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物流体系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2017-08-21赵昱秀
【摘 要】 农村物流随着新农村的快速发展步伐成为物流业的又一进军市场。本文基于农村物流发展现状的分析与研究,结合农村物流特色、体系构建原则及管理学等基础理论,从三方面提出了健全农村物流体系的建议与思考。
【关键词】 农村物流 系统 资源整合
一、农村物流运作体系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力度加大,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发展已初具成效。但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建设处于初级阶段,仍存在诸如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管理组织方式粗放、信息网络相对滞后等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村物流主要为“城市——农村资源整合优化”即从时间与空间两维度为农村产品流通提供保障,解决仓储、搬运、流通加工、包装、装卸、运输、配送等多环节的作业问题。但从总体而言,我国农村物流设施较为落后,仅有较少县市所辖范围内的农村打造了适应性的农村物流中心,甚至一些相对偏远的农村地区尚没有完整的物流通道,其运输模式仍然传统,缺乏利润源泉和创新动力,基础设施更新改造速度缓慢。
2.管理组织方式粗放。我国农村物流需求总量大,但本土区域新模式领军者少,农业生产以家庭作为主要组织单位,运作主体规模较小,组织体制化程度不高,难以实现物流集聚和规模效应。同时,一方面农产品需要经过产商——产地批发商——运销批发商——销地批发商——零售商物流供应链条才能够最终实现价值增值,流通环节多物流节点间协调性差致使农村物流系统中约有70%的资源形成无效内耗。另一方面,特色农产品物流与农产品冷链物流对及时性要求高,但我国农村物流运作以自然形态物流为主,缺乏城市物流经营理念以及科学论证和实践操作的有机融合。
3.信息系统网络不健全。农村物流体系以保障农产品、农用生产资料、农村日用消费品三类物资流通顺畅为基础,从现有的物流运作状况来看,阿里巴巴、京东、乐村淘等互联网电子商务企业已经在全国农村范围内布局其农村日用消费品线上销售网络,但农产品与农用生产资料物流体系尚待建设,特别是农产品质量体系难以从源头进行保证和管理。其根本问题在于物流信息系统网络滞后,城市与农村之间难以实现信息共享,供给与需求脱节。据有关数据资料显示,我国电子商务农村交易市场仅占9.2%,大部分农村仍然采用传统交易方式。
二、农村物流体系构建及发展原则
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农村物流具有分散性、季节性、特殊性、差异性和多样性等特点,并将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降低农产品成本、增加农村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根据我国综合国情,农村物流网络体系的构建需遵循一定的构建与发展原则。
1.系统性。农村物流由一系列相关环节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必须坚持共同目标形成利益共同体,从战略层、策略层、战术层三方面制定一套标准,要构建统筹协调发展的系统框架进行总体设计,再分功能区域实施初步设计,最终在各个功能子系统中分步骤进行流程设计,注重各个功能子系统相互衔接。坚持系统性原则能够使效率最优,以最低最少的费用极大地满足与消费者达成的协议,提供高品质、高价值的农业产品和物流服务。
2.适应性。农业生产遵循一定的自然科学发展规律,农村电子商务环境下资源整合优化又呈现季节性,区别于城市物流;单向农产品物流又有自身对温度、湿度、保鲜度等的特殊冷链环境需求,区别于普通物流;产业处于不断的新旧业态迭代式创新发展,但发展本身应当从“三农”实际需求和运作体系现状出发,在已设定和明确的总体目标下,对各分目标和渠道方式进行适应性调整,达成有机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3.资源整合与互补。西方经济学认为资源是稀缺的,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以实现城市——农村资源整合优化为目标,促进资源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相应配给,有效发挥资源对提升生活质量的促进作用。坚持资源整合与互补原则表明了农村物流的服务宗旨,从根本上确保了农村物流的基本功能,并将促进增值功能的产生和发挥作用。
4.社会效益性。我国物流中长期发展规划指明,物流产业的工作重心将围绕集约化展开,缓和物流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促进GDP快速增长,但同时物流成本费用持续居高不下的不利局面。这一目标要求从物流各业态要兼顾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摒弃粗放式增长,将社会效益纳入物流指标评价体系。要持续研究绿色物流、逆向物流、平台生态物流等。农村物流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持续贯彻落实这一原则将对“五位一体”的社会发展总布局发挥巨大效用。
三、健全农村物流体系的建议思考
根据我国产业发展模式,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及农合组织三层面做出努力,具体表现为三方面:
1.以政府政策支持作引导。近年来,国家政府在支持“新三农”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导和政策支持,但在省、市、镇、村四级政府组织结构模式导致政策落实不到位,特别是物流运作层面存在不同部门间政策协调性差等状况。因此各级政府应当努力克服当前局面,有所作为,在农村物流节点与通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要特别开通农村物流重点工作咨询服务窗口和专题,作为外地企业与农民及农合组织的交流平台和提高农民物流意识和基本素养的学习平台。此外,在农村物流金融、中小企业融资和税收减免工作中开拓新渠道,适应本土发展需要。
2.以企业创新活力作驱动。农村物流企业要不断加大创新步伐,采用多種渠道方式与先进城市物流企业展开合作,共同开拓农村物流市场。企业要从战略层面上进行组织结构设计,突破传统模式和盲目模仿,引进具备现代化专业物流知识、技能和素养的人才,全面深入当地农村,根据统计数据和研究结果打造契合本土发展的特色化、专业化农村物流体系。从管理层面,“沟通”是物流系统的根本。企业要着重加强对双向市场人员沟通技能的培训工作,保障供给侧与需求侧双边或多边市场需求满足且效用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何明珂.《物流系统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孔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物流体系构建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作者简介:赵昱秀:女(1997-)山西大同人,山西财经大学本科生在读,物流管理专业,研究方向: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