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键盘侠”盯上穆斯林女性
2017-08-22高文宇
本报特约记者 高文宇
在社交媒体和即时通信技术高度普及的今天,网络不仅成为普通人发表观点、宣泄情绪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语言暴力、人身攻击等不良行为的“重灾区”。据《马来邮报》21日报道,受当地特定文化、风俗、制度及宗教等因素影响,马来西亚的穆斯林女性群体格外容易遭受“键盘侠”侵扰——特别是一些好事之徒总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对她们的穿着打扮、体貌特征指指点点、恶语相向。
报道称,今年年初一名15岁的马来少女曾在推特上谈到自己想成为马来西亚首位女总理,可是她的抱负不但没受到鼓励,反而引发“键盘侠”对其不穿希贾布(穆斯林妇女的头巾、面纱或服装)的质疑。迫于巨大的舆论压力,该女孩不得不清空推特账号,并寻求社会援助。对待未成年少女尚且如此,普通成年女性的遭遇更是可想而知:25岁的玛丽娅姆·李就曾因在推特上晒出身着普通装束的个人照而引来大规模“网络围攻”,甚至多次收到人身威胁信息。然而,并非中规中矩的穿着打扮就能让女性群体免于攻击。马来西亚女律师索菲娅一针见血地指出,该国女性的身体就好比男性的“嘴炮擂台”,就算她们从头裹到脚,也会被好事者“挑刺”。舆论认为,这类事例已不仅限于网络言语暴力问题,同时也触及到性别歧视层面。当一些穆斯林女性提出的观点不被接受时,反对者往往不懂得“就事论事”,而是在容貌、身材等外表特征上大做文章,并发表人格侮辱言论。
马来亚大学性别问题学者依兹哈鲁丁博士称,网络暴力是全球性问题,但在马来西亚却又显得十分独特:马来西亚“键盘侠”的“理论依据”往往来自对宗教教义的狭隘解读,形成另类的“道德观念”后,再借助互联网匿名制,以仇恨言论和网络霸凌形式攻击他人。但也有社会问题专家认为,该类事件与宗教无关,而是一种文化习俗的网络表现形式。英国广播公司(BBC)称,在马来西亚许多传统社区,邻里之间打探隐私、互传闲话仍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生活现象,当地媒体将这种现象称为“晾脏衣文化”,而这种“八卦”风气也在互联网上得以体现。
新加坡“亚洲新闻台”称,为抗衡猖獗的“键盘侠”和“网络水军”,马来西亚当局此前已有所行动,并誓言对违例者进行严惩。但BBC称,该国目前尚无任何一部法律能有效保护本国女性免遭网络暴力。在当局看来,网络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只能算是“虚拟活动”,缺乏现实意义;此外,由于网络言论具备模糊性、多变性等特质,对网络活动进行法律约束本身也十分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