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卷起心中千堆雪

2017-08-21刘畅

课外语文·中 2017年8期
关键词:北大荒男友主观

刘畅

之所以想读这本书,是因为历史老师在讲毛泽东人物评说时推荐了它,说它是“伤痛文学”之中的代表作。

“悲剧是把最美的东西砸碎了给人们看”,正因为如此,让我对它本能地有些逃避。但在内心深处,我又对这样的痛有一丝渴望:每次因痛彻心扉而攥紧的拳头松开之后,当蒙眬了双眼的泪顺着脸淌下来之后,总会获得一种深沉的快感,那是一种在被一棒子打蒙之后逐渐清醒时,心灵平静而有力地律动,是一种脱胎换骨般的洗礼,苦中方为真乐!

“到北大荒去”“建设兵团”“知青”“大通铺”,这都是我所不熟悉的。不得不说,时间真的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它奔跑着,改变着我们与过去一切事物的联系。作者努力地想用生动真实的语句将这联系揪住,让我们真真切切地走进它。可事實上,时间是“捉不住的鼬鼠”,你大可以掠过它油一般光滑的皮毛,努力地贴近它,可你始终是无法抓住它,放在手术台上细细剖析。它是电光石火,是雪泥鸿爪,是“沙之书”,是你无法扯掉的纱帘,将你与过去的存在隔开。但也正是这种隔离,让我们——想象力丰富、联想力强大的人类,又有了再创造的契机,一次给过去的历史打上“我”的烙印,创造一个“有我之境”的机会。于是啊,知青骑马奔走相告返城好消息的场景,让我想起了自己拿到马术初级证书后骑着马,春风满面地在草原上嘚瑟的场景;裴晓云在暴风雪中渐渐失去知觉的情节,让我莫名记起某场大雪后,我瑟缩着和妈妈一同在雪中模仿寒号鸟“哆嗦嗦、哆嗦嗦,明天就搭窝”的故事;刘迈克最后为抢救公家财产牺牲的壮烈形象,又把我带到空手道道场,跟随师兄庄严诵读,“求至高人格,守忠诚道……诫血气之勇”的武道精神;而男连女连的种种小心思又让我想起曾经很爱的歌词:“是谁在看风景,谁又被谁看见,谁转身微微笑,谁的心事释然……”人的想象呀,就这么神奇,明明是那样一段苦难的血泪史,竟被我这样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硬生生地变成了美好与理想的遐想与高歌!可又有谁说,这就不可以呢?

一路读下去,作者将情节理得很顺,甚至让我在某些时候,能猜到后面的情节,这让我还暗暗地在心中“嘲笑”了他一番,可最后一段情节,却着实让我意外。

那是在三团终于获得返乡的权利时,女知青郑亚茹和她的男友产生了分歧。郑亚茹是高干子女,她有着良好的条件、勃勃的野心,准备要回到自己热爱的城市完成她的理想;而她的男友,作为北大荒唯一医院里的医生,却热爱这片土地,想要留下来奉献自己。郑亚茹十分痛苦,她深爱男友,浓情蜜意,怎能割舍?可她又实在不愿意放弃城市生活,这可如何是好?我本以为按她愿为爱化作绕指柔的性格,经过挣扎,最后也必定会选择留在北大荒,可翻过书页看到“郑雅茹这时坐在长途车上……”前一秒还自得于再次猜中结局,后一秒却被“打脸”,我竟有些失望和气恼,我甚至想小小地批判一下郑亚茹不留在北大荒的决定。可转念一想,这又何必呢,的确经过厚厚一本书的了解,我已对北大荒产生了浓厚的感情。在我的主观里,留在北大荒才是值得的、应该的。我的意愿与匡富春的决定融为一体,因而认定郑亚茹应当留下,甚至将她的决定当做恼人的、不怎么高尚的行为想要小小地抨击,可这又公平公正吗?她只是不强求、不委屈、不迁就,坚持追求自己的生命价值罢了。谁说你的价值判断便一定正确?谁又说只有你看问题的角度才是不容置辩的上帝视角?每个个体终究是不同的,这也便造就了不同的选择,这一个个选择连缀成一个人的生命轨迹,而轨迹的不同又恰恰体现着个体的不同,世界因此而丰富。每个人应有自己选择的自由,也应正视、尊重他人的自由。郑亚茹没有束缚匡富春选择他的自由,也理应获得自己的释放,带着我们的祝福,飞向她的天地。她不是匡富春的附庸,不是缠绕他人的藤蔓,她不应活在我们评价眼光的阴影中,她的人生应当由她选择,她的价值应该由她实现。我却用一片自我主观倾向的“叶”,遮住了本应投向她的公正目光。妈妈曾一脸得意地向我炫耀她学习心理学后的成果,以前的她总与老爸吵架,总因那些令她莫名其妙的指责而哭泣,却不知怎么是好。可萨提亚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观点,让她不再迁就、不再忍让,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机智地让老爸从自己的主观世界里走出来,了解对方的立场,尊重对方的选择,现在的他们不再令彼此不悦,变成了相互启迪的亲友。

出我而观事,实属不易,这或许正是对万物的尊重,也是对自我的救赎吧!

(指导老师:惠军明)

猜你喜欢

北大荒男友主观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选男友
从北京到北大荒
犬系男友与猫系男友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北大荒:新航母,再出发
the boyfriend look 装男友
用北大荒精神教育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