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崔灿灿:努力把球踢进球门

2017-08-17李欣芮

商界·时尚 2017年8期
关键词:策划人前卫策展

李欣芮

独立策展人是20世纪70年代前后在西方兴起的一种职业。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本土独立策展人的形成期。我的策展没有特别特定的想法,最重要的一点是随着我的认识和经验的变化而变化。人既不能重复自己,也不能让别人定义自己,我不希望自己成为被规划的策划人。

细节决定品质

每个策展人有自己的方法,有人可能用几年的时间去做一个展览的研究和实践,做出一个可以反复琢磨的重要展览;有人只需要拉到一笔巨额的经费,把声势做大,大牌请够,宣传铺天盖地,也可以做出一个重要的展览。至于这个展览在未来的价值,我们谁说了都不算,我们只能努力去表达我们所认为最好的。我只能做好自己的工作,不浪费时间,努力把球踢进门去,至于踢的动作是否重要,是否好看,我无暇顾及。

策展人很重要的一个作用是把控展览的各个方面,调动艺术家和所有资源,把内容集中进行表现。我认为一个展览是由许多细节构成的,对于一个策划人来说,把这些细节做好了才是一个成功的展览;如果每一个细节减去0.5分,也许这个展览就不及格了。如果一个展览细节出了问题,整个品质就会下降。把细节做好,才是一个好展览,一个可以传播、保留的展览。

一石激起千层浪

我是一个激进派,不喜欢做勘定边界的事情。所以我觉得第一步就是,要有挑战,拒绝对自己定义,没有挑战的事儿我不会去选择。第二步是试图把展览做成公众议题,甚至激起文化争执,不是为了给某个圈子中的特定人群观看,而是要观照整个文化形态,不断抛出问题。我希望做“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那个投石者,只有展览作为公共话题形成讨论了,人们才能借此厘清自我、辨析他人。

策划人在面对不同艺术家、不同语境、不同问题的时候,使用的展览方式是不同的。碧山是近几年比较有影响的乡村建设项目,这是知识分子的乌托邦,是知识分子延续乡村生长的项目。在这个项目里,他们邀请我做当地一个业余画家的展览,7月15日开幕的“向日葵下的拖拉机:丁牧儿个展”。展览需要有针对性,然后对艺术家量身定制。将所有问题衔接、调研、分析、比对、再制作,最后将所有东西混在一起,重新展现在公众面前。

面对一地鸡毛

很多时候我其实并不在乎别人怎么想怎么看,我在乎的就两件事:第一件是,我对自己做的事情兴趣是不是浓厚;第二件就是品质。品质是每个人对自己的要求。当我做一个事情时,还是会努力把它做好,認真去接触、学习不同的东西。

就像冯琳个展“绝望的主妇”。冯琳很有趣的一个地方是,她的问题来源于生活,又重新回馈给生活。她用了四年时间,来探讨她的家庭和个人生活,这样一个展览落脚点是探讨现实问题:一个人该如何面对一地鸡毛一一生活中琐碎而具体的争执?冯琳对她老公有饱满的情感,她渴望拥有一切却又无法企及时,用她的生活做出了艺术回应。这个展览最核心的问题是探讨艺术和生活的边界是什么。

打破固有逻辑

我们知道很多展览集中在北上广以及其他国际化的城市,或者文艺青年的聚集地。但我会想在中国碧山,一个缺乏现代文化基础和前卫氛围的古老乡村里面,在这里做艺术展该展什么,该如何跟村民交流,和当地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我们希望艺术不仅存在于那些大城市,更能进入各种人的生活、现实,而不仅仅是中产阶级的游戏。

艺术是改变商业的趣味,艺术必须打破现有的商业逻辑,创造新的趣味、新的审美,重新思考对商业的认识。艺术是这个系统中最核心的生产力。艺术不是为商业服务,艺术会提供各种可能性资源,资源却是商业自己去选择。我们只提供前卫前沿的文化,提供未来可能成为商业系统中一部分的东西。所以为什么艺术有时候要与商业保持一定的警惕呢?因为只有与商业保持距离,才可能具有自主性,才可能独立,才可能真正做到前卫,才可能不被市场系统所控制,才可能超越利益化的现实。

猜你喜欢

策划人前卫策展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
乳房炎专题
关于策展
相约冬奥高质量电力助跑
2017 艺术策展人
关于将“curator”统一翻译为“策展人”的建议
中西方博物馆策展人(curator)制度浅析
“前卫老头”刘基灿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卫
对48届威尼斯双年展策划人哈若德.兹曼的访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