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抢险救灾新闻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2017-08-18郭海涌
文/郭海涌
搞好抢险救灾新闻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文/郭海涌
近年来,各地多次遭受洪水、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认真搞好抢险救灾新闻报道工作,对及时传达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的决策指示,坚定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与抢险官兵并肩奋战、众志成城、克难攻坚的决心,展现中华民族大家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光荣传统,为圆满完成救灾任务、克难排险、战胜自然灾害险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抢险救灾报道几点经验,供大家参考。
快速反应抢占先机,第一时间传播灾害救援进程
抢险救灾事件万众瞩目,灾害发生,以最快的时间,高效组织好抢险救援报道,不但能稳定人心、鼓舞士气,激发人民战胜自然灾害的决心,而且能大力提升媒体传播影响力、提升媒体知名度。具体需要做到“三个加强”。
加强抢险救灾新闻宣传组织建设。要在媒体内部成立抢险救灾应急新闻宣传小组。媒体领导担任小组长,组员一般由身体强健、反应敏捷的记者组成。平时经常进行抢险救援应急报道训练,定期检查摄像机、照相机、笔记本电脑等新闻装备运用情况,发现故障立即维修排除,常用电池和备用电池及时充电,确保一有灾情,立即取上装备奔赴前线。灾情发生,要专门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要求,明确宣传原则、责任分工、报道重点和宣传纪律,前方和后方要有人专门负责,确保新闻宣传工作落到实处。
加强和一线救援人员的密切沟通。抢险救援因为客观条件限制,媒体到达现场时间一般比当地政府和救援人员晚。与现场政府领导和救援人员电话连线报道抢险救援情况,成为各家媒体进行抢险报道常用模式。今年6月24日茂县山体塌方救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先后多次与武警阿坝支队茂县中队中队长王用波和政治指导员张进先连线,向全国报道救援情况。因此,必须加强和各级救援一线人员密切沟通,及时准确报道救援情况。在连线和采访时,要把握三点。一是要提前沟通,和接受连线采访的救援人员商定采访要点,有的放矢传播救援信息。二是要多点多人连线,尽力和当地政府领导、救援指挥员等掌握全面情况的人连线、丰富传播内容,尤其是一些灾情重、范围广的灾害、更要多点连线。三是连线采访要简明扼要、真实客观、主要连线采访怎样开展救援情况,适当采访介绍灾害发生原因和伤亡具体情况。因灾害原因和伤亡人数要进行认真评估后才能确定,若介绍不准确容易引发社会恐慌和谣言。
加强与救援一线业余报道人员联系。灾害救援报道由于突发性强,救援第一时间的感人画面和资料,要依靠基层干部群众和现场救援人员采写拍摄。现在,基层乡镇干部群众的救援官兵都有同步拍摄传播视频的智能手机,有的还有较为先进的摄像机和照相机,这些设备为基层快速组织抢险救灾新闻报道提供了优势。要鼓励基层干部群众和救援官兵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第一时间拍摄下灾害发生的珍贵画面,对提供珍贵素材的还可以给予一定奖励。如2016年和今年南方各地抗洪,很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画面,都是当地干部和群众用手机拍摄的。2016年7月抗洪期间在全国产生强烈反响的武警安徽总队一支队战士焦磊“抗洪抢险中的美丽大脚”图片,就是该支队后勤处副处长张广州在深夜查铺时发现拍摄的。武警水电部队四支队七中队官兵抢险风采组图“太阳授予橄榄绿的勋章”,也是和战士们并肩战斗的该中队指导员赵洪虎拍摄的。这些新闻带着抗洪一线的泥土、带着官兵的汗水,非常真实感人。因此,发挥现场救援人员优势,抢发一线珍贵图片和视频,值得各家媒体在抢险救灾新闻宣传时认真借鉴和推广。
抢险救灾新闻宣传时间紧迫,必须建立完善通畅的新闻报道网络,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才能全方位全场景宣传救援感人事迹。具体需要注重做好三个方面沟通协调。
一是及时向上级宣传部门汇报请示。抢险救灾新闻宣传的政治性、政策性、敏感性很强,特别是灾情较重和范围较广的灾害报道,中宣部和各省市宣传部都会有专人负责,全面指导媒体搞好救灾报道。各家媒体要及时与上级宣传部门汇报沟通,了解中央关于救灾新闻宣传的政策要求,准确把握宣传的政治方向。要及时汇报救灾新闻情况,争取上级宣传部门具体指导和大力支持,按上级指示制定宣传报道计划,从而确保新闻宣传始终围绕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救灾方针、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展开。
二是积极和各路救援部队密切协作。灾害救援,人民军队是主力军,各路部队云集现场,一路部队就是一个宣传阵地。抢险救援是公开的军事行动,一般不涉及秘密,要主动积极和部队密切协作,争取到部队采访。若有条件的话可和部队一起行动,既能挖掘到很多珍贵新闻,而且随部队一起行动,还有安全上的保障。如今年6月南方各地抗洪报道,中央电视台记者就一直随部队采访。记者成为“随军记者”后,和官兵一起抢险救援,了解了人民军队抢险救灾中的大量感人事迹,采写播发出大批高质量救援报道,有力提升了抢险救援宣传效应。
畅通渠道密切沟通,全方位全场景宣传救援一线感人事迹
2017年7月10日,湖南总队岳阳支队官兵在抗洪大堤上庄严宣誓 杨宁摄
三是分步组织报道重点和亮点。灾情突发阶段:可重点宣传报道政府和军队如何闻令而动展开救援。现场展开救援阶段:可重点报道怎样救援、救出多少灾民情况等。现场全方位救援阶段:可突出宣传救援人员不畏艰难、连续奋战、舍生忘死的英雄品格。初步完成任务阶段:可突出报道党员领导干部身先士卒,危难时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等先进典型事迹。任务基本完成阶段:可报道灾区灾后重建、灾区鱼水情深等事迹。通过把握各个阶段宣传重点,稳步保持抢险救灾宣传的节奏和层次,全面客观有序地展示抢险救灾情况,起到鼓舞人心、凝聚力量的作用。
科学组织提高效率,高效发挥一切宣传资源效用扩大宣传战果
组织协调抢险救灾新闻宣传,如同指挥救援一样,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高效发挥一切宣传资源的效用,扩大宣传战果,具体要注重抓好三方面组织和统筹。
一是合力分工,科学部署报道力量。要采取前方和后方联合作战的方法,打好“组合拳”“团体仗”。各家媒体可将报道力量分为前方和后方两部分,前方记者负责采写新闻故事、拍摄视频和图片,迅速传回后方编辑部。编辑部设立24小时新闻值班,负责稿件的深加工和传输。特别是一些范围广、面积大的灾害救援,要关注全国各地救援情况,与上级宣传部门和各媒体密切联系,结合上级要求和媒体策划,有重点采写稿件。在报道内容上,前方一般采用短平快方式,侧重采写突发的、鲜活的新闻事实。后方全面掌握救灾信息,对前方传来的新闻素材进行深加工,编辑撰写全局性的新闻通讯、启示性的深度报道和新闻评论,通过前方和后方的协同配合,确保抢险救灾宣传的高质量。
二是精心策划,搞好先进典型宣传。抢险现场,会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人物,要对典型线索进行重点采写。如2016年7月的抗洪抢险新闻宣传中,《人民日报》专门开设了《抗洪一线的共产党员专栏》,推出一系列感人至深的抗洪先进典型。2016年7月10日要闻版刊发的《英雄在哪里?我们等你回家》推出三名抗洪英雄战士的典型:东部战区陆军某团在福建闽清县三溪乡抗洪抢险时,突发山体滑坡被泥石流卷入江中。班长刘景泰牺牲,战士林边建、涂仁兵脱险出院后,又回到抗洪一线战斗。2016年7月25日要闻版刊发的《倒在抗洪一线的年轻 “老兵”刘安军》推出一个当代年轻共产党员典型:7月1日,安徽省和县退伍战士刘安军得知家乡汪家圩堤出现长达百米的漫堤险情,主动参加党员抢险突击队。连续战斗十一个日夜。13日凌晨,因过度劳累,年仅33岁的刘安军心脏停止跳动。7月23日推出的湖北监利村干部朱同宝,也是一个感人的农村干部党员典型:连续一个多星期堆沙包、巡堤,朱同宝不幸落水牺牲。当村民把他从水底捞起来时,他的双手仍然保持着搬运沙包的姿势。这些典型报道广泛传播后,在全国产生强烈反响,树立了新时期共产党员为人民利益奋勇冲锋、勇于牺牲奉献的感人形象,得到了普遍好评,感动了千万人,大大增强了典型宣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三是认真搞好策划,发挥各类媒体传播优势。要用好各媒体网络和微信公众号,发挥新媒体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图表为一体的报道优势,同步报道救灾最新动态,直观展示救援人员舍生忘死援助受灾群众的感人场面,为受众提供全景式、立体化的报道,增强宣传的时效性和冲击力。要搞好纸质媒体的深度报道,如《人民日报》2016年7月刊发的一系列报道《冲,我们是人民子弟兵》《把每一位乡亲的安危放心上》《抢险搏风击浪,救灾有勇有谋》《风雨中筑起不垮的堤坝》。今年7月又开设《两学一做:抗洪救灾榜样》专栏,刊发了《湖南各地党员干部奋战在防汛抗洪一线——洪水不退,就把家安在河堤上》《广西广大党员干部抢险总在最前面——他们是最靠得住的人》《江西党员干部坚守防汛抗洪一线——面对危险就应该冲在前面》等系列报道,策划周密、选题精准,堪称抢险救援的精品,不但充分展示救援一线共产党员的英勇风采,而且深度阐释了党员群体在抗洪战场铸就忠诚信念、诠释使命担当、传承红色血脉的精神源泉,既是新闻宣传,又是生动教材。要用好期刊等媒体,全面展示救灾事迹。期刊准备时间长,出版的往往是精品力作,要积极出好专刊,全面提升提升宣传效果。如《中国武警》杂志2016年7期刊出《波涛汹涌,又见橄榄绿奋勇冲锋》《抗洪一线的最美瞬间》《把人民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把满腔忠诚献给党》等专题报道。今年7月又刊发《风雨中,护卫人民的钢铁堤坝》《灾难面前,挺起军人的脊梁》等专题报道,这些专题专版报道素材全面、故事生动、图文并茂、生动鲜活,很多部队和院校把这些专题报道作为教材,组织大家认真学习。对进一步深入宣扬先进事迹、传承优良传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了积极作用。
作者系人民武警出版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