜你喜欢

彭雪枫赵一曼左权
清唱剧 冰凌花 永远的赵一曼
左权浙理大 共建工作站
左权:『人民是水,我们是鱼』
左权将军的家信
民族英雄赵一曼之歌
看看赵一曼
示儿书—赵一曼就义前留给儿子的信
一部颇具特色的将领传——《彭雪枫传》评介
彭雪枫智斗韩德勤
《彭雪枫军事文选》暨《彭雪枫将军》画册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