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繁华都市里走过一遭,我还是回到了原点

2017-08-22张斯絮

中国青年 2017年15期
关键词:牧民

文-本刊记者 张斯絮

共青之声VOICE

繁华都市里走过一遭,我还是回到了原点

文-本刊记者 张斯絮

次旺卓玛(副驾驶)和牧民们在一起

在北京那台大机器里我只能做一颗小小的螺丝钉,这颗螺丝钉的价值有时小到用显微镜都不一定看得到。

而在家乡,我的人生意义却能被放大镜放大到很多倍。

首都大酒店的门口,《中国青年》记者见到了刚刚荣获“五四青年奖章”的次旺卓玛。

她身着拉萨礼服,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见到记者仿佛“自来熟”。“我从小也想做个新闻工作者,所以上大学读的是新闻出版专业,那是北京印刷学院联合中国新闻出版总署针对藏族学生开设的第一届新闻出版专业本科。那时候,只要一有时间我就从五环跑到人民大学,偷偷溜进去蹭周孝正教授的课,我还有个更大的梦想,就是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新闻……”

她是如此开朗、健谈,胸怀大视野,自嘲生活中也是个“话痨”。若不是亲耳听到,恐怕没人能将眼前的女子和事迹材料里那个孤儿,以及那个常年驻村的“老”干部联系在一起。

短短31年的人生经历,她所成长和生活的环境像是走过了一条开口向下的抛物线,上下落差之大令人震惊。在繁华的大北京待了八年,她为什么选择回到家乡,甚至主动去了比起点更艰苦贫困的地方,记者心里装了这样一个大大的问号。

有了文化,就再也不用像牛羊一样活着

她曾被人叫做“乞丐的孩子”。

次旺卓玛的父亲很早便去世,而大字不识的母亲因为和家人吵架负气出走,在去往拉萨的路上被人拐卖。为了寻找母亲,姥姥把家里的牛、羊、房子全部变卖,带着她在拉萨乞讨为生。可当母女再次重逢的时候,身患肺结核的母亲已经奄奄一息,不久便撒手人寰。

对于儿时,次旺卓玛印象最深的场景是:“姥姥像祥林嫂一样,不断地和周围人讲,因为没有文化,她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像牛羊一样。她不希望孙女重走她的老路,所以哪怕在街上要饭,她也会想尽办法让人教我识点字。藏文有30个字母,我很小就会念了。”

因为在拉萨没有户口,姥姥带她辗转回到老家索县求学。然而就在那一年,姥姥也因病离世,从此八岁的次旺卓玛成了无依无靠的人。

当地教育局局长(如今的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把她送进了学校,特批一年级的她在学校里住宿。她依然被很多人瞧不起:宿舍里有同学丢了钱,老师不由分说便认定是她偷的,还上手打了她;每一次开家庭贫困的证明,她永远不知道要在办公室门口站着等待多少个小时,而那些有家长的孩子分分钟就能办成……

“我就告诉自己,必须努力学习,就为了让自己自信一些。每次考了第一,受到了老师的表扬,是我唯一能在别人面前抬起头来的时候。”

那时,次旺卓玛最害怕毕业,她怕自己再次无家可归。小学毕业那年,她考取了全县的状元,获得了进入内地西藏班继续上学的机会。“我那时13岁,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怎么走。”按照老师的指引,她摸索着走进一栋办公大楼,撞见一位貌似领导的人,哭诉自己的困难。

“后来我才知道,我们校长也做过协调。而我撞见的那位领导,是内地派去的一位援藏干部,是他资助我购买了机票。因为我们那边的重男轻女之风,一直以来没有家庭愿意收养我。而他后来一直资助我,算是收养我吧,直到现在我们还常常走动,就像家人一样。”

就这样,从辽宁省辽阳一中藏族班到北京西藏中学,再到北京印刷学院,成绩优异的次旺卓玛顺风顺水。“当年我最想报考的是中国政法大学,事实上分数也达到了,但考虑到北京印刷学院能够减免藏族学生的学费,我就报了这所学校。但正是因为进入了这所藏族学生相对集中的学校,我参与了很多社会活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个人的能力。”

“其实在北京的各大高校里都有藏族学生,我想让大家交流起来,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就创建了一个平台。”

大学期间,次旺卓玛和好友创办了杂志《雪子》,成立了读书俱乐部,组建了藏族和少数民族艺术团,还曾走进人民大会堂演出。她说:“从2009年至今,《雪子》这本校园刊物依然在编辑、发行,而且因为我们的组织,确实带动起了一批藏族大学生的积极性。一届又一届,为这本杂志工作过的人,后来走到社会上,都成为了优秀的人。”

在老百姓中间,我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西藏那曲地区安多县措马乡,海拔5000多米,平均气温都在零下,相对内地含氧量仅为48%。那里没有路,没有信号,没有电,人们点着蜡烛生活。平常喝的水,要靠人们去水源地挑。到了冬天,河水上冻,就要凿冰,然后把一块块的冰装在麻袋里拖回家。待冰块煮开融化,人们通常晾上十几分钟,等混浊物沉淀下去,再把上面的水倒出来喝。在吃水都如此困难的地方,往往几个月才能洗一次头,洗澡、洗衣更不必说——

在这个被联合国评定为“生命禁区”的地方,次旺卓玛一待就是四年。

她不是没有机会留在北京。毕业后,次旺卓玛在今典集团旗下的基金会工作了一年,常常与有世界500强经验的同事打交道,收入也不错;回到西藏,省会拉萨也曾想留下她,她在自治区出版局干过一段时间,那里急需出版专业的相关人才;也是在那个时候,次旺卓玛接到了来自北京国际电台的爱尔兰朋友弗克思的电话,因为这位友人的推荐她得到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面试机会……

“在北京的工作经历让我发现,大城市再好,但它不需要我,是我需要它。在那里光和热太多了,而我只能做一颗小小的螺丝钉,这颗螺丝钉的价值有时小到用显微镜都不一定看得到。”次旺卓玛说她想了很多很多,才决定一步步下沉到社会的最底层。“也许,我也是想找回曾经的自己。就觉得既然回来了,就踏踏实实地干吧,在年轻的时候到最基层的地方,咱们做工作,归根结底还不是为了老百姓!”

然而真正工作起来次旺卓玛才发现,相比环境的恶劣,更让她难过的是当地人的不信任。村委会的领导都是五六十岁的大叔,他们对次旺卓玛说:知道你们大学生有文化,但我们这里主要靠经验工作,你们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次旺卓玛不甘于当“跟班”,她把那些老领导不愿意干的事情都揽过来做。上户口、打报告、去省城为生病的牧民找绿色通道……一年下来,当老领导发现每一件事都被她办得妥妥帖帖,便开始信服她,说:次旺卓玛说什么就是什么。

在村里,次旺卓玛从一个仆人变成了主心骨,她开始更大胆地做事。她带领驻村队员挨家挨户地串访,去摸查每个家庭具体有什么困难,需要如何解决。因为牧民居住分散,他们转完一个村子一般要花上一个星期,在这期间就与牧民同吃同住同生活。

8岁的德曲到了学龄,但因父亲过世母亲改嫁,只能跟着爷爷奶奶在寺庙里过活。次旺卓玛得知此事,立即与爷爷沟通,希望能让德曲上学。她主动协调银行免除了德曲父亲去世时留下的一万多元欠债,为这个家庭申请了孤儿补助,也多次奔走于县政府、教育局,无奈之下她恳求小学校长,最终才满足了爷爷的请求,让德曲在寺庙附近的县完小入学。而今年上五年级的德曲,早已把次旺卓玛当成了“亲姑姑”,每次考试成绩出来总是第一时间给次旺卓玛姑姑打电话汇报。

50岁的康卓常年瘫痪在床,因丈夫过早离世,她和一双儿女相依为命。三年前她被查出患有脑肿瘤,因为无钱手术只能回家吃药。驻村队去看望的时候,发现她已经全身动弹不得,便连夜把她送到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经确诊,康卓脑颅里不仅有块大肿瘤、还有积水,肺部也出现了严重的炎症。而康卓一听到巨额的治疗费,吓得以泪洗面。次旺卓玛拉着她的手说:“我一定会帮你想办法,实在不行我把工资卡押给医院也要让你治疗。”通过困难牧民大病保险,次旺卓玛成功解决了康卓37万元的医药费,还为她争取了近2万元的生活补助。在完成三次大手术后,康卓慢慢开始活动、行走,每次见到次旺卓玛一行,都会激动地说:“阿佳(藏语里的尊称)你是我的再生父母。”

诸如此类,四年里,次旺卓玛不知道解决了牧民大大小小多少困难。小到调解邻里矛盾、处理交通事故,大到开办驾校、建设人畜安全饮水井、钢架桥、移动信号塔、村级垃圾处理场……她深知“要致富,先修路”,为此她不断争取“短、平、快”项目,拉拢投资1780多万元,先后在驻村点修建了总路程170多公里的4条“致富之路”,改变了措马乡牧民人背马驮的历史。

当地人常说,次旺卓玛为我们做了“天大”的事。但次旺卓玛却告诉身边的人:其实这些事,政府一直在做,我只是起到了一个沟通和桥梁的作用。对我而言,正是因为老百姓的需要,给了我机会,让我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让弱势群体不再弱能

2015年,组织调整次旺卓玛担任措马乡副乡长,依然负责精准扶贫工作。或许是因为常年没日没夜的加班、饮食不规律,她晕倒在乡政府院内,被及时送到县人民医院才转危为安。

考虑到次旺卓玛的身体状况,包括此前她已经两次因工流产,组织再次调整她到县文化局担任副局长。

被人们评价“到哪里都是拼命三郎”的次旺卓玛,走上新的工作岗位,依然激情满满。她热情地向记者介绍当地的旅游特色:我们那里被称为雪域北门,有“天下第一道班”,10万平方公里的草原,是整个西藏自治区的“肉库”,还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也是当地人每年都要祭拜的神湖措那湖……她还想努力挖掘文化遗产,包括藏北书法、安多服饰……

刚刚上任一年,她已经开展了六场大型文艺晚会,但她对手下的一些90后演职人员并不满意。“其实工作起来我是很凶的人,要干就好好干!”次旺卓玛说:“你知道我们那里消费有多高?所有东西都从内地运过来,到这里已经是天价了。但我们艺术团里那些小年轻很多是临时工,一个月只拿1600多元。”在次旺卓玛眼里这些年轻人就是弱势群体,她不愿看他们没心没肺地活着,她要把他们培养成专业的演员,一起做出个像样的作品打出去。

越来越接受曾经的苦难

在采访次旺卓玛的过程中,她几次眼含热泪,特别是谈到年幼时经历的那些曾经让她特别“恨”的事,她几次哽咽。

有些问题一经问出,记者也会纠结,继而补充道:让你回忆那些伤心事,一定很为难吧?

她却断断续续坚持着说了下来。“以前我特别不愿意告诉别人,那种感觉就是,说了这些事会难为情,很不好意思。但现在我想用我的事情去影响别人——这么多年,除了学校、老师的教育,没有人告诉我人生的路你该怎么走。但我一直努力学习、自强自立,走到今天我不偷不抢也没有道德败坏,相比那些有父母罩着的同龄人我并不差什么,甚至在很多方面比他们做得更好——我为自己而自豪。”

她解释说:“可能一些人对励志学有非议,但它对我们这种生长在偏远乡村的孩子真的很正能量。中学时学校组织看电影《雷锋的故事》,我才知道他和我一样也是孤儿,曾经受人虐待,长大后却乐于帮助别人……回想曾经想过报复的自己,太龌龊了!雷锋的故事改变了我很多。”

曾经的苦难也教会次旺卓玛感恩。直到现在,她和每一个帮助过她的人几乎都保持着联系,每一次做出一点成绩,包括此次获得“五四青年奖章”,她都主动汇报。次旺卓玛清楚:“我不过是他们帮助过的很多孤儿中的一个,在他们的心里也从不要求我回报什么。但我想让他们知道,没有白白帮助这个姑娘。”

这些年来,次旺卓玛先后自掏腰包资助了5名贫困学生。就在不久前,考上大学的丹巴卓玛向次旺卓玛发来微信,说她在学校成绩优秀,将来也要像姐姐一样做能够帮助别人的人。次旺卓玛的眼泪又快要掉了下来,她说:我很感动,这个爱的接力棒传了下去。

猜你喜欢

牧民
牧民新生活
牧民的遗嘱
雪中放牧新风景
牧民歌唱冬奥会
甘南牧民 赵云雁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对牧民的影响探析
商人买马
藏北牧民居住文化变迁调查——以西藏改则县为例
那曲县罗玛镇牧民专业合作组织与多种经营探析
生态旱厕在四川藏区牧民居住点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