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银行与互联网公司合作问题探析
2017-08-21赵锋
赵锋
【摘 要】 本文从当前我国传统四大商业银行建行、工行、农行、中行与互联网公司巨头阿里巴巴、京东、百度和腾讯合作的热点问题说起,剖析了在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双方合作的必然性、合作的作用,指出了合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我国金融业带来的影响,并对传统银行与互联网公司的未来合作发展提出了策略建议。
【关键词】 传统银行 互联网金融 合作 策略
近几年,互联网公司迅速崛起发力互联网金融给传统银行造成了巨大威胁,传统银行也在加快对这一市场的争夺。而在近期,传统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公司出现了由竞争走向合作的事件。今年3月28日,中国建设银行与阿里巴巴、蚂蚁金服在杭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探索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合作创新模式;随后工行与京东、农行与百度、中行与騰讯达成合作协议,以四大行为代表的传统银行已经开始与互联网公司握手合作。拥有金融资源的传统银行和拥有技术能力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在激烈竞争的同时也迸发出巨大合作空间。本文就合作的问题及对我国金融业带来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提出自己的见解。
1、双方合作的必然性
1.1 传统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出师不利
传统银行面临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存款、客户、金融产品销售的冲击,也开始了积极的“触网”行动,如建行电商平台“善融商务”,中行的“中银易商”,工行的互金品牌“e-ICBC”,虽然国内几家大型银行也积累了亿级的电子银行客户,但真的做起来会发现在网站访问量、活跃客户数量、手机客户端下载量等指标都远远低于大型互联网公司,更何况互联网金融的核心价值在于产品有没有互联网思维,传统商业银行的船太大,不借助外力,很难调头。
近年银行盈利的增速已在连年下降,反映了银行目前的业务模式已经很难去适应未来经济发展所要求的服务模式变化和改革要求。银行业需要转变观念,拥抱互联网金融,向整个实体经济转型服务。
1.2 互联网公司的金融业务遭遇瓶颈
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和京东等互联网公司这几年也都在积极布局金融,投一些金融上下游的生态公司,但互联网巨头的资金体量远逊于银行,四家资产规模还不如一家城商行,其主业是平台本身,也不是金融,同时又意识到金融板块业务是发展趋势,所以能够联手银行来做大是最好的选择。
互联网公司还要解决自己合法化的问题,通过为支付业务找到挂靠方、资金的托管方,去解决它在现有的政策框架内可以继续开展业务的问题。在监管框架下目前互联网公司业务空间受到限制,互联网企业积累出的巨大资源如果仅仅是用于小而普惠的领域可能是一种资源浪费,而且金融科技自身的进化也需要业务、数据的滋养,所以需要跟更多的业务场景结合,促进其科技水平的提升。
2、双方合作的作用
2.1 双方合作促进金融科技的发展
科技在金融业的创新和应用,推动了中国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金融科技是互联网公司生态体系建设的核心驱动力,大数据、云计算、生物识别等,已做出突出成就,例如支付宝刷脸支付被世界权威《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为2017 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同时,目前双方还面临一个共同的冲击——未来分布式技术,区块链、数字货币。这些技术会颠覆传统银行业务,也会颠覆现在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模式。所以,双方合作也是为了去积极探索这种新的技术,将其更好融入到金融场景,共同应对挑战。
2.2 双方数据的融合产生巨大价值
在大数据时代,双方在数据的融合能够产生价值突显。银行的自有数据主要是各种财务类数据,包括存款、理财、代工、公积金等数据,以及如电话、职业、教育、住址等信息,如果有过贷款,还包括了收入、房产等强信用数据,除了信贷类的关键信息会以征信形式报送央行征信中心,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共享外,其他的各类财富相关数据,都分别沉淀在各家银行,这就导致了信用产品覆盖的范围很窄,而来自互联网公司的风控大数据有时比银行沉淀积累了多年的数据更加精准,他能够对客户消费数据、兴趣爱好、社交信息等行为数据引入和整合。未来科技和金融必定融合在一起,因为金融科技的基础是数据,银行数据虽准确但单一,金融科技更多是要了解用户的兴趣爱好、行为,需要行为数据、社交数据,这些恰恰都掌握在互联网巨头的手里,所以双方其实有天然的合作空间的存在。
2.3 双方合作将重构普惠金融生态
互联网金融一直是传统金融机构的有效补充,甚至是金融业发展的新阶段。互联网金融在新技术的应用上更加迅速,在新模式的创新和探索上也更加灵活,相比较传统金融有着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不仅满足了人们对多元化金融服务的需求,也覆盖到了那些传统金融没有覆盖的领域。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路径,就是推动普惠金融落地,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兴起,与普惠金融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面对用户分散、借款额度小等特点,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以更低的成本有效地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覆盖面,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并推动普惠金融向数字普惠金融转型。
3、双方合作存在的问题
3.1 双方文化、体制上的碰撞会成为合作壁垒
双方合作想象无穷,似乎一切都看上去很美,但合作未来发展充满着变数。首先,双方文化差异大,做产品的理念差异更大,互联网的思路是用户体验优先,传统银行稳定优先,有一套保守稳妥的业绩指标和风控标准,还有政治指标,融合的难度并不小。其次,传统银行的国有独资或控股机制,与民营企业的互联网巨头相比,在体制上的碰撞与矛盾基本是不可调和的。银行内部的烦冗程序,前期想要推动合作进展困难重重,后期落地步履蹒跚。再次,两者的技术基因也存在较大差异,传统银行金融基因更强,但欠缺互联网基因,技术科技公司则擅长通过互联网手段进行创新服务,但对金融产品设计、风控有所欠缺。最后,同时对于合作主导权的问题看法也不同。倘若互联网公司主导合作,银行起的作用集中于提供信息积累,脚步可能会跑得更轻快一些,但以银行固有的企业文化来看,可能会存在争抢主导权的情况。签署协议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战其实在于双方的资源开放范围和程度,以及实际落地过程中的磨合与权责分配。
3.2 双方近似领域的同质化竞争
传统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巨头业务的同质化竞争同样无法调和,比如移动支付市场,支付宝、微信的丰富的应用场景和便利的支付方式及已经深刻影响到客户的支付习惯,比如阿里巴巴的花呗和借呗与各家银行的战略产品信用卡、快贷产品的正面冲突;再如阿里的余额宝,截至今年6月30日,阿里旗下余额宝规模已达到1.43 万亿元,超过了招行2016年年底的个人活期和定期存款总额,并直追2016年中行的个人活期存款平均余额1.63万亿元,互联网公司与传统银行在客户存款资金沉淀方面的争夺还将愈演愈烈。
3.3 金融科技对金融稳定存在潜在影响
从正向影响看,金融科技能够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将更多的小微经济主体纳入到经济金融活动,有助于降低风险的集中度,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应用,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提高风险定价和风险管理能力。从负向影响看,金融科技提供跨市场、跨机构、跨地域的金融服务时,会使金融风险的传染性更强,波及面更广,或者说传播的速度更快。金融科技推动了金融服务和基础设施的线上化、开放化,使得技术依赖下的网络安全风险进一步集聚,金融科技服务的众多长尾客户,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弱,一旦发生风险,“羊群效应”会更突出。同时,金融科技主体依托网络效益、规模效益,更容易实现跨界混业经营,也可能产生一些不正当竞争和系统性风险问题。
4、双方合作未来发展策略建议
4.1 正视彼此文化体制差异,相互汲取营养
对于能否实现“1+1〉2”的问题上,这取决于双方是否能找到很好的切入点,努力把双方的各种差异填平。在文化上,传统银行应学习互联网公司体验至上、推崇创新的企业文化,互联网公司学习传统银行的稳健经营文化;在体制上,传统银行应学习科技公司扁平高效的工作流程;在技术上,传统银行应补充增强互联网基因,学习互联网公司通过互联网手段进行获客能力和新型的互联网服务模式,互联网公司学习传统银行关于金融产品设计、风控方面的内容。只有双方在利用各自优势进行互补才会达成“1+1〉2”的效果。由于传统银行体量巨大掌握经济命脉,只有积极转型,努力树立互联网思维、提升体验至上理念、改进工作流程、增强产品创新能力,才能在互联网金融大潮中永立潮头。
4.2 明确各自业务定位、发挥彼此优势合作发展
4.2.1 明确各自业务定位。银行优势主要是资金、品牌和储蓄客户,这是通道公司天然不具备的核心优势,互联网公司拿到牌照后,其实就相当于券商、信托这样的渠道公司,有自己的获客、产品设计能力、风险定价能力,未来两方合作的逻辑其实相当于银行和轻资产的渠道公司合作。
4.2.2 发挥彼此优势合作发展。如未来存贷业务的发展空间会是银行+互联网公司合作模式,互联网公司给客户放贷,靠自有资金会受到杠杆率限制,未来可以推荐客户办理合作银行的信用卡,好的资产推荐给银行做贷款,互联网公司只做获客和风控。风控合作的案例如阿里和建行的合作模式,建行把自己的数据做了一个建模,但阿里却投了很多生态公司,比如酒店、打车、外卖等,建行拿到很多维度的数据,所以就可以对客户做一个比银行更丰满的形象评估。
4.2.3 传统银行应放低身段,迎头赶上。互联网公司最大的优势还在于面对终端客户的创新能力,零售银行的变化速度本身比银行变化还要快,一开始可能是门店,现在是网页,最后可能就变成一个接口,这个接口可以放在支付宝上,也可以放在腾讯上,帮助银行拿到更多客源。银行内部本就建有一整套独立安全的网络通信系统,以确保自身的核心业务操作、数据管理能健康运行,但是这套系统进入互联网世界却难免出现水土不服,主要是传统银行密钥管理和加密技术还无法适应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需求,互联网金融交易数据又是以几何式速度激增的,海量信息数据维护系统与客户终端的兼容性匹配度不佳,容易出现数据滞后、服务器故障等情况,导致客户体验不佳,这也是银行可以取互联网公司之长的方面。
4.3 建立创新实验室,降低金融风险
互联网巨头与银行合作创新项目应采用金融实验室形式,金融实验室在狭窄范围内进行探索与合作,比较类似于监管沙箱,由于限定了很多条件,合作双方反而愿意最大程度地开放与合作。对于金融科技或者新的业态来说,监管方其实看不透业务变化,但又不想扼杀掉这种创新,所以限定一个特殊条件,像沙箱一样,在限定范围内创新,即使出了问题也不会对现有的体系造成大的影响。对于金融实验室而言,双方容易放下各自的戒心全面投入,双方在磨合过程中增进了相互了解和认知,为更深层次的合作奠定基础。
4.4 提升监管水平,维护金融稳定
金融+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机构之间的关联性和金融体系的复杂性導致风险在整个体系之间进行传导,形成的“羊群效应”和市场共振,增加了市场风险波动性。对于中国银行业而言,最为重要的可能还不是技术变革,而是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未来商业银行应当与互联网企业互相参股,增加更多合作,这种合作会成为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公司在各自领域拉开高下的重要差别之一。同时,合作带来的无法回避从分业到混业经营的模式问题,对监管模式也带来一定的挑战。传统银行原来按照原有的分业业务进行服务,未来在面对更广泛人群和更广泛竞争需求时,去延展到人群多元化竞争需求,除了传统的存贷汇,还会涉及其他的金融服务,这对监管也提出了新的课题,换句话说,监管科技也需要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总之,传统银行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对整个中国金融业的影响都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或吹响中国传统金融开始转型的号角,预示着中国银行业大洗牌正式到来,拉开了科技强国的全新时代。
【参考文献】
[1] 崔吕萍,四大银行与互联网金融联姻重构普惠金融生态[N],人民政协报,2017-06-27(第7版).
[2] 冉学东,互联网巨头拥抱传统银行将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N],华夏时报,2017-06-27(第2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