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色小镇的路别走偏了

2017-08-21王哲

中国报道 2017年8期
关键词:禀赋小镇特色

王哲

在国家政策利好的刺激下,特色小镇已经在全国遍地撒种,但是能否让特色小镇真正开花结果,还需要各地政府、开发企业、运营商、投资商、规划机构等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实事求是地科学运作。

一年的时间,从浙江起始到长三角,再拓展到各地,全国上下正在掀起一股特色小镇创建热潮。

去年7月21日,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和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计划到2020年培育1000个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从而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在当前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过度集中的背景下,特色小镇建设蓬勃兴起的背后也有隐忧。

产业基础与文化禀赋是内生双驱动

“特色小镇”实践建设从浙江走向全国,同样面临产业转型、城乡统筹等难点和痛点的各地政府、企业纷纷积极谋划,争相模仿创建。记者观察各地特色小镇发现,不少刚起步的小镇依托原有的产业优势、历史人文积累和独特山水禀赋,已经呈现勃勃生机。

提到贵州省花溪区,人们最普遍的印象是牛肉粉、山清水秀、苗家风情。最近,一个名为“溪云小镇”、以大数据产业聚集平台为核心的特色小镇正式公开亮相。“溪云小镇”位于贵阳市花溪大道南段十里河滩对面,地处群山环抱之中,风景秀美。为什么要在这样一个地方打造大数据产业特色小镇?这个项目的操盘者、“画版”项目创始人梁海虎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正是依托贵州省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的良好基础,周边还聚集了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大学等众多高校资源。

梁海虎告诉记者,溪云小镇建立起“互联网+创业创新教育”模式,聚集优秀互联网资深导师,投入天使创业基金,精准培养“互联网+”及云计算、大数据和电子商务等方面的优秀创业者和团队。记者了解到,除了新兴创客,LinkedIn领英、新浪旅游这样的国内外知名公司已经抢先在这里落户,拟入驻小镇的还有多家从事IT运营、创业教育和孵化、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公司。“年轻”就是“溪云小镇”的一大内涵,周边丰富的高校资源则为小镇输送着新鲜的血液。小镇就像一面通往世界的窗口,为他们展示着行业内新鲜的思路和前沿资讯,让远在祖国西南一隅的贵州学子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到来自沿海先进省份甚至发达国家的理念和技术。

几乎与之同时,“那些年·小镇”在河南省济源市思礼镇亮相。“那些年·小镇”是济源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依托当地在三线建设时期遗留下来的“五三一”老兵工基地打造的创意生活体验小镇。“那些年·小镇”的首席设计师宋微建介绍说,小镇的理念是“要尽量保存历史的遗迹”,尊重并且充分保留并挖掘原先的兵工文化遗存。未来,“那些年·小镇”还将以原有的建筑为基础打造特色民宿;将三线建设时期的库房改造成“五三一”三线建设纪念馆等;原有的居民区将会改造成影视创客空间。所有来到小镇的游客都可以领到“镇民证”,也可以兑换各种各样的保留历史痕迹的票证,比如粮票、布票等。

济源市文旅集团董事长邱英平对记者表示,这块“宝地”此前曾经有几拨投资人前来开发过,但都以失败告终,一个是要打造艺术家绘画写生小镇,一个是要打造“巴厘岛”文化旅游度假区。“但他们都是山寨抄袭走捷径,追求形似,不想踏踏实实做文化传承,与当地的产业没有关联,就像没有生命力的塑料花,失败是肯定的。我们充分吸取了他们的失败教训,深入依托当地的三线兵工历史文化打造特色小镇。小镇未来还将依托王屋山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深刻挖掘王屋山‘愚公移山传说发生地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发扬愚公移山精神,扎扎实实做好基础建设工作。随着未来几年高铁和高速公路网的建成,小镇未来发展潜力无穷。”

“溪云小镇”和“那些年·小镇”正是目前特色小镇建设的兩大模式的缩影:产业小镇和文旅小镇。产业基础与文化禀赋正是特色小镇内生双驱动,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研究员冯奎指出,在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特色小镇其要义在于产业转型升级、文化传承发扬,走的是绿色低碳智慧的发展之路。

特色小镇要去房地产化

“今年5月26日,住建部发布关于第二批特色小镇推荐的通知中,明确要求把特色小镇建设拉回正轨。”有过多年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经验的思凯来文旅创新集团董事长李涛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指出,一年来,特色小镇的发展超出想象,很多小镇“生搬硬套、同质化严重”。更值得警惕的是,由于拥有强大的投资和整合资源能力,又面临调控、土地和转型压力,房企往往成为各地特色小镇的主导者之一。“开发商拿地难,就以特色小镇为由跑马圈地盖房子,地方政府又急于打造特色小镇,部分质量不高、题材空泛的特色小镇仓促上马,这就背离了初衷,拉高土地成本,带来新的房产库存。”李涛强调,没有一个成功的特色小镇是依靠房地产驱动的,杭州“梦想小镇”“云栖小镇”,依托的是杭州信息产业和互联网先发优势;苏州“刺绣小镇”、绍兴“黄酒小镇”在传统村落格局的基础上传承优良的历史文化……

“为什么特色小镇从长三角生长出来,是因为那里民营经济发达,财富集中,有普遍的消费升级需要,而且都有典型的地域文化禀赋,适当引导,就做成了特色小镇。而如果其他地方一味大干快上,没有特色小镇的基因也要硬做,后果不堪设想。我最担心一哄而上的特色小镇会毁了青山绿水,让我们的乡愁无处寄放。”李涛表示,遍地撒种的特色小镇能否真正开花结果,还需要各地政府、开发企业、运营商、投资商、规划机构等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实事求是地科学运作。目前,投资商的投资机遇和收益回报以及规划设计机构对特色小镇的产业、文化和空间规划等各种新问题尚待进一步探索,民俗、餐饮、孵化器、旅游等业态的引入如何与特色小镇发展相结合也是未来发展和运营的关键。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刘志峰最近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指出,特色小镇建设一定要建立考核和退出机制,政府不能大包大揽或者过度举债,要营造一个市场主导、分工明确、政企有效合作的氛围,使特色小镇建设能提供有效供给,满足群众的真正需求,这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猜你喜欢

禀赋小镇特色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讲故事的禀赋——梅卓长、短篇小说合论
特色种植促增收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基于禀赋压力系统分析的水资源承载与分区管理
温文尔雅禀赋 中和为美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