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 培养煤炭行业创新人才

2017-08-19于泽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3期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内涵建设创新人才

于泽

摘要:文章结合煤炭高校实验室的实际情况,根据煤炭行业创新人才的需要,从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开放以及实验室内涵建设等方面,探索煤炭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措施。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开放建设;内涵建设;煤炭行业;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3-0014-02

中国矿业大学作为我国煤炭行业的高等学府,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同时也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围绕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和国家及行业的战略需求,学校致力于科学研究,提升学校的创新能力,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服务行业人才培养、科技进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不断发挥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四大功能。实验室作为高校综合实力的核心要素之一,同样也具备这四项功能,对于矿业最高学府的实验室来说,在当前煤炭行业发展的形势下,如何在原有基础上结合行业形势加强建设,为煤炭行业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值得探究。

一、明确实验室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实验室是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与综合素质的主要场所,随着国家对创新能力要求的提高和现实的需要,实验室必须明确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地位和作用。实验室是让学生了解先进科学设备的场所,学生在实验室通过对实验设备的使用和了解,可以亲自动手并直观感受到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与发展趋势,感受浓厚的科学技术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对科技的探索精神,引导并树立学生的追求目标;实验室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研究的重要成果直接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而这些研究又恰恰是在实验室里完成的;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实验室能够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在这里孵化创新梦想,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创新人才,更好地服务社会,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水平也体现高校办学的实力。由此可见,实验室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加强实验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创新人才

实验师资队伍包括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实验教师。切实加强实验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验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激发实验教师工作热情,有助于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师资条件。

1.加强实验室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实验室管理人员包括分管实验室的领导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学校要重视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建设和管理,让管理人员在实验室工作中富于激情和热情,这样才能将实验室的功能和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作为实验室的分管领导更要有创新理念,要安排实验室人员到兄弟院校、到实验设备展销会、相关实验室管理培训会、甚至要到煤矿一线进行参观学习,了解现场的科技进步和实际需求,更好地做好实验室的设备更新换代和搭建起新技术的实验平台,以便更好地为高校的实践教学和培养煤炭行业以及社会急需的创新人才提供条件;同时,实验室人员观念要与时俱进,要有开放思想,创新管理意识,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自己练好内功,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做到创新管理,有向管理要效益的理念,才能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营造实验室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大家在和谐的科研文化氛围中,碰撞出实践创新的火花,研究出创新成果,服务于社会。

2.加強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实验室的设备以及管理都非常到位,这时需要实验教师让这些不动的设备和技术转起来,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就必须加强,实验教师要有能力利用新设备、新技术开发新的实验,引导学生创新实践,不能只停留于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加强实验教师引进和培训工作,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制度,建立引入机制和优胜劣汰机制,使教师有追求的压力和动力,提高实验教师业务水平,为创新人才培养配备最优秀的师资,实验教师同样肩负着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有些人认为实验教师无足轻重,不像理论课教师那么重要,这是一种大错特错的想法,实验教师和理论教师同样重要,在高校一定要将两类教师放在同等位置去培养,对实验教师的鼓励政策还要加强,让实验教师有更大的热情去开发新实验,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

三、加强实验室开放建设,营造创新氛围和搭建实践平台

培养实践创新人才,实验室开放是大势所趋,目前实验室基本都实现了开放,但开放的程度还远远不够,还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实验室开放不是实验室的门开了就是开放,要全方位做到开放,领导、管理人员、实验教师、学生等的理念也要开放,开放空间、时间、内容等,做到全面开放。

1.建立开放管理系统。目前实验室已基本实现门禁系统管理,省级以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本都有独立的网站,基本都已实现开放管理,并有开放管理系统,实现了实验室预约、实验器材预约等功能,但还没有达到全覆盖,全部实验教学中心都应加强网站开发建设,实现全面开放系统管理;作为煤炭行业高校实验室还应设有专门的煤炭行业类科研项目,以便让学生通过科研创新项目的训练,来了解煤炭行业的发展形势,为煤炭行业培养创新型人才打下基础。全校实验室都要以国家级示范实验教学中心为标杆,以示范中心的要求标准全面加强实验室开放管理。在开放时间、地点的同时,还有内容的开放,学校设立了开放实验基金项目,项目运行效果良好,在这类项目中注重引入煤炭行业项目,引导学生更多地了解本行业发展状态,为煤炭行业培养创新人才。

2.人才开放,实行流动编制和淘汰机制。人才开放、流动自由是实验室保持创新活力的重要措施。实验室不单单是为学校的师生服务,还要积极实现对外开放,吸引煤矿企业科技项目进入实验室,充分利用高校实验资源,与企业合作,吸收企业优秀科技人员进入实验室担任实验指导教师,加强校内外人才流动,互补所需,激励校内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才能胜任实验指导工作,否则,也将面临被转岗或被淘汰的情况。

目前国家对实验室建设投入较大,实验室条件相对比较优越,一定要加强实验室开放建设管理,使实验室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为煤炭行业乃至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四、加强实验室内涵建设,培养煤炭行业创新人才

实验室必须加强内涵建设,必须有实实在在的内涵来与逐步改善的良好环境相适应,以适应新时期国家能源革命战略和煤炭能源人才需求。

1.创新实验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了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煤炭工业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必须强化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通过实验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方法、手段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且让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能力和潜质得到最大发挥,围绕这个指导思想,我校在培养方案中创新构建了“基础课实验训练→专业课实验或课程设计→综合模拟训练→各类设计竞赛活动(课外)→创新创业实践→毕业设计”的实践教学体系。一些實验教学中心还构建了体现实验室特色功能的实验教学体系,使学生潜质和个性化创新能力得到最大化释放。

2.创新实验内容,为煤炭行业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作为煤炭高校的实验室,实验内容除了满足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外,还要将额外时间空间充分利用,积极开发新的实验项目,创新实验内容。一是对培养方案规定的实验的巩固和延伸;二是结合行业发展、社会需要,将煤炭行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带到实验室进行实验研究,利用“互联网+”与大数据的优势,将煤炭企业的经典案例与可获得的数据进行不同实验项目的研究,为缓解当前煤炭形势发挥应有的作用;三是开发综合性实验项目,将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现在实验室不再是单一学科实验室,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开放功能,共享实验室资源,创新实验内容,为煤炭行业培养创新人才。

五、结束语

作为煤炭高校的实验室,在现有优质资源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实验室全方位建设,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对培养煤炭行业创新人才的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提高实验室整体水平,向煤炭行业乃至全社会培养创新人才,也让实验室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浪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应是我们长期坚持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戴克林.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7):32-35.

Enforcing the Laboratory in University Construction to Cultivate the Coal Industry Innovation Talents

YU Ze

(School of Management,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Xuzhou,Jiangsu 221116,China)

Abstract:Combining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laboratory in coal universities,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the coal industry innovation talents. From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laboratory teachers,opening laboratory and laboratory connotation,etc.,to explore coal industry innovative talents cultivation measures.

Key words:laboratory in university;construction of open laboratory;connotation construction;coal industry;innovation talents

猜你喜欢

高校实验室内涵建设创新人才
高校引智工作机制建设研究
高校实验室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构建分析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系统论视域下的高校实验室发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