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特殊家庭的岁月静好
2017-08-21赵丽杰
赵丽杰
萍水相逢
这个地方叫梨树沟,一个诗意的名字,在辽西建昌县城边。
2017年1月29日,农历大年初二。一大早,老刘家张灯结彩,刘妈妈坐在炕头上,眼望着窗外,一遍遍地叨咕着:“我老儿子怎么还不回来?”大儿子、媳妇在外屋边忙活,边劝解她:“人家雪松是公家身子,好不容易放几天假,不定多少事呢,再说,你看看才几点……”老太太笑笑,继续眼巴眼望地看着窗外,直到熟悉的身影出現在大门口,一声“娘”,这脸上才乐开了花。
一家三口给老太太拜了年,老儿子拉着娘唠起了家常,俩媳妇在外屋拾掇起一大桌子饭菜……窗外,大红的灯笼、花花绿绿的挂钱儿、不时响起的鞭炮声烘托起浓浓的年味,也让屋内的家宴更加喜庆。
每逢年节,老刘家一大家子都会聚到这里,享受温暖祥和的天伦之乐,偶尔,也会说起悲欢离合的过往,每当这时,刘妈妈就会眼含热泪地说:“没有我老儿子,就没有这个家啊!”
老太太一句朴实的话,令人动容。是的,所谓的岁月静好,在寻常人眼中,不过是个小资一点的词语,然而在命运坎坷的人看来,却是一种奢望,是天堂。刘妈妈杨永芬从“家破人散”到岁月静好,离不开她的老儿子邓雪松。然而,老儿子并非她亲生。
事情得从24年前说起。
1993年初,高中毕业的邓雪松应聘来到建昌县保安公司,认识了刘国东。刘国东是吉林人,因母亲娘家在建昌,娘儿俩就辗转来到建昌。两个年轻人在一起工作,年纪相仿,脾气相投,关系十分要好,常到各自家里玩。同年8月,邓雪松被安排在市政处工作,后来又调到县综合执法局,因工作忙,渐渐地就和刘国东失去了联系。
1995年春节前,邓雪松在市场西大门执勤时,突然看见刘国东的母亲杨永芬独自在卖儿童玩具,他急忙跑过去,拉着刘妈妈的手,亲切地说:“大娘,这两年您哪去了,现在住哪呢?东子哥怎么样……”杨永芬一见邓雪松便泣不成声。原来自邓雪松去市政上班后,刘国东因不能转正,一气之下就回吉林老家了,从此竟杳无音信。老人找不到儿子,又没有生活来源,便去北京做了保姆,生病后又回到建昌,靠摆摊卖东西维持生计。
看着老人满脸皱纹、头发花白、孤苦无助的样子,邓雪松心里很不是滋味。从小到大,他最看不得别人受苦了。他哽咽着说:“东子哥不在您身边,您就把我当儿子吧,今后我来照顾您,缺啥少啥我就给您送来,有事尽管和我说。”老人抱住雪松痛哭不止——这个无依无靠的人,终于有人疼惜了,所有的委屈顷刻暴发。
胜似亲生
每天早晨上班前,邓雪松先帮腿脚不好的刘妈妈出摊,晚上下班后再帮老人把车推回家。后来雪松结婚了,美丽善良的妻子是他的同学,她不但不反对他找这么个“累赘”,还成了他的帮手。休息日,别的年轻人吃吃喝喝、游山玩水,雪松夫妻却直奔刘妈妈家,帮老人洗衣做饭打扫卫生。雪松说,年轻人举手之劳的事,在老年人看来却是天大的困难,有时候不仅仅是钱的事。雪松两口子把刘妈妈当成自己的老人,大事小情没有想不到的:粮油没了马上去买,引柴没了赶紧去劈,灯坏了赶快修,灯泡一买就十多个。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刘妈妈不再喊雪松的名字了,只叫他“老儿子”,雪松呢,也把“大娘”的称呼改成了“娘”。
农村老人不容易,他们没有退休金,积蓄又少,晚景如何,全靠子女了。多少亲生儿女为了一点钱粮、一点柴、一点付出而打来打去,全然不顾老人的感受。而刘妈妈,却得到了萍水相逢的老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
有一次,邓雪松无意中给娘打电话,娘支支吾吾的,原来她怕冬天没有柴烧,又不愿啥事都麻烦雪松,就一个人到县城外的山上砍柴去了。雪松眼睛潮湿了。放下电话,他马上联系妻子,俩人打车赶到山上。找到娘,雪松自己拿起镰刀砍柴,妻子在一旁照顾老人歇息。山风吹着,阳光依然温暖。古老的大地,传了几千年的仁义礼智信,被这一家人做了通俗的注解。柴禾不断地增多,雪松把它们捆成几大捆,与妻子扶着娘,把柴禾运回家。临走,雪松拉着娘的手说:“娘,这些柴禾够烧一阵子,你自己千万别再上山了,摔着了不是小事。”雪松夫妻都是上班族,不可能再去砍柴,俩人工资低,日子也紧巴巴的,好不容易盼到当月开工资,急忙买了一板车柴禾和一吨半的煤给娘送过去。
每到年节,邓雪松和妻子买东西都是三份——三处的老人呢,一家家地都要想到。母亲节也是这样,自己母亲有的,娘也有,添件新衣,让老人乐呵乐呵。娘穿着新衣,见了街坊邻居话便多起来,自豪地告诉人家新衣是老儿子给买的。
老人的日子就这样在雪松夫妻俩的照顾下安稳下来,渐渐淡忘了失去儿子的痛。
花好月圆
一晃几年时间过去了。
一天,邓雪松的母亲突然接到刘国东打来的电话。原来刘国东回吉林后因一时“义气”帮人打架被判入狱12年,因表现好,人又老实,七年半后提前刑满释放。然而,就在他艰难寻找生活出路的时候,骑摩托车又被撞成腿部骨折。刘国东感到很绝望。他试着联系从前的朋友和亲戚,可在监狱这么多年,物是人非,一些人不想理他,一些人联系不上。他想念母亲,想念入狱前那无忧无虑的日子,想念好朋友雪松,于是惴惴地把电话打到雪松母亲家……
雪松母亲没有嫌弃他,更让他惊喜的是,自己的母亲还在建昌,被好朋友雪松一家照顾得好好的!刘国东喜极而泣。最高兴的是刘妈妈,她以为儿子可能早就不在人世了,听到这个消息后老泪纵横,坚持第二天亲自去吉林接儿子。雪松见说服不了娘,便于次日给老人买了车票,又给她带上些钱,与妻子一起送她上了火车。
几个月后,老人和儿子又回到建昌。雪松看到当年健壮的东子哥一条腿打着石膏,一瘸一拐的,一副潦倒的模样,一阵心酸。回家后夫妻俩一商量,决定先拿钱给东子哥治腿,腿好后再帮他找份工作。娘流着泪说:“老儿子,你管了娘还得管东子,娘这辈子欠你太多了。”
东子的事还真不好管。先是,雪松发现他与当年一起服刑的人还有联系,非常担心。雪松带东子哥出去散心,了解他的心理状况,化解他心中的烦闷,给他买了手机换上新卡,劝他彻底忘了过去,开始新的人生。后来,雪松发现由于连连遭受挫折,东子染上了酒瘾,不喝酒就难受。雪松理解东子的心情,找来戒酒偏方,帮他戒酒。那段时间,雪松和娘常和东子一起吃饭,看着他,不让他喝酒。几个月下来,刘国东腿养好了,酒瘾戒了,雪松托人在冶炼厂给他找了份工作,鼓励他好好干。
娘乐得合不拢嘴。雪松知道娘还有心事——东子得成个家。但娘和东子租住在不到40平米的小房内,收入仅够温饱,这样的家境,谁肯嫁过来呢!
雪松还是那句话:“娘,有我呢。”他四处托人,女方一听东子的条件,立即走人。好歹说动了一个,说看在雪松的面上,见个面。雪松知道农村女子嫁人最看重房子,便打保票说,一定帮东子把房子买上。
就这样,2010年3月,刘国东娶了媳妇。第二年,雪松夫妻拿出多年攒下的积蓄——本来打算自己改善住房的钱——帮刘国东买了新房,就是本文开头提到的梨树沟那处房子,三间瓦房,还带个院子,可以种菜。有家有业后的东子信心满满,他在冶炼厂是装卸工,没活干时,也不闲着,四处打零工。雪松夫妻为了让他一家有个稳定的收入,想方设法,最后租下了建昌街里繁华地段的一处门市,自己出本金让刘国东的妻子开了一个水果店。
接受记者采访时,雪松说,现在东子夫妇一年能收入四五万元,生活一天比一天好。遗憾的是,前段时间他和媳妇带娘去锦州治腿病,拍片后医生说腿关节韧带坏死,只能维持了。不过娘心情还不错,她走不了路,但能帮东子媳妇看店,觉得自己还有用。最让雪松开心的是东子哥,他和出狱时判若两人:在外边努力打工挣钱,回到家中对娘十分孝顺。每当下雪,他会第一时间跑几里的路,赶到雪松母亲家扫雪。当初雪松帮他买房子的钱,他执意还,一次还五千一万的,已还得差不多了……
雪中炭、雨中伞、泥泞中伸过来的一双手、绝境中关爱的眼神……正是这些看似简单实则伟大的行为,构成人间最温暖的风景,赋予人们努力前行的力量——我们从不孤单,因为有你相伴。2016年,雪松一家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爱心,会传递得更远。
(感谢葫芦岛市妇联、建昌县妇联协助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