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妨修一修你的浮躁心
2017-08-22作者刘李惠
作者:刘李惠
学校:株洲市攸县一中
何妨修一修你的浮躁心
作者:刘李惠
学校:株洲市攸县一中
一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热播,红了文物修复师,也让“工匠精神”这个词再度走入人们的视野,引发了全社会的热议,许多年轻人受此启发,重新开始审视自己的职业态度。
传承数千年的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数千年的精神瑰宝,是“择一业,终一生”的社会担当,更是我们筑就中国梦必不可少的成分和养料。
时代正在快速发展,社会生活也在以一种难以预料的速度变迁。大众传媒的普及为生活带来许多便利,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更是给人们提供了越来越完美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便捷工具。但在求快求高的口号下,有些人失去了内心的平衡,流于浮躁粗浅,于是乎大量粗制滥造的东西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消费主义与享乐主义联姻打造出了魅惑的时尚与潮流,有意无意地支配我们今天的行动。世界从此充满了焦虑的眼神,暗夜里从此多了无奈的叹息。
很多人在追问是这个社会变了吗?还是人的心变了呢?
其实“慢工出细活”,“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是流传百年的俗语,它承载着前人的智慧。沉下心去,俯下身子,专注于眼前的“钻杆”,每个人都会打出甘甜的清泉,都可以成为某个行业的“男神”“女神”。或许这就是“工匠精神”。
木心说“从前的日子很慢”,从前的匠人很牛。敦煌壁画师,兀兀穷年,点凿琢磨,匠心独运,各色飞天,历时间淘洗而愈加光彩;神厨庖丁,一心解牛,“以神视而不以目遇”,游刃有余,让人叹为观止。
原来工匠精神一直存在,原来精益求精的人魅力永恒!
在故宫工作的王师傅是文物修复师中的“男神”代表,他三十几年来从事修复钟表的工作,经他之手,修复了大大小小五十几只价值不菲的钟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看似简单重复的工作,在王师傅眼中,却值得穷自己毕生之心血为之付出而无怨无悔。他用自己的行为生动地诠释了“工匠精神”。记者采访时他说过这么一段话:“人生几十年啊,好像一晃就过去了,我不关心自己退休后的生活怎样,我只担心这份‘麻烦事’没有人愿意干。”他的话令人动容,更令人深思。在这个快餐文化盛行的时代,如果有更多的人像王师傅这样,用尊重、专注、精细态度对待自己的职业,这个社会将是多么充满动力和希望。
一个人要从周遭无所不在的浮躁庸俗之气中超拔出来是很难的,或许我们把自己交付给潮流,我们是在拥有自我的同时失去了自我。
或许是该修修自己这颗浮躁心的时候了。
点评:科技拉近了各种距离,丰富了各种生活,世界无比繁华让人眼花缭乱,人们开始迷失自己,作者对社会现象进行剖析,探问,呼唤,愿世人且拂去浮躁心,去创造高品质生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