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小布达拉宫”
——五当召
2017-08-22石圭平
□石圭平
“塞外小布达拉宫”
——五当召
□石圭平
五当召
从包头市出发,向东北方向行驶55公里进入阴山深处的五当沟,山坡上一座神圣的喇嘛教寺庙映入眼帘,即是享有“塞外小布达拉宫”美誉的五当召。
一
古刹五当召,绿树环抱,流水潺潺。这一典型的藏式风格的寺庙建筑群依山势面南而建,重重叠叠,次第展开,高低错落。主体建筑坐落在山坡的突出位置,两侧的一排排喇嘛舍房也全是藏式传统建筑风格,这些别具一格的平顶、小窗户的纯白色建筑群,在明媚的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辉煌壮丽,气势恢宏。
五当召是它的蒙古语名字。“五当”在蒙古语里是“柳树”的意思,“召”是“庙宇”的意思。因召庙前的峡谷里生长着许多茂盛的柳树,这座寺庙就建在五当沟的敖包山上,故俗称为五当召。
五当召的藏名叫巴达嘎尔庙 (藏语意为白莲花)。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1662—1722年),距今已有250多年的历史。
五当召的汉名叫广觉寺。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重修五当召,乾隆皇帝赐汉名广觉寺。后来,又经嘉庆、光绪年间的多次修缮、扩建才具现在的规模。清朝时为五当召的鼎盛时期,它是与西藏的布达拉宫,青海的塔尔寺、甘肃的卜楞寺齐名的喇嘛教(人们也把藏传佛教称作喇嘛教)四大名寺之一。
1996年,五当召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五当召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旅游景点,是目前内蒙古自治区规模最大的,保存最完好的,也是保存藏传佛教珍贵文物最多的一座喇嘛教寺庙。我们怀着敬畏的心情踏进了这个喇嘛教的圣地,拾阶而上,逐一参观各个殿堂。
二
五当召,是随着佛教格鲁派(黄教)从西藏传入蒙古地区而修建的。庙宇的主体建筑由六殿、三府、一陵组成。六殿,为六大经堂,即洞阔尔独宫、苏古沁独宫、却依林独宫、阿会独宫、日木伦独宫、当圪希德独宫。三府,为三座活佛邸,即甘珠尔府、章嘉府、洞阔尔府。一陵,为一座安放本召历世活佛舍利的塔陵,即苏波勒盖陵。五当召整个建筑群布局错落有致,浑然一体,风格别致,非一般庙宇建筑可比。
我们先参观了六大殿。
洞阔尔独宫,是五当召的中心建筑,始建于乾隆十四年 (1749年)。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重修五当召时,在殿前门楣上所悬挂的匾额,是乾隆皇帝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亲书的“广觉寺”(乾隆的真迹现在仍然完好地保存在殿内)。这里主要是为僧众讲授天文、地埋、占卜、历法和数学等知识的殿堂,故该殿也被称为“时轮时数学院”。殿前有一个广场,设有讲经台,是喇嘛们学经和升学考试的口试场所。
苏古沁独宫,始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五当召最大的建筑,坐落在整个召庙的最前部。由前堂、后楼两部分组成。前堂是经堂,有贯穿上下的大型立柱81根,每根立柱都用彩色龙纹绒布包裹,天花板上雕刻的蛟龙十分生动,再加上四周的壁画,使这座大殿富丽堂皇、庄重威严。凡属于全寺性的集会都在这里举行。后楼是藏经楼,为3层建筑,供奉释迦牟尼和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及历代佛师,并藏有大量的珍贵经卷。
却依林独宫,位于苏古独沁宫的西面,其建筑规模仅次于苏古独沁宫。这里是专门讲授佛教基本教义的地方。前庭为经堂,高达10米的释迦牟尼铜像就供奉在这里,造型奇瑰,雕工极其精细传神。
阿会独宫和日木伦独宫,是两座建筑较晚的殿堂,建在五当召的后部。
阿会独宫,殿内的两侧供奉着四大天王和十八罗汉,这里是专门向喇嘛传授医学的场所。
日木伦独宫,建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大殿分上下两层。供奉的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铜鎏金塑像高达9米。他慈祥宽和,自在圆满,法相庄严。他的几个高徒分列左右两边。庙内四周及楼上供奉的是宗喀巴的1000尊小型铜塑像,当年的塑像者真是匠心独运,大师的面部表情、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令人赞叹不已。这个大殿堂是专门研究和讲授喇嘛教教史、教义和教规的地方。
黄教是西藏佛教的一派。明朝永乐年间,被誉为黄教一代宗师的创始人宗喀巴(1357—1419年),出生于青海省湟中县一个藏族牧民家庭里。父母都是虔诚的佛教徒。6岁时,他被萨迦派名僧带到夏琼寺进行培养教育,取法名桑巴扎巴(即善慧)。16岁时,他来到西藏向多位道德高僧和佛学名家学习佛法。西藏的雪山、戈壁、密林、草原都留下了他艰难跋涉的足迹。他生性聪慧,悟性很高,潜心研究佛学,谙熟佛教的教理、教义,佛学知识渊博,是著名的佛教理论家、哲学家、思想家和宗教改革家,在藏传佛教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被尊称为“第二佛陀”。他的著作《穆则玛祈请文》在西藏地区广为流传,受到僧、俗两界人士的普遍赞誉。宗喀巴大师对当时的佛教戒律松懈、僧人腐化、许多僧人不习经典等败坏教风的现象痛心疾首,下定决心要振兴佛教,对佛教进行了一次大胆的改革。他主张僧人要严守戒律,敬重戒律,提倡苦修。以转世代替父子相袭。因他讲经时头戴桃形黄帽、身穿黄衣,众人为了尊敬他,故把被他规范、丰富和发展了的这个新教派称为黄教(即格鲁派)。经过宗喀巴一系列改革后,佛教重新焕发了生机,这个黄教教派的势力日隆,后来发展成了西藏地区的主流教派和执政教派。黄教的影响面逐渐扩大,并在西藏、蒙古、青海、甘肃等地区广泛流传,到了明朝嘉靖年间,传入蒙古地区。时至今日,宗喀巴大师依然受到世人的敬仰。
当圪希德独宫,是召内专门修建的一座专司镇服之职、专门管教那些不守法律教规的喇嘛僧人的场所,所以也叫驯服殿,是五当召的护法神殿。殿堂的两扇门上,装饰所用的图案是用真正的人皮做成的。走进殿内觉得特别阴森恐怖,令人望而生畏;这里供奉着众护法神,各个塑像形态各异,兽头人身,青面獠牙,看起来凶狠残暴,非常威武,如被称作威德金刚的一尊塑像,造型凶狠,两边各有8只手且各持利器,两脚各踏两个妖人,胸前挂着用人头串起来的串珠,意味着对那些破坏佛教教规和教义的人就要格杀勿论!以使众教徒严守教律,对他们起到震慑的作用。
六个大殿内皆有彩绘壁画,多为众佛的历史故事。彩绘技法高超,人物形态丰富多彩,线条优美流畅。因当年绘制时采用的是朱砂、蓝靛等矿物和植物的自然颜色,所以虽然年代久远,但至今仍然灿烂夺目,令人称绝。
接着,我们参观了三府。这三座活佛府邸皆自成院落,十分幽静,是活佛居住、生活、会客和办公的地方。
甘珠尔府,是五当召第一世活佛居住的地方。
章嘉府,是当年清朝政府为从西藏请来的第十四世章嘉呼图克图布而建的。他是内蒙古喇嘛教的最高首领,总理内蒙古各地的喇嘛教事务。
洞阔尔府,是历世活佛居住的地方,是五当召的统治中心。长久以来,这里就是五当召的最高领导机构,总领召内各项事务。其建筑雕梁画栋,布置豪华,历代活佛们的生活用具也十分精致、考究。
五当召的活佛地位和名望都很高,是清代驻京八大呼图克图之一。寺庙内的几代活佛住持都多次觐见过清朝皇帝。现在,庙内还保存着当年几代清朝皇帝所赐的金钵、玉碗、翡翠、玛瑙、珍珠、玉如意等皇家宫廷物品。
随后,我们走到山坡的最上面参观了苏波勒盖陵。苏波勒盖陵,即塔陵。这是第一世活佛在修建五当召之前居住的地方。因第一世活佛创建了五当召,他圆寂后,其弟子便将他的骨灰舍利子存放于此。内有7座铜塔,是五当召先后圆寂的七位活佛的骨灰塔。铜塔造型精美异常,鎏金镀银;塔身装饰有玛瑙、珍珠、珊瑚、松石、翠玉等珍宝;塔罩精工细雕,十分精致。
三
五当召的修建有着重要的历史背景。1690年,对我国蒙古地区觊觎已久的俄国沙皇,策动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酋长噶尔丹发生叛乱。噶尔丹亲自率兵出征,他集合10万铁骑向蒙古地区大举进攻。康熙大帝闻讯御驾亲征,在蒙古地区(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境内的乌兰布统草原)的乌兰布统大败噶尔丹。乌兰布统之战,粉碎了沙俄借噶尔丹之势侵占中国领土的阴谋,维护了北部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为了加强对蒙古边疆地区的统治,清廷方略有二。一方面大力推行满、蒙联姻政治,将多位公主、郡主陆续嫁到蒙古地区,以笼络蒙古上层的王公贵族。康熙皇帝率先“垂范”,他将自己最疼爱的第6个女儿——和硕恪靖公主,下嫁给喀尔喀郡王敦多布多尔济 (呼和浩特市现在仍然完好地保存着和硕恪靖公主府)。另一方面在蒙古地区积极推行喇嘛教,以此来教化百姓,家庭中凡是有两个以上男丁者必须有一个去当喇嘛,这种政策实施的结果使喇嘛教在蒙古地区广泛传播、空前繁荣,蒙古各地都在大举兴建寺庙,五当召也就应运而建了。曾经,五当召是享有特权的政教合一的寺院,有监狱、法庭、卫队等。
五当召鼎盛时期,占地6700顷,有方圆30公里的山林,2万多平方公里的牧场和7000多头牲畜,还经营着5个煤矿。每年地租、矿租等收入达62万两银圆,每年收获85万公斤粮食。有喇嘛1200人左右,90栋喇嘛舍房依序排列,当时做饭用的几口大铁锅直径都在1米以上。
最后,讲解员不无自豪地告诉我们,五当召在历史上是闻名遐迩的最讲究研习学问的寺院。为了弘扬佛法,设立了专供喇嘛们学习经典、研究学塾的四大学部:时伦学部、显教学部、宗密学部、菩提道学部。学习成绩好的喇嘛可以通过考试晋升等级。五当召被称为传播佛教、弘法化众的高等学府。
目前,五当召有殿堂、仓舍2538间。召庙内,有金、银、铜、木、泥各种质料的佛像1500余尊,其中最大的有三层楼高,最小的只有1寸左右;现存的大量壁画,精细逼真地描绘了历史人物、风俗、神话及山水花鸟,是研究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料。五当召规模宏大,庙内塑像栩栩如生,壁画丰富多彩,唐卡(卷轴佛画)绚丽夺目;每个殿堂各有特色,典藏文物举世罕见。
现在,五当召是该召喇嘛进行佛事活动和信徒们朝拜的场所。这里每年都要举行 “嘛尼会”等佛事活动。每当有大的佛事活动时,信徒们会从四面八方赶来进香礼佛,甚是虔诚。
(作者单位 新华社内蒙古分社)
[责任编辑 秦秀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