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谓“喝墨水”

2017-08-22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小学版 2017年30期
关键词:魏晋唐太宗书生

人们常用“胸无点墨”来形容一个人没有什么知识文化。用“喝墨水”来指上学读书。文化怎么和墨水联系起来的呢?原来,考究起来,这里面还有一段历史。

历史记载,南北朝时的北齐有明文规定,在考试时儒生成绩非常糟糕者,要被罚喝墨水,此举沿袭了几个朝代。虽然罚喝墨水有可能激励了一些考生再作努力。但是,时有發生因罚喝墨水太多使考生生病甚至死亡的事件。到了隋朝,皇上恩典,颁布罚喝墨水减量,《隋书·仪礼志》记载,凡文理不通、不精或书写潦草的,罚喝墨水一升。在此之前,罚喝墨水是一斗,文弱书生们根本受不了。

唐朝时此荒唐的法规才彻底改变。唐太宗没做皇帝时也曾想考试做官,但一想到考不上要罚喝墨水,轻则喝病,重能喝死,只好打退堂鼓。他当上皇帝后,觉得此法害人不浅,不仅是弄病或是害死书生那么简单,而是令很多的有识之士望考试而生畏,严重耽误了国家选拔人才。于是,唐太宗宣布废除罚喝墨水法规,书生们没有了“喝墨水”的压力,纷纷应试,为唐朝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文学”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这一词最早原是官职名。

西汉时期,学校里的负责人不叫校长或老师,而是称“文学”,即负责人称为张文学、李文学等。

汉武帝为选拔人才,特设“贤良文学”科目,由各郡国每年举荐人才上京考试,被举荐者便称“贤良文学”。“贤良”是指品德端正、道德高尚之人;“文学”则指精通儒家经典的人。

魏晋后期,“文学”一词成为语言艺术的专用名词。史书上记载,曹丕“好文学,以著述为务”,即是现今文学所指的含义。

【趣味链接】

文学的产生与发展

文学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最早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结合成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我国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是《诗经》。先秦时期,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猜你喜欢

魏晋唐太宗书生
嘉峪关魏晋墓壁画砖反映的丝路文化
唐太宗慧眼识马周
医学专业“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总结与思考
打即是不打
魏晋风骨养万世
唐太宗 善听劝谏
唐太宗慧眼识马周
至高无上的权利
人皮
人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