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宁边区稳定物价研究
2017-08-21张敬禹
张敬禹
【摘 要】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一度遭到敌顽势力的经济封锁和破坏,中国共产党为了保障边区经济的稳定运行,采取了多种措施,并根据边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不断调整物价政策,使边区的物价基本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使边区人民能安居乐业,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稳定的经济基础。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稳定物价 中国共产党 物价政策
一、陕甘宁边区维护物价稳定的历史背景
延安时期,维护陕甘宁边区物价稳定面临着几个基本的难题:第一,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陕甘宁边区经济基础落后,产品结构单一,过分依赖农业,从而造成了许多生活必需品需从边区外进口,而出口的农产品和进口的工业品产生了严重的“剪刀差”,造成了严重的“入超”,物价收到了严重的干扰,部分农民买不起生活必需品,如布匹、棉毛等;第二,由于处于战争年代,整个中国范围内,物价随着时间上涨是普遍的趋势,国统区和陕甘宁边区及各革命根据地的物价都不断上涨,边区物价政策并不能阻止这个大趋势,维持物价的绝对稳定是不符合实际的,只有不断调整政策以维护物价的相对稳定,才能保障边区经济的良性发展,保障政府的财政收支和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第三,由于“皖南事变”后国共合作的破裂,国民党的经济封锁使边区经济雪上加霜,许多必需品被禁止出口边区,边区的货币也因此贬值,物价相对升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和边区的稳定受到了严重威胁;第四,部分商人的不法行为也破坏着边区的物价稳定,如国共合作破裂后,部分商人抛售边币,造成边币大跌,物价飞涨,部分商人囤积居奇,也影响着物价稳定。
二、陕甘宁边区稳定物价的举措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物价政策坚持两个总的原则:对外争取等价交换;对内维持相对稳定。第一,对外争取等价交换的原因是边区物资匮乏,主要的商品是农产品,而许多生活必需品,如棉花、布匹、五金等大都需要从边区外进口,造成进出口的被动。因此,在进口商品时,尽量争取以市场平均价格或低于市场平均价格购入,防止敌人哄抬物价;在出口商品时,尽量以市场平均价格或高于市场平均价格售出,减少因敌人故意压价造成的损失。第二, 对内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处于战争时期,影响物价稳定的因素繁多,物价的绝对稳定是违背客观规律的,但要保障边区军民的生活需要,就要在物价剧烈波动的时候,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使之适应环境的变化,在可接受和可调控的范围内波动。对内维护相对稳定有一个必要的条件,即公家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物资。边区政府掌握了一定数量的物资,可以在物资紧缺时投入市场,防止不法商人哄抬物价,也可以防止敌人封锁造成的物资短缺。在外汇充足时,边区高价争取物资,就是一个重要的策略。
为了维护物价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陕甘宁边区坚持的商业政策是对外调剂、内部自由的政策。一、边区政府设立了贸易局、物资局来管控边区的商品进出,使边区过剩的产品输出;二、禁止奢侈品和毒品的进入,反对敌顽势力的商品倾销,开拓贸易路线,反对经济封锁;三、边区政府还推动发展私人商业,多设市集,实行轻税,保护商人的正常贸易,扶助与依靠中小商人,使带来边区所需的物资,繁荣市场,以稳定物价,以延安市为例,私人商户数从1936年的123户到1944年的473户,增加了近3倍;四、健全消费合作社,管控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等不法行为;五、纠正机关作风,加强群众观点,调节群众生活,促进经济发展。
造成边区物价不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边币下跌引发的物价高涨,造成人民群众生活困难,政府财政预算加重,阻碍了生产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党和边区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稳定边币:一、在党内外进行拥护边币的运动,使边币具有党和政府的担保,也有国营经济的担保;二、对外贸易加以管理,有计划的增加外汇储备,限制不必要的商品进入;三、严令禁止黑市违法行为;四、组织公营商店平价销售商品,与不法商人进行斗争;五、采取通货紧缩的办法。
三、陕甘宁边区稳定物价的现实启示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维护陕甘宁边区的物价稳定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当今我们的经济工作也可以从中获得借鉴和启示。
首先,党和边区政府的物价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现实的情况和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现实运用,是中国共产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问题的光辉典范。在制定物价政策时,党实事求是,根据时局变化,调整物价和金融政策。今天。在制定经济政策时,要充足考虑现实情况,结合实际,制定出符合市場规律的政策,来发展和繁荣经济。
其次,党在边区维护物价稳定的出发点是维护边区军民的生活需要,这也是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党和边区政府之所以能成功维护边区的物价稳定,不仅仅是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了相应的政策,还与边区军民齐心协力发展经济、进行生产运动密不可分。维护边区的物价稳定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也就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坚决拥护,党的政策也就得到了充分的实现。
另外,在进行稳定物价的斗争中,党和边区政府鼓励人民进行生产运动,实行“精兵简政”和生产自给,大力发展边区的经贸活动,都使得边区人民的生活得以保障,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今天,面对新的挑战,应该坚持发展生产力,加强经济竞争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商业贸易(第4编)[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第420页.
[2]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商业贸易(第4编)[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第111页.
[3]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商业贸易(第4编)[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第299页.
[4]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金融(第5编)[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第17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