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少数民族高考加分优惠政策的思考
2017-08-19罗珍
罗珍
摘要:1977年恢复高考后,政府实施了针对少数民族學生高考“降分录取”、“加分录取”的优惠政策。一些非少数民族考生为获取高考加分的“实惠”,骗改民族成分的现象频频被媒体曝光。本文对骗改民族成分获取高考加分的现象予以分析,提出自己的关于遏止骗改民族成分获取高考加分的思路、方法。
关键词:少数民族;优惠政策;骗改民族成分
中图分类号:G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3-0200-02
一、引言
1977年恢复高校统一招生考试后,继续实施的少数民族高考加分的教育政策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水平的提高,有的地区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甚至超过全国教育的平均水平[1]。但是,因加分导致文科状元上不了北大,成为全国教育界的“笑话”[2]。有研究者就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过调查,对少数民族高考加分的优惠政策提出了公开的质疑[3]。随着网络的普及,更多的人参与到高考“少数民族加分对非少数民族人群公平吗?”问题的讨论中。
二、骗改少数民族成分现象频频曝光
高考少数民族考生加分的优惠政策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水平提高的帮助是显见的。但由于高考加分政策比较实惠,引起了某些非少数民族家长和学生的“欲望”。相对于其他高考加分项目与政策,改变民族身份是最简单的加分办法且更容易获得。为高考加分,骗改民族成分获取加分条件的丑闻频频爆出。2004年底,石首市政协常委水红国曾联合6名政协委员写出提案,呼吁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随意变更为少数民族身份问题,认为“这种做法有损国家民族政策的严肃性”。2008年,湖北石首曝出非少数民族骗改民族身份的事件。2009年,《重庆官员子女更改民族成分骗取高考加分》事件被媒体曝出,一时间改民族身分骗取高考加分的问题,再次引发公众关注[4]。当记者就“变更民族成分为高考加分”一事采访参加高考的考生家长时,他说:“这种现象在我们这儿很普遍。”但很多家长、考生对于变更民族成分这种投机取巧行为,都表示出了不屑甚至反感的态度,他们把自己的状况形容为“裸考”,但却难以掩饰眉宇间流露出来的不平之情[5]。
三、关于少数民族高考加分优惠政策引发问题的回应
1.少数民族高考加分的优惠政策,已引起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的质疑。而为高考加分骗改民族身份“丑闻”的曝光,更让一些人对于少数民族加分政策产生了较偏激的看法,甚至提出“取消现行考试制度中的少数民族加分政策”。2009年8月,中国法学会民族法学研究会会长毛公宁做客人强国论坛,指出: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将来在民族自治地方可以根据本地的情况,在取得教育部门同意后,做一些变通的执行[6]。2009年9月,国家民委教育科技司司长俸兰坐客强国论坛,强调:少数民族学生加分政策写入了《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规当中,从长远来看,有些政策是需要根据情况的发展进行调整,伪造民族成分损害了民族政策的严肃性,应该纠正。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吴仕民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给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是一项原则性规定,对于这些优惠政策的执行情况,政府会不断进行评估,并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7]。
2.少数民族高考加分优惠政策引发的质疑,促使各级政府依据社会环境的变化,在少数民族加分政策上,做出适当的调整。重庆市调整为“由原来加20分投档调整为降低10分投档;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取消加5分投档的照顾政策。”2010年,江西省试行了少数民族考生优惠对象仅限在省政府确认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乡、村。2011年上海高考加分政策规定,少数民族考生加5分。2012年起,黑龙江的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与2011年相比,原20分的照顾政策下调为10分。2012年广东高考少数民族的加分,相对于2006年下,由原来的30分降为10分,且限定为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北京2012年的高考加分政策调整方案中第八条规定:“少数民族考生”由增加10分投档调整为增加5分投档。2014年的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政策,教育部仅提出了一个指导性的意见[8]。
3.政府各部门出台政策遏止“骗改民族成分”的现象。2009年6月,重庆市教委针对巴蜀中学“加分门”事件,决定取消这些考生享受少数民族高考考生加分资格[9]。2009年8月,毛公宁强调:对乱更改民族成分的学生,一旦发现就取消他的录取资格,到了学校以后,查出来还要处理,还是要取消他的录取资格。2009年5月,国家民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和公安部办公厅三家下发了《关于严格执行变更民族成分有关规定的通知》,明确规定对违规变更民族成分的考生将取消考试和录取资格。2010年9月,《中国教育报》刊登《严防民族成分造假加分 维护高考生正当权益》的署名文章,指出:今后凡发现有高考考生身份作假的行为,随时查实,随时处理。对于已入学取得学籍的考生,将取消当年录取资格,并严格查处有关责任人员。同时,未经省级招生部门录取入学的考生,一律不予电子注册学籍。政策如此严厉,但依然有人抵挡不住“加分”的诱惑,以身试“水”。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共查出高考中更改民族成分的考生800多名[10]。为杜绝骗改民族成分现象,1990年开始实施的《关于中国公民确定民族成分的规定》,凡申请变更民族成分的,须经本人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居住地区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调查核实,报经县级以上民族工作部门审批后,方可到户籍管理部门办理手续。但不少人对于规定执行情况所抱的态度均不乐观。从调查2008年湖北省监利县曝出变更民族成分丑闻的情况看,即使是十分严格的审核程序,也很难避免被骗改的可能[11]。
四、对各级政府关于高考加分政策变动、骗改民族成分处理意见的思考
1.不同地区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变动显示:第一,对少数民族考生高考降分录取的优惠幅度在降低;第二,政策的调整注意到了不同地区、不同群体适用的差异性,显示了政府及社会成员对目前高招中少数民族优惠政策的认识日趋多元化;第三,这一变动体现出民族教育政策在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缩短其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的初衷得到初步实现。
2.从对骗改少数民族身份学生的处理意见看,处理目标均是针对考生本身且仅是取消加分录取资格。笔者以为,这样的处理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遏止擅改民族成分以骗取高考加分的行为,因为惩罚力度不够大,违法的代价太小。此外,从中华民族道德养成的视野看,没有力度的惩罚,可能会纵容人们以非正常手段去获取不正当利益为有本事的扭曲的价值观。目前,中国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发展水平尚有差距,从国家有关部门对少数民族高考加分质疑问题的回应看,在一定时期内,少数民族高考加分的政策不会改变。但问题的根源在于:能在考生民族身份上造假,显然离不开审核人员的配合。所以,要遏止个别考生擅改民族成分的现象出现,最根本的是从制度上防范权力滥用,严格执行变更民族成分的有关规定。从制度上制约权力,对在骗改民族成分过程中相关的责任人,加大惩罚力度。唯有如此,才能减少或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当然,根绝非少数民族考生骗改民族成分现象发生的最好的办法是取消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但这是要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与内地相同时才可能实施的教育政策。
参考文献:
[1]中国的少数民族政策及其实践[EB/OL].http://www.gov.cn/zwgk/2005-05/26/content_1131.htm.
[2]奇闻.2008年重庆高考状元分数差点上不了北大[EB/OL].http://www.infzm.com/content/29894.
[3]滕星,马效义.中国高等教育的少数民族优惠政策与教育平等[J].民族研究,2005,(05).
[4]重庆官员子女更改民族成分骗取高考加分[EB/OL].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09-06/27/content_11611087.htm.
[5]考生为高考加分改民族成分:需过5关仍畅通无阻[EB/OL].http://news.sina.com.cn/c/2009-05-08/083717771676.shtml.
[6]国家民委政策法规司原司长毛公宁谈民族政策[EB/OL].http://cpc.people.com.cn/GB/66888/66889/9858469.html.
[7]俸兰谈少数民族教育[EB/OL].http://www.people.com.cn/GB/32306/143124/147550/10117148.html.
[8]2015全国各省份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汇总[EB/OL].http://kaoshi.yjbys.com/gaokao/zhengce/186715.html.
[9]重庆取消31名高考生少数民族加分资格[EB/OL].http://news.163.com/09/0622/18/5CEDBUNK0001124J.html.
[10]内蒙古去年查出800余考生高考中更改民族成分[EB/OL].http://learning.sohu.com/20120316/n337936405.shtml.
[11]“騙改民族成分为高考加分”内幕调查[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BIG5/101380/9263528.html.
Thinking Preferential Policy of University Enrollment for Ethnic Minority
LUO Zhen
(The College of Arts,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 200444,China)
Abstract:Restoring university entrance exam in 1977,the government carry out preferential policy to minority students.After that,deceit changes of ethnics are exposed repeatedly in the media.By analyzing,the author put forward his own ideas and methods to hold back this phenomenon.
Key words:ethnic minority;preferential policy;ethnic dece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