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的主要方面

2017-08-19胡庆玲于学工刘晓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3期
关键词:德育渗透高中地理知识点

胡庆玲+于学工+刘晓

摘要:德育在整个高中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渗透德育的主要渠道之一。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本着符合学生认知需求的原则,通过挖掘教材内容,从各方面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本文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的意义及主要目标进行总结,并列举了高中地理德育教育的典型内容,为高中地理德育渗透构造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高中地理;德育渗透;知识点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3-0042-02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的意义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部先后出台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小学生守则》、《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对中小学德育工作进行了全面指导。德育不仅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职责,任课教师也要根据教学大纲中关于德育的要求和教材中的思想性,开拓思路,按照各自学科的特点,有目的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深度渗透德育教育,最终使学生不仅能掌握地理知识,还能形成良好的品格、健康的思想。

在当今德育工作中,如何借助学科特色,全方位、多层面地进行道德教育是重要的研究热点,也是深入开展德育工作的难点。高中地理教学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环节,其教学内容涉及了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兼具历史性、人文性、经济性,是一门内容综合、丰富多彩的学科。高中地理在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还承担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高中地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可以贯穿众多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培养等多个层面,潜移默化、点滴浸润,进行德育渗透。

二、高中地理德育教育的目标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简称新课标)规定的德育教育目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1.通过详细学习地球环境知识点,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对内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对外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4.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在高中地理教学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在讲解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对地理学科乃至其他相关学科的热爱,并使学生进一步受到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最终要使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愿意为建设祖国而努力奋斗。

三、高中地理德育教育的典型内容及实例

(一)爱国主义教育

高中地理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可以用于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如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我国二十四节气的创立及作用、我国气候的优越性等。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用的、能够密切结合生活实际的素材也很多,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神舟号飞船发射等。这些都是我国综合国力的具体体现,都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我们祖国的美丽富饶和强大,也能够使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祖国。

(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自然地理的各章节普遍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相关内容,可以被单独拿出来或者结合其他内容进行讲解。如地球上的昼夜交替、月相变化、四季变化、气候分布、沧海桑田的演变等。改变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是矛盾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对立统一的。通过讲解这部分教材,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实践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树立全球一体化意识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不区分某个民族、国家。高中地理教材中涉及这方面的知识点也很多。如二氧化碳(CO2)、甲烷(CH4)等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产生的是全球范围的影响;厄尔尼诺、拉尼娜等气候现象对全球气候及生态系统产生重要的影响;臭氧层破坏可能造成的危害,跨越全球,每个地球人都避无可避;除此之外,还有海洋资源的开发及海洋环境保护;国际产业的分工和合作等。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逐步认识到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地球是—个有机的整体,其健康与否与各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任何行为,都有可能对其他国家和全球环境造成影响。

(四)可持续发展观

千百年来,人类改造自然、发展经济的努力有目共睹。但是伴随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许多人类对自然的影响,如人口剧增、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也日益突显,甚至威胁到人类文明的延续。残酷的现实及血淋淋的教训,使人类不得不冷静地审视、反思曾经走过的历程,总结经验和教训,最终人们逐渐认识到:能够使人口、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人类发展的健康之路,长远之路。高中地理新教材中涉及的正面知识很多,比如:城市功能分区的合理规划、布局;实现旅游活动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我国的荒山开发、流域综合治理等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案例。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反面知识:全球气候异常、臭氧层空洞、酸雨、PM2.5等。基于这些案例开展分析讨论,并进行对比,积极对学生开展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教育,是高中地理教育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

四、结语

高中地理教材知识丰富,涵盖全面,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勤于设计,教材中许多素材都可以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结合新闻、网络热点问题等,更容易为学生接受。特别是在进行德育渗透的过程中,要避免过于偏重千篇一律的理论讲解及说教,而应多从学生可以理解并乐于接受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及解决问题基本技能的培养上着手,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灵活开展。我们应当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的同时,经历良好的情感体验,在此过程中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觀,使德育与智育紧密、有机结合在一起,不分彼此,不可分割。

參考文献:

[1]薛彩云.高中地理教学的德育渗透[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10):19-20.

[2]齐冬妹.思想政治课“寓德于教”之探略[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4,(05):77-80.

[3]赵洪.关于德育渗透研究的概述[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1):56-60.

[4]魏静.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摭谈[J].教育科研论坛,2008,(03):85-86.

[5]钟国良,张万山.试论学科德育的基本内容与功能[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5,(03):53-57.

[6]陆林,卢世伦.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研究[J].泸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04):18-31+60.

[7]高平.中学地理课德育渗透的内容与方法[J].山东教育科研,1996,(04):73-74.

Moral Education Infiltration in High School Geography Class

HU Qing-ling1,YU Xue-gong2,LIU Xiao3

(1.NO.1 Middle School of Zhangdian District,Zibo,Shandong 255049,China;

2.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of Zibo,Zibo,Shandong 255049,China)

3.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ibo,Shandong 255073,China)

Abstract:The moral education ha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I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hannel for moral education infiltration. In high school geography classroom,we should keep the principle that meet the demand of students' cognition,exploit the teaching material content,and conduct moral education infiltration from all sides. In this paper,the importance and target of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is summarized. The significance and the main goal of moral education infiltration is summarized.

Key words:high school geography class;moral education infiltration;knowledge point

猜你喜欢

德育渗透高中地理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