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舟可测人心

2017-08-22砚尘

中国青年 2017年15期
关键词:护法鬼神蒲松龄

文-砚尘

虚舟可测人心

文-砚尘

对人性中难以自省、羞于启齿的东西,狠刺一下何妨?

《庄子》有言:“方舟而济于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此处的“虚船”,作无人驾驭之船解。

倘若被虚船碰一下都要发脾气,未免太没涵养了。古文里的虚舟还有诸多解释,但都能与人生哲学相联系。

日本暗黑美学大师涩泽龙彦新出了作品《虚舟》,光看书名就令人浮想联翩。涩泽龙彦定当知晓庄子的这句话,以“虚舟”命名这部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作品。

日本也有妖怪文化,有小泉八云、京极夏彦这样手持妖镜照人心的作家,但《虚舟》一书扑面而来的是《聊斋志异》式的气氛。首篇《护法童子》,活脱脱是《聊斋·陆判》的翻版:主人公醉中被朋友撺掇去寺院背木像,不意与背来的护法童子像成莫逆之交。后者替他换头,使他文思泉涌,又帮他的丑妻换了个美人首,至此都与《陆判》相似。蒲松龄谓陆判“媸皮裹妍骨”,令他忻慕。而涩泽笔下的护法显然没有什么节操,为主人公杀人、有自己的欲求。

《花妖记》一篇弯弯绕绕,应了那句“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中国读者当对醉鬼呓语不陌生。梅林艳遇明显脱胎于《红楼梦》里的太虚幻境,被仙姑引入、对酒赏月、巫山云雨,连匾额和题诗都颇相似。然读者方要放松戒备,以为是春梦一场,却觉后背一阵阴风,涩泽的故事才刚开始。卖货郎因他的贪欲走入局中,原本罪不至死,可惜他打错了算盘、做错了美梦。就像《红楼梦》中的贾瑞,因淫欲误入相思局,风月宝鉴是拿来救他性命的,他偏忍不住要将镜子翻来覆去,如此才真是无力回天了。

扰人清梦的由来不是虚幻之境,歌舞升平蕴藉地警示:真正危险的是人心,是妄自尊大的贪欲和难以释怀的执念。如《菊灯台》里欲火焚了身,《骷髅杯》里经年应验的报应不爽,《鱼鳞记》里死不瞑目自证清白,乃至《工匠》里自以为大人的螃蟹和自以为美人的壁画,黄粱一梦了无痕,和《聊斋·画皮》对照来看,更是唏嘘。鬼魅的气氛和死亡的逼近固然令读者字字惊心,然而那触目惊心的印记并未随着悬念的释放得以解脱。一方面,涩泽精于情绪渲染,读者很容易在人物的情绪起伏和反省中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另一方面,故事的余音拖得很长,抛出的相关传说、经文典籍,包括人物沉浸其中的“道具”,如同阿里阿德涅之线,带读者走出欲念的迷宫。

当然,将“虚”诠释到极致的还是《虚舟》一文。玻璃船中女子除有限的食粮,只有一枚惹人遐想的盒子,盒中所装何物?谜题揭晓得合乎情理又戏谑离奇。更令人玩味的是结尾相互佐证的两段时空之旅,厕所流出的水唱着经文,时人评价,一定是高僧得道、万物有灵。但此处配上贾宝玉的台词分明更合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形只是一个空壳,虚张声势的鬼神和满口经纶道义的僧侣都代表一种“虚”。真正的虔敬体现在处事态度和行动中,是无需寄托于物向人展示的,或亦是所谓虚怀若谷。可惜大多数的时候,人们往往会本末倒置。难怪《鱼鳞记》里有只稀罕的鸟,颠倒了看世界倒也着实有趣。

《虚舟》一书收录的故事不信亦不可信。或许在读者心底就有这些故事的影子,似乎是第一次听到,又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有时令人亢奋,有时隐隐不安,有时难以释怀。就好像蒲松龄一样慢慢喝茶,慢慢聊,慢慢品,再耸人听闻的鬼神也吓不倒听众,反而越来越入迷,越来越畅快。从某种意义上言,涩泽龙彦的画人画骨、刺贪刺虐要比蒲松龄更尖锐。后者是对他人,对贪官污吏、对不良世风;前者是对自己,对人性中普遍的、难以自省、羞于启齿的东西。涩泽很聪明地选择以虚舟映衬——正如对不系虚舟发怒会贻笑大方,被鬼神事尖刻地刺中心事也全然不必恼羞成怒。然其上有人乎?

责任编辑:刘善伟

猜你喜欢

护法鬼神蒲松龄
《鬼神之明》的文意主旨与“明”字的含义
省宪、统一与护法:联省自治运动的宪制反思
武林盟主
蒲松龄:努力换来逆袭
浅谈先秦诸子的鬼神观
蒲松龄
动画电影扎堆上映《大护法》口碑未能引爆票房
鬼神
蒲松龄
教主贵姓(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