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井姐:做自己,不必活在别人的期待里

2017-08-22行走的鱼

新青年 2017年8期
关键词:郎木寺东哥义工

行走的鱼

忙碌的生活,繁重的工作负担,让都市人不堪重负,你作何选择?30岁的井姐,放弃优裕的白领生活,来到一个叫郎木寺的地方,与爱人经营一家名叫“泊客”的青年旅馆,过着平静、简朴的日子。有人说她“二”,井姐却说,做自己,不必活在别人的期待里。

一次旅行遇见自己

1987年出生的井姐是一位地道的重庆姑娘,从小喜欢朗诵,所以大学去读了播音主持专业。2010年7月毕业后,自己经营一家婚庆公司,两年后进入一家上市公司做市场营销,成为令人羡慕的一名白领。

井姐的性格比较文艺范儿,喜欢自由的生活。做市场营销虽然温饱不愁,但朝九晚五程序化的生活却让井姐变得有些慵懒、激情不再。

时光悄然流逝,转眼井姐年近30了仍孑然一身。“井姐,赶紧找个人嫁了吧!”“井姐,别太挑剔了,好男人越来越稀有啊。”井姐平时听到最多的就是诸如此类的关心话。

30岁前一定要结婚吗?好的公司就一定能提供有质量的生活吗?找个条件好的人嫁了是不是就一定幸福?井姐不得而知。

改变始于一次旅行

2014年7月,井姐利用休假时间去成都“穷游”。她住的那家青年旅馆,大多都是像她一样的年轻人。大家坐在一起把酒言欢,聊人生与梦想,未来与远方,气氛欢畅而融洽。

有一天,在小台阶上,几位年轻人在传看着一组照片,那是一个叫做郎木寺的藏族小镇。其中一位说:“井姐,那地可美了,你一定得去。”

郎木寺是甘肃省碌曲县的一个小镇,山水相依,遍地绿色,牛羊成群,被称为“东方小瑞士”,堪称现代版的“世外桃源”。

旅行回来,郎木寺金碧辉煌的寺院、錯落有致的塔板民居,以及从明亮的峡谷间吹过的风便在井姐心里生了根,井姐的手机屏保也变成了郎木寺。“当我双脚踩在郎木寺土地的那一瞬间,我知道已经没有回头路,那种安宁让我这个常年生活在都市里的女子倍感安心。”井姐这样描绘她第一次踏进郎木寺时的感受。

此后的日子,郎木寺的影子不断出现在井姐梦里,“身在曹营心在汉”,她期待着再次踏上郎木寺的旅程。可是井姐也明白,在忙碌的工作面前,这个愿望实现起来实在是苍白无力,于是她动了辞职的念头。

听说井姐要辞职,关心的人都来劝说。“你好不容易走到这一步,就为了那些虚的东西辞职?”“如果实在想去,请假玩两天得了,干嘛非得辞职?”“辞了职,你的车贷、房贷、高档衣服啊包包啊怎么办?”

面对诸多说辞,天生乐观的井姐说:“工作没了还可以再找,最要紧的,是不能错失那个最好的自己。”于是,在一个稀松平常的上午,井姐平静地打开电脑,写起辞职报告来。

“世外桃源”遇见爱情

办完辞职手续的第二天,井姐背起行李,开始了自由自在的“穷游”生活。

郎木寺自然是她的第一站。

那天,井姐是拼车去的郎木寺。“你好,我帮你提箱子吧。”当到达目的地,下车分行李时,一个高大的男孩出现在井姐身边。

几年的职场打拼,井姐养成了雷厉风行的个性,她的事不会用别人操心。正当她打算拒绝,一抬头,喉咙一紧,却什么也说不出来。井姐脑海里突然冒出那个俗不可耐却又永恒不变的词:一见钟情。脸也莫名其妙地红了起来。

“你……常来这儿吗?”井姐有些语无伦次地问。“是啊,每年都会来,觉得和这里有莫名的缘分。”高个子笑着说。井姐的脸更红了,心跳突然加快了很多。

经过介绍,井姐知道高个子叫东哥,东北人,生性爱自由,常年在外旅行,郎木寺是他每年的必来之地。

第二天,旅馆里有人组织爬山。第一次在高原地区登山,井姐有些体力不支,好在有东哥陪伴左右,他无时无刻都在提醒井姐小心。渴了,东哥有水,饿了,东哥像变戏法般拿出干粮。井姐没想到,这个外表粗犷的男人,原来心细如发。登山结束,虽然是第一次相处,但两人却像老朋友那样熟悉了。

“一见钟情”的相遇虽然美好,但井姐在心里对旅途的爱情不敢抱有希望,就当成一次美好的记忆吧。她想。

离开郎木寺,井姐继续朝着敦煌的方向走。到达西宁的时候,没想到东哥追了上来:“要不,我跟你走吧。”那一刻,井姐的心柔软得像浸了水的餐巾纸,感动得一塌糊涂。

爱情来得如此突然,就连井姐自己都不相信。后来,很多人问井姐:“仅仅是路上认识的人,不怕他不靠谱?30岁的年纪了,还相信一见钟情?”井姐说:“爱他就相信他,觉得值得就去做了。”东哥何尝不是这样,他说当他看到井姐第一眼时,他就有了结束漂泊的生活,找一个地方安定下来的想法。

听上去像是美好的童话,但童话里的王子和公主也要食人间烟火。“要不,我们在这里建一个青旅吧。”经营一家青年旅馆,一直是井姐的梦想,她试探地对东哥说道。

话一出口,井姐后悔了。东哥是一个生性自由之人,他不会愿意受到束缚的。没想到,东哥坚定地看着井姐说:“我留下来陪你一起。”

2014年12月,井姐和东哥回到郎木寺,租下一处面积为1300平方米的毛坯房,开始搭建属于两人的梦想。

说是房子,其实什么都没有。为了节约钱,再加上那里比较偏僻,工人难找,井姐和东哥决定自己动手装修房子。

从此,每天6点起床干活,凌晨2点左右才休息。在临时搭建的厨房里做饭,累了就靠着门框打盹。搬砖、搭板、粉刷、上漆,从小到大没干过粗活重活的井姐完全变成一个十足的女汉子。

郎木寺的冬天很冷,为了保暖,旅馆以炕为主。而炕是东哥设计,井姐自己砌的。

装修最忙的时候,店里的热水系统还没装好,井姐和东哥最长时间是一个月没洗澡,头发脏了就戴个帽子。最让井姐难堪的是,店里刚开始没有卫生间,有一次急了,东哥拉着她的手,走到工地不远处的偏僻地说:“就地解决吧,我在旁边等你。”

“漆黑的野外寂静无声,看着不远处东哥高大的背影无比安心。突然觉得自己无比幸福,爱的人就在身边,陪我做想做的事情。”井姐说。

半年多时间过去,2015年6月,梦想小屋终于建成,井姐为它取名“泊客”。意为“停泊的客人”,井姐要做的,是想做成一个旅行路上的一个家,让每一位“泊客”的旅人,都有回到家的感觉。同时,读音通“Book”,容易让人记住。

“泊客”设有茶室、餐厅、电影放映室、冥想阳光棚。共有十四个房间,都是用当地的景点或者地名命名:扎尕那、夏河、白水河、桑科、年保玉则、雪乡、长白山……

心安处便是家

2015年7月1日,“泊客”正式开业。

“泊客的一砖一瓦,一花一木,都是我们爱情的见证。”因而,对于泊客,井姐特别用心。那个曾经留着干练短发,戴着酷炫墨镜,在高楼林立的都市中穿梭忙碌的女孩不见了,现在的井姐,穿着藏袍,梳着小辫,安静地坐在旅馆门口,等待旅人的到来。

当有客人登记入住时,井姐会格外留心,如果在入住期间,遇到客人的生日,她会制作一束干花,买一个蛋糕,再写下一些祝福的话,送到客人的房间。

想想看,一个人在异乡行走,竟还会有人记得自己的生日,给自己送来蛋糕,那是一种怎样的温暖?

郎木寺旁边有一个小村落叫扎尕那,风景独特,民居也是非常古老,吸引着无数的摄影爱好者,每次井姐都免费带着大家出去玩,让他们拍到想要的作品。井姐还会给当地的小朋友捐赠物品,捐赠最多的是书籍。受井姐的影响,凡是到泊客的旅行者,都纷纷捐物捐书。井姐说,以后书多了,会在那里建个乡村图书馆,让孩子们有书读。

像其他青旅一样,“泊客”也会招收义工。一般的青旅老板们认为义工只是一个打工换食宿的方式,但井姐不这样认为,做得更加人性化。义工走的时候,她会订一个大蛋糕,大家聚在一起开个欢送会,然后根据劳动成果偷偷地塞给义工一个红包,体现感谢,也体现尊重。

而没有客人的时候,爱喝茶的井姐,喜欢独自一人在茶室里煮茶。藏区没有矿泉水,她就拿白龙江的泉水煮,时间在煮茶的咕嘟咕嘟声音缓缓淌过,有时候一煮就是一整天。

很快,井姐和东哥唯美的爱情故事,以及细心周到的服务,通过口口相传,吸引越来越多的旅人来到“泊客”。有的客人来到泊客,本来只计划住几天,因为喜欢店里的气氛,就变成了半个月,一个月,甚至更久。有的客人离开了郎木寺,还会在未来的岁月里突然出现,只为再来看一眼这充满爱意的泊客。

一位年近70岁的老人,在听说了井姐和东哥的故事后,执意跑来郎木寺做义工。临走时感慨地说:“茫茫人海中,看似很普通的一瞥一招呼,却使他俩各自被世俗摩擦的疲惫不堪的身心得到了安宁。”

不知不觉间,井姐经营“泊客”已经两年多了,曾经有人问井姐,之前的职场白领与现在郎木寺的“老板娘”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井姐淡淡一笑:“生活嘛,不需要比较,也不需要一模一樣,不必活在别人的期待里,而是去寻找真实的自己,遇到那个合适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心安处便是家。”

猜你喜欢

郎木寺东哥义工
东哥
问 佛
二十岁的她,实现了让全球义工来苏州的愿望
关爱的力量——我与“东哥”的故事
我要当义工
都是红包惹的祸
爱心“义工”
完美义工进万家
夜空下的郎木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