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D—LTE在农村场景建设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2017-08-21刘培欣

魅力中国 2017年22期
关键词:覆盖移动通信

刘培欣

摘要:本文基于无线传播模型理论,将农村场景分为平原、丘陵和山区,并基于链路预算的结果,给出了在农村建设TD-LTE网络的策略和方案。

关键词: TD-LTE农村;覆盖;移动通信

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农村居民对无线宽带的需求进一步提升。目前大部分城市的主城区和一般城区都实现了TD-LTE网络的覆盖,但农村地区的TD-LTE网络的建设才刚刚起步。农村地区由于面积广、原有GSM网络站间距大等特点,对TD-LTE网络覆盖的策略提出了新要求。本文基于无线传播模型的理论,根据链路预算的结果,给出了平原、丘陵和山区等不同场景下的站间距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村TD-LTE网络增强覆盖的策略和方案。

一、农村网络构建需求性分析

从市场大环境来看,国家各项政策为推进农村通信及信息化奠定了基础。中共中央、国务院《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等有关文件,为做好当前和今后5―15年的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工作指明了方向。信息产业部据此出台《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意见》,对推进信息产业服务“三农”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具体部署。中国工信部于2013年12月4日向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和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颁发“LTE/第四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TD-LTE)”经营许可。相对农村来说,城市通信需求饱和度日益提高,农村市场已经成为电信运营商战略拓展的重要区域之一。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市场人口众多,约占全国人口的60%,所以农村市场占到整个市场60%份额,因此,如何在农村市场中占领一片根据地,是各大运营商的首要任务。目前为止,各大运营商已经主动融入当地农村通信建设需求中,积极地针对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新型信息服务,开辟出了新农村的市场。

二、TD-LTE在农村的构建策略

农村的通讯网络构架,需要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综合各个政府部门的因素等,对于中国农村来说,村落的密集程度不同、地型不同、面积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等,我们对农村场景的分类如下。根据规划经验,将农村主要分为平原、丘陵和山区。平原的特点是: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对无线信号的传播损耗较小;丘陵的特点是:形态起伏和缓,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由各种坡面组合体,对无线信号的传播损耗较大;山区的特点是:地形崎岖、起伏较大,对无线信号的传播的阻挡损耗大。针对此情况,我们做出了以下策略:

(一)频段的选择。TD-LTE作为LTE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运营商的青睐,并逐步展开网络部署,目前全球已经开通了14张TD-LTE商用网络,包括在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网络。在LTE技术中,TD-TLE有两种频段,F/D频段,针对农村的覆盖面积小,两基站距离大,信号强度需求高等特点,综合分析得知选用F频段理论上是要优于D频段的。F频段处于TDD频谱的最低位置,相对于处于2.6GHz的D频段低了近800MHz,在进行室外宏蜂窝连续覆盖时,具有天然优势。根据2012年在某省进行的19个基站组成F频段连续覆盖片区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到,在相同距离下采用D频段覆盖的RSRP比采用F频段的低了4dB,SINR低了3dB,掉话点距离D频段比F频段缩短了250m左右。当小区覆盖边缘满足RSRP达到-110dBm时,F频段的覆盖距离是D频段的1.35倍;如果折合成单站的最大覆盖面积,采用F频段的单站覆盖面积将达到D频段的约1.8倍。这就意味着,在实现网络连续覆盖时,采用D频段无疑要比F频段占用更多的站址资源,建设更密集的基站。

(二)天线的选取。自2013年以来,有中国创建的TDLTE网络在全球范围内进入蓬勃发展期。在TD-LTE网络的部署中,如果采用传统的天线,会遇到一系列的技术问题,好比现在的软件系统搭载在十年前的电脑上是一样的,具体而言,信号的收发会受到严重的限制,网络传输速度会降低到过去的速度,不仅是发射天线的功率不能满足4G的需求,而且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基于农村网络目前的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市场需要一种功能更加强大的天线用来收发信号,例如网络性能、自动调整天线下倾角、阵子复用技术等,这些技术以往的天线并不能够满足,而我们下面介绍的FA/ D双频独立电调天线将能完美的满足TD-LTE通讯网络的技术需求。FA/D双频独立电调天线凭借在网络性能、安装部署、远程管理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成为运营商建设优质TDLTE网络的最佳天线解决方案。FA/D双频独立电调天线可以针对FA频段和D频段独立调整天线下倾角,使不同的频段达到同样的覆盖效果,保证不同场景下TD-LTE网络性能最优。

(三)TD-LTE网络在农村场景的划分

根据目前城市的测试结果和规划参数,结合农村覆盖要求的特点,农村覆盖的一些重要规划参数可以确定如下:

1.室内覆盖要求的RSRP门限值取-113dBm,邻区干扰余量取3dB,人体损耗取3dB,其他余量取5dB。

2.F频段农村室内的综合穿透损耗取13dB。

农村场景基本没有电子地图,无法做仿真,因此只能通过链路预算来估算小区的覆盖半径,从而估算农村场景下的规划质量。根据规划经验,将农村主要分为平原、丘陵和山区。平原的特点是: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对无线信号的传播损耗较小;丘陵的特点是:形态起伏和缓,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由各种坡面组合体,对无线信号的传播损耗较大;山区的特点是:地形崎岖、起伏较大,对无线信号的传播的阻挡损耗大。

(四)各场景链路预算结果

根据无线传播模型,结合TD-LTE不同業务对解调门限的要求以及前述设定的规划参数,农村单个基站的覆盖距离在不同场景下链路预算的覆盖半径:平原旱地在1.8-2.1km,水稻田在3.4-3.9km,丘陵中天线挂高明显高于丘陵的1.7-2km,天线高与丘陵相当的在1.5-1.7km,天线挂高第一丘陵在1.2-1.5km,山区中基站位于高山上的在2.2-2.7km,信号被遮挡一半的在1km,信号被大山全部遮挡无法覆盖。目前85%以上的农村GSM基站的站间距都在啊3公里以内,可以满足TD-LTE网络对覆盖的要求。

(五)覆盖的策略和方案

85%以上的基站可采取以下策略:满足以上覆盖距离要求的前提下,采用F频段8T8R建设宏基站,特殊子帧建议采用9:3:2,,PRACH格式选择格式0(UL:DL=1:3),天线高度控制在40m~60m之间,天线下倾角低于6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网络的覆盖能力和业务质量,对于一些需要增强覆盖的场景,可以通过以下策略,加强农村场景下TD-LTE网络的用户感知水平。

1.16T16R TDS/TDL双模创新方案提升边缘区域覆盖能力

下行同一个小区采用2个8 通道RRU,其中一个RRU下行主发射TDL,另一个RRU下行主发射TDS,TDS的剩余功率可以给TDL使用,下行单制式可以最大化使用每个RRU的功率,TDL可以实现下行16通道发射。预计可提高20%的增益。

2.使用高增益天线提高覆盖能力

在F频段使用长度1.96m,17dBi的高增益天线代替传统14dBi的智能天线,可提高20%的覆盖能力。

3.使用Relay基站回传,延伸覆盖能力

宿主基站为用户提供覆盖的同时,给Relay节点提供无线回传链路,在一些覆盖广,有盲区的山区使用,延伸TD-LTE的覆盖能力。

三、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农村场景下TD-LTE网络的建设原则、策略和方案,并给出了实际的测试案例,测试结果表明建设方案完全能够指导TD-LTE网络在农村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刘光毅等. 智能天线及其在TD-LTE中的应用[J]. 电信科学 2009.12

[2]戴源等. TD-LTE无线网络规划与设计 人民邮电出版社[J]. 2012.4

猜你喜欢

覆盖移动通信
中国航空用廉价票“覆盖”世界
当前高速铁路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的演进及发展探析
探究集约化理念在移动通信基站建设中的运用
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资源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