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CLA”+“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2017-08-19邓达平谢小云蔡鈊怡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3期
关键词:行动导向

邓达平+谢小云+蔡鈊怡

摘要:目前国内和国外对MCLA教学法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研究已渐趋成熟,但结合这两种教学方法同时进行研究并实践的还不多。为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计算机人才,提出一种“MCLA”+“行动导向”教学法模式。该模式将MCLA教学法中学生“独立性”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行动性”有机地结合,形成了“教师引导、学生行动导向驱动”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在《数据结构》教学实践中应用了该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MCLA;行动导向;结合模式;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3-0160-04

一、引言

MCLA(Model Centered Learning Architecture),是印度NIIT公司提出的一种榜样教学法[1],是在专家(或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依照螺旋式的认知规律,逐步培养出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MCLA教学法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德国职业教育中被成功运用,推动了德国职业教育[2]。行动导向教学法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模式。该教学法通过“行动导向驱动”[3]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一个又一个“小任务”[4],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从而完成教学目标。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德国主要应用在职业教育中,但在我国,许多应用型大学也开展了相应的教学研究。

目前国内和国外研究MCLA教学法和行动导向教学法已渐趋成熟,但结合这两种教学方法同时进行研究并实践的还不多。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尝试研究结合这两种教学方法进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并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进行了教学实践,最终教学效果良好,学生成绩有明显的提高。

二、MCLA及行动导向教学法

(一)MCLA教学法簡介

MCLA理论的核心是“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并按照学生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的规律,逐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一般通过教师引导、实践引导、引导探索、独立探索[5]等四个周期性步骤来完成一个教学过程,其中的每一个步骤都可能会循环多次。教师先将整个教学过程分解成若干个相对独立又彼此关联的小的教学过程,但每一个小的教学过程都应该比前一个要更深入或更复杂(如下页图1所示)。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每一个过程的学习与思考,让学生在循环中逐步得到提高。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简介

“行动导向”一词源自德文Handlungsorientieurng,是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地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6]行动导向又称实践导向[7]、活动导向、行为引导[8]。

行动导向法的重点是以“行动导向驱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工程实践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法要求学生全面地、积极地参与教学。在课堂上,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师就像导演,而学生就像演员,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决定着教学过程[9]。

实施行动导向教学,要求教师将教学过程转变为工作过程,将以学科为中心转变为以行动导向为中心,将教室转变为工厂,将传统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实践教学。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将计算机专业知识按照生产产品(软件开发)流程进行重新组合,形成全新的教学计划要素,并在此教学计划基础上,重新建立每门课程的教学流程。

行动导向教学法种类繁多,较常用的有: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法、谈话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四段教学法(准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和练习)、模拟教学法等[10]。

三、MCLA+行动导向教学法

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可以将MCLA中的学生“独立性”[11]和行动导向法中的“行动”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教师引导、学生行动导向驱动”的教学模式,在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下,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进行学习实践,并让学生逐步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结合模式

在“教师引导、学生行动导向驱动”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在于对教学目标的制定,对教学要求的确定,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行动中,进行指导、验收等工作。学生则应当以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为目的,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基本应用能力,通过主动地参与,进行探索式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水平,其过程如图2所示。

(二)目标分解

教师根据课程特点,确定好教学目标和行动目标,然后将其适当分解为多个“子目标”,并针对每个子目标准备好若干个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首先学习相应的基础知识,进行相应的基本应用能力的训练,并学习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然后学生针对事先提出的教学目标和行动目标进行学习行动,教师再进行全过程指导。学生完成行动之后,提交成果,教师再对成果进行评价;最后,教师和学生都对学习和行动过程进行总结,提出优化的措施,以改进下一个行动。

在学生的学习行动过程中,势必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教师不应直接给出解决的方案,而应当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找到解决方案,其过程可以概括为图3所示的流程。

学生提出所遇到的问题,教师收集好这些问题,并先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对于其中较难的或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部分进行讲解;学生根据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各自去查找资料,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再提出解决方案,教师则对这些方案进行初步评价;学生带着自己的解决方案参加班级讨论会,在教师的指导下,讨论会汇总意见形成一致解决方案,提交给教师。教师则给出处理建议,形成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这一问题解决方案的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了学生主动地学习行动。

(三)教学改革实施

从2015年以來,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对多门计算机专业课程应用了“MCLA”+“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教学改革,始终贯穿“教师引导、学生行动导向驱动”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良好。下面以《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为例说明:

1.教学目标的分解。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学习为了解决各种问题如何构造合适的数据结构,并研究其在计算机中的存储表示及其实现的算法。数据结构是一门非常抽象又实用的课程,它含有大量抽象的概念,又包含了许多难以掌握的算法,教师和学生都觉得“教”和“学”非常困难,所以需要适当进行教学目标(任务)分解。

在理论教学上,将各知识点分解为了解、理会、掌握三个目标层次,不同的层次对学生的要求不同。如在讲解二叉树时,二叉树的性质、遍历算法就是需要掌握的目标层次,平衡二叉树是理会层次,而线索二叉树就是了解层次。

在实验教学上,将实验内容分解为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三个目标层次。不同层次的实验,教师要注意不同的指导方法。对于验证性实验,教师直接给出解决方案,让学生学习并思考;对于设计性实验,教师提出一个相似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尝试解决;在这两个实验的基础上,教师(或学生)提出一个全新的问题,由学生进行独立探索并解决,教师最后进行方案评价。

2.教师引导、学生行动导向驱动。数据结构课程中许多知识点都是相互关联的,教师在讲授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特别要让学生亲自体会与行动,才能真正理解。比如在讲解线性表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思考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的区别与各自的优缺点,并指导学生如何使用不同的方法实现它们,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结构的应用场合。又如在学习查找时,教师通过提出各种问题的方式,先引导学生理解顺序查找的思想,进而引导学生计算顺序查找的效率,再引导学生如何提高查找的效率,从而引导学生掌握二分查找的思想,最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探索“有没有比二分查找效率更高的算法”。通过这样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并加以应用。

3.教学效果对比。在对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4级的四个班进行了《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对比,(1)班与(3)班(共72人)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2)班与(4)班(共69人)进行了“MCLA”+“行动导向”教学法,并对学生对该门课程教学满意度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1所示。可以看出学生对“MCLA”+“行动导向”教学法是持欢迎态度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最终考试的成绩如下表2所示,可以看出,使用了“MCLA”+“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两个班有明显的效果。

四、结束语

基于“MCLA”+“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将“教师引导、学生行动导向驱动”的教学模式贯穿其中,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探索。在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下,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进行学习实践,并让学生逐步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学生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对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彦姝,唐乘花,张克俭.引入印度NIIT构建教学新模式[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03):232-233.

[2]罗丽华.深入推进行动导向教学法,全面提升教改层次[J].交通职业教育,2015,(05):13-15,20.

[3]李君.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客户关系管理》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5,(02):27-30.

[4]杨林生.基于“行动导向”的计算机应用教学研究[J].通讯世界,2015,(08):194.

[5]刘会衡,田玲.独立学院基于MCLA的校企协同IT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7-10.

[6]钱连玉.独立院校知识能力型课程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探究——以《英语国家概况》课程为例[J].亚太教育,2016,(29):86.

[7]陈泰峰.浅谈“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皮革,2016,(03):233-234.

[8]段淑荣.“三段六环节”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06):2.

[9]李力.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分析[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6,(04):110-112.

[10]苏国锦.“行动导向教学”在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中的应用探索——以河北经济管理学校为例[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9.

[11]吕慧君.中职计算机课程中MCLA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以PHOTOSHOP为例[J].信息系统工程,2016,(10):156.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MCLA" +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Computer Science

DENG Da-ping,XIE Xiao-yun,CAI Xin-yi

(College of Applied Science,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Ganzhou,Jiangxi 341000,China)

Abstract:At present,the research of MCLA and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in China and abroad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mature,but there are not many researches and practice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two teaching methods. In order to cultivate high quality computer talents with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ve spirit,a kind of "MCLA"+"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is put forward. By integrating students' "independence" in MCLA teaching method with the "action" in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ethod,"MCLA"+"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creates a teaching mode driven by "teachers guide and students action-orientation". The model gives a full play to students as principal part and teachers as leading part and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students' ability of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 The exploration i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Data Structure" all achieved good results.

Key words:MCLA;action-oriented;binding mode;teaching in computer professional course

猜你喜欢

行动导向
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实践
行动导向教学如何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
从德国职业教育模式探讨行动导向教学
中职市场营销行动导向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