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港普通話研習社:推動普通話教學行動先行者

2017-08-18廖群嚴尤艶琴

华人经济 2017年6期
关键词:教學發展香港

廖群嚴 尤艶琴

社團簡介

香港普通話研習社(香港特區政府認可之公共性質慈善機構及辦學團體)創立於1976年,以推廣普通話為宗旨,希望通過共同努力,達致“天下華人是一家,人人都說普通話”。40多年來向約40萬人次的香港人教授普通話,更於2001年順利申辦“香港普通話研習社科技創意小學”,成為香港少數全面推行“普通話教中文”的學校之一。

現今,冼錦維先生擔任香港普通話研習社理事會主席,許耀賜先生擔任監事會主席,麥淦渠先生擔任理事會副主席。

因深懷着一份濃厚的家國情懷、民族情感,早在40多年前,一批香港年輕人自覺自發地成立了——香港普通話研習社,成為香港推動普通話教學行動的先行者。40多年來,他們為約40萬人次的香港人教授普通話,更於2001年順利申辦“香港普通話研習社科技創意小學”,成為香港少數全面推行“普通話教中文”的學校之一。如今,在普通話學習熱潮日益式微的形勢之下,他們更是大力倡導,希望達成“天下華人是一家,人人都說普通話”的願景,為香港的未來發展增加一份推動力。

呼籲普通話得到政府和市民重視

在由香港普通話研習社發出的一份《香港推廣普通話建議書》中,承載着一份沉甸甸的期望,承載着一份濃濃的國家民族情感。

“普通話是中華民族的共同語言,每一個中國人都要學會普通話。”《建議書》的第一句話即道出了他們鮮明的立場,並且指出,“在今年5月舉行的《基本法》實施20周年座談會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強調:‘牢固樹立國家觀念是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實施的核心要求,離開了這個基本前提,一切都無從談起。本社認為,香港特區政府應大力推廣普通話,以消除語言的隔閡,讓香港人接受中國人的身份。”

為何香港普通話研習社會發出這樣一份心情急切的建議書?

縱觀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中國國力不斷增強,不少外國人都以學習普通話為榮,而觀之現在的香港,當地學習普通話的熱情卻不高,相比回歸時期還出現了退潮,在這種形勢之下,作為香港推動普通話教學行動先行者——香港普通話研習社一眾人士看在眼裹,急在心中。“‘一帶一路為香港帶來了空間機遇,將為香港成功實現第三次經濟轉型提供巨大動力。香港在其中可以發揮‘超級聯繫人作用,與‘一帶一路沿綫經濟體互補所需。而這,需要香港人熟練掌握普通話,才能更好地進行溝通聯繫。”

香港的發展離不開祖國的發展,如果連祖國的大發展都融入不了,那談何發展呢?為此,香港普通話研習社提出切實建議:

“建議香港特區政府設立‘推廣普通話辦公室,員賣有關事宜,此外,國家機構和企業的駐港辦事處,也可協助在香港推廣普通話。”

香港普通話研習社認為,推動普通話教學行動是自上而下的全員運動,首先要在公務員當中大力普及,例如在公務員綜合招聘考試中加入普通話考核;其次在教育領域普及,例如加入普通話能力考核、中小學學校推行“普通話教授中文”;再者呼籲國企駐港機構聘用員工時,要求對方擁有良好的普通話水平……一系列措施有力推行,從而保證普通話在香港社會具有良好的推進作用,形成很好的學習和使用氛圍。

天下華人是一家,人人都說普通話

為實現在香港推廣普通話的長遠目標,1976年,香港普通話研習社成立,最初,該社由一個只有七名委員的工作委員會員責統籌,成員有:譚兆璋、許耀賜、張家城、梁瑞堂、曾慶慧、梁復興、李秀卿、鄧錦華、羅南華和史麗雲。這批成員,創造了香港推廣普通話的歷史。

1995年,香港普通話研習社轉為非牟利慈善社團,所有成員都是義務工作,而做的事卻是一件心繫國家的大事。今日,擔任監事會主席的許耀賜先生介绍,在香港普通話研習社的每一位成員心中,都有一種深深的中華情結和愛國情懷,大家為着“天下華人是一家,人人都說普通話”追一辦社宗旨走到了一起,身肩一份推普的責任。

香港普通話研習社成立四十多年來,矢志不渝地追求這一目標,從昔日只有幾位成員的小社團,散發出無窮的力量,在2001年創辦了香港普通話研習社科技創意小學,擁有數十個班級,將推普工作成功延續至基礎教育;之後又將推普工作延伸至學前教育,滲透到教育事業的方方面面。

由於香港是英殖民地,又處粵方言區,而且回歸以後政府推普力度不大,使得普通話在香港社會不受重視,因而在香港推普可謂是困難重重,任重而道逵。但是為了给學員提供有利的學習環境,香港普通話研習社可謂是不遣餘力,不惜整合各種資源,創辦了“普通話活動中心”,以興趣為先導,成立合唱團、朗誦組、暢談組、青苗組、樂韻組等多個實用性強的小組,定期舉行活動,寓教於樂,令學員們在學中練習,在學中進步。至今為止,香港普通話研習社堅定信念,通過不懈的努力,為香港社會培養了超過四十萬人次的普通話人才,意義深遠。

經香港普通話研習社主席冼錦維先生介绍,香港普通話研習社所用到的普通話教材《普通話》都是該社自己編寫的,這在當時是一套非常暢銷的成人學習普通話教材。為與時俱進,更好地服務學員,當前已出版到第三版了。

九州共語,四海同音

1977年,香港普通話研習社共開辦了64個普通話班;1978年主辦了第一届香港國語朗誦比賽;1986年出版香港唯一的一份推普報纸《香港漢語拼音報》,同年聯合出版普通話《小學課本》一、二、三冊;1987年出版香港唯一一份推普雜誌《普通話季刊》,同時設立普通話教學中心;1989年主辦全港大型推普活動“推普節”;2001年舉辦香港第一屆“普通話日”;2003年聯合舉辦“普通話嘉年華”,上萬名市民參與活動……伴随着香港普通話研習社成長的腳步,也讓我們欣喜地看到,一個又一個的香港人在學習普通話上獲益。

“香港普通話研習社推普四十載,任重路遠無懼障礙;全力以赴錢財不計,默默耕耘苗圃漸開;譽滿香江蜚聲中外,桃李滿門高歌唱彩。”來自香港普通話研習社青苗組一位學員的深情告白,正說出了許多學員的共同心聲。

當前世界,随着國内經濟的發展,國力的增強,文化交流的廣泛,越來越多的外國人熱衷於學習漢字和普通話。自香港回歸20年以後的今天,走在香港大街小巷,人們發現,香港說普通話也逐漸形成潮流。作為香港普通話研習社的成員,見到此情此景更是欣慰:“語言是根植於民族靈魂和血脈間的文化符號,對於培育民族精神,孕育民族情結弘揚民族文化有着極強的凝聚和教化作用,香港人更應學好普通話。”他們深知,推普的路還很長,每一步都必須扎實方能更上層樓。

未來,香港普通話研習社仍將秉承“天下華人是一家,人人都說普通話”的辦社宗旨,繼續做好推普工作;也同時希望香港政府能更重視推普工作,令香港民眾對普通話有更深刻的認識,共同走好振興民族、中華崛起之路。最後,以香港普通話研習社成立四十周年之際的麥淦渠先生在其《四十年推普路》演說中的一句總結感想為本文結語:

說好普通話,連接世界;推廣共同語,情繫中華。

猜你喜欢

教學發展香港
外研版Book1 Module 3 My First Ride on a Train P2 Reading and Vocabulary By Zhang lijun
Unit4.let’s eat教学反思
27《鱼游到纸上》
类比联想 发展思维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发展中的怀化学院
参变分离之后
香港ifc商场
開闢發展新境界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