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教师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情景剧”教学中的指导策略

2017-08-19彭文会赵海华郑雪茹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3期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策略教师

彭文会+赵海华+郑雪茹

摘要:为了保证教学效果,作为指导者的教师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情景剧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三个方面的指导策略:一是主题选择过程中,应瞄准教学目标;二是在剧本创作过程中,应根据教学目标采用适当的表演技术;三是在演出过程中,应时刻照顾角色感受,对团体的动力进行评估。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情景剧教学;教师;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3-0185-02

心理情景剧的理论与方法最早来源于心理剧,而心理剧由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科医生雅可布·李维·莫雷诺(J.L.Moreno)1921年创立。国内的心理情景剧最早由石红等人于2003年左右引入国内高校[1],经过十几年的实践探索,校园心理情景剧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技术操作层面,校园情景剧也呈现出了两种取向——一种是严格按照心理剧的技术和方法,由当事人作为主角来呈现情景剧;另一种是作为案例教学的一种表演形式呈现情景剧,这种类型的心理情景剧的主角不是心理剧治疗意义上的来访者,而是由具备表演能力的学生借助舞台来呈现他们日常学习生活中典型的心理困惑、冲突和矛盾,在心理教师和全体参与表演者以及观众的帮助下,学会如何应对和处理心理问题的过程[2]。本文中提到的“情景剧”教学是指作为一种案例教学的表演形式。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心理情景剧是否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与指导教师有着重要的关系。如果校园心理情景剧的作品创作缺乏有效指导,就会暴露出作品主题表述不明确、剧情的选题选材范围过于狭窄、作品缺乏深度、形式单一等一些问题[3]。这篇文章将结合已有的研究文献及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对教师如何在情景剧教学中发挥作用进行探讨。

一、主题选择过程中,应瞄准教学目标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使用心理情景剧时,教师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对主题选择的指导,心理情景剧应该服务于教学目标,否则就会变成一种纯娱乐或者是一种纯艺术。心理情景剧的主题选择应瞄准教学目标进行,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形成有等次及进阶的教学内容,心理情景剧时间有限(一般为二十分钟左右),心理情景剧的主题选择切忌复杂繁复,坚持一剧一主题的原则[4]。

例如,在人际关系教学过程中,我们总体的教学目标是扩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意义的认识范围,体验自身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情绪,发展出适宜的态度,以此来取代困扰自身的不良情绪及行为模式。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对教学内容有更系统完善的分析,我们将大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困扰分为人际交往初期的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人际交往中期的退缩、攻击等不良行为模式,人际交往后期的过度依恋等不良心理体验,根据不同的困扰程度又可以分为不同的心理建设等级及进阶。初期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扩大对人际交往意义和人际交往初期特点的认识,识别自身在人际交往初期出现不良情绪及其原因,掌握自我形象管理技巧。中期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人际交往中期常见心理变化过程,识别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期容易出现的困扰,掌握人际沟通方法。后期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人际交往中离别及适应的意义,识别自己在人际交往后期的情绪困扰及其原因,掌握处理人际交往心理创伤的技巧和方法。

二、剧本创作过程中,应根据教学目标采用适当的表演技术

指导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指导表演团队在情景剧中恰当地使用心理剧的表演技术,引导主角探究角色的心理困扰,帮助主角从原有的感知中走出来。心理情景剧的常用技术有:角色扮演、角色互换、替身、旁白、独白、镜像、空椅子等。通过心理情景剧中多种表演技术的运用,可以提升自我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多方协调能力,从而改善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结构,使个人心理获得成长、成熟。

例如,我们的三阶剧情:主角枫是一名警校刚毕业的民警,第一次面对不配合工作的违停车主时,他将如何克服紧张、冲动等不良情绪。主角:在学生中选出愿意扮演枫的同学。辅角:在学生中选出愿意扮演违停车主的同学1名,群众演员数名。舞台:设计与情景相符合的场景,最好是室外。替身:选择四名同学。表演采用了替身技术:将枫的内心独白以替身技术定格,将主角感受到但是没有表达出来的情感表达出来。具象化技术:将枫与辅角的对话及行动效果夸张定格,将观众带入情景,使主角识别自身的认知盲点。学生在揣摩角色的情绪情感、选择表演技术、与他人合作表演的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锻炼了多方面能力,获得个人心理成长。

三、演出过程中,应时刻照顾角色感受,对团体的动力进行评估

心理情景剧演出的过程具体包括了暖身、演出、分享、结束、审视等过程。在每一个环节指导教师应对表演过程中的学生团队进行深入指导,照顾到主角、辅角、观众等不同角色的感受,对团队的动力进行评估,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角色所表现出的意义与感受上。

在演出过程中,由于情景剧的公开程度大,如果让有心理困扰的本人来出演主角常常会受到较强的阻抗,出于保护的角度,指导教师往往会选择学生推荐的具有表演才能的学生担任主角、替身、辅角等角色,另外,为了情景剧的顺畅进行,指导教师也会减少对演出过程的干预。然而,这并不等于指导教师就可以减少对演出过程的指导,事实上,指导教师对演出过程的指导应该要提前,在剧本的创作与演员的预演过程中,指导教师应该采用“聚焦”技术,带领学生对主角与辅角的动作与台词进行反复修改,将主角的每一句话都具体化、明确化,帮助主角和观众更明确地捕捉到主题的重点。对于辅角的表演技巧的指导同样应该注重对主角的困扰进行清晰地呈现,并加以深入地探讨,借此导向困扰的核心,将主角内心的想法、希望、恐惧、期待以及内心的怨恨、投射带到舞台上,帮助有同类困扰的学生(包括观众)疏导这些感受,了解自己的情绪症结所在。

总之,指导教师是情景剧的灵魂人物,负责心理情景剧的策划、具体实施、排练和演出,应在学生的主题选择、过程控制、技术應用、审视分享等过程中积极引导和关注学生。同时,指导教师适度的情绪态度和适当的点评也是心理情景剧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所在[5]。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心理情景剧达到预期的效果,使更多的有相似经历或相似问题的学生接受到辅导和教育[6]。

參考文献:

[1]石红.心理剧与心理情景剧实务手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苏斌原,林彦乔.心理情景剧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的特点、发生机制及实践探索[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4,(2):112-15.

[3]刘凯.大学生校园心理情景剧创作指导及其实践意义探析[J].宿州学院学报,2013,(9):109-111.

[4]曲佳.心理情景剧在大学生心理社会化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北京教育,2015,(2):66-68.

[5]张轩辉,梁嘉,黄羽,林晓菁.大学生心理情景剧及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探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2):59.

[6]刘潇潇.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甘肃医学院心理情景剧的探索与实践[J].校园心理,2016,(3):202-203.

Analysis of Teachers' Guiding Strategies in the Scene Play Teaching in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

PENG Wen-hui,ZHAO Hai-hua,ZHENG Xue-ru

(Department of Basic Teaching and Research,Chongqing Police College,Chongqing 401331,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for the teachers in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 scene play teaching,three aspects of guiding strategies followings can be used:First,in the theme selection process,should aim at teaching objectives;secondly,in the script creation process,should use appropriate performance technology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objectives;third is the performance process,should always take care of the role of the feelings of the group,and to assess the dynamics of the group at any time.

Key words:"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cene play teaching;teachers;guiding strategies

猜你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策略教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新趋势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手段的实施途径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