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农业有望成下一个创业风口
2017-08-17王方
王方
时下最火的经济热词莫过于“共享”。出门在外,累了可以骑共享单车、电动车,手机电量不足时可以共享充电宝,下雨了也不用担心,还有共享雨伞。如今,农业领域也试水了共享模式,如土地共享连接了城乡消费,农机共享减轻了农民负担等。
人们对高品质、个性化农产品和田园生活需求增加,现代农业新业态对农业资源提出了新要求。未来,推动“互联网+农业”融合,盘活闲置农业资源,让共享经济理念真正融入现代化农业发展之中,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企业篇:共享,不止一粒米
“让农田发挥最好的作用,是把它们共享出去。”2014年,艾米诞生于广州。艾米会联合创始人兼CEO唐飞发起了定制共享农场服务运营平台——艾米会,并首次提出共享农场理念和运营模式。
唐飞解释道,所谓“共享农场”,简单来讲就是他们把闲置的农田整合起来,经过专业规划改造成农场,统一管理,所有人都可以使用它。“只要你使用了艾米的‘共享农场,就可以在不同的农场体验你想要的生活”。
想要的生活,是食材的安全还是田园的归属?在艾米农场,这都可以实现。艾米农场采用会员制和订单式农业。城市家庭只需要在线下单,认购农场成为会员,艾米农场即为其配置种植专属管家和服务专属管家。
所有的种植、生产、服务过程全部由共享农场来组织和管理。也就是说,不必拥有土地,不必亲自种田,就可以和众多城市家庭共同拥有属于自家的定制农场,获得农场种植的安全、新鲜的胚芽米。当然,会员也可以亲自下田体验水稻的插秧、种植、收割等过程。
几分田地,一处小院。过去大多数城市家庭无法实现的私家田园梦,通过共享经济也成为可能。以会员家庭为单位,邀三五知己,在艾米“像农场主一样生活”,让生活慢下来,体验自然成长的快乐。
“一方面让城市家庭吃上生态、环保、无污染的健康主粮,匹配更好的乡村优质资源;另一方面,让荒芜的稻田重新种上水稻,为农民创收,改变农业不挣钱的局面,让乡村恢复往日的美好。”唐飞说。
在生产端,不用农药、不用化肥,放鸭子下田,引入赤眼蜂,搭建生态链系统……艾米农场组建专业种植专家团队,雇用农民按照统一有机標准种植艾米胚芽米。唐飞介绍,过去农民自己种地,年收入大概2万元。而加入艾米农场,每户农民负责20~30亩地,年收入一般在10万元左右。
广东从化、清远、增城,3个农场、2500多个会员,艾米规模扩大了,但始终坚持定制化,按需生产,坚持自己的标准,不接受任何采购或加盟模式。增城艾米小镇今年7月1日启动,艾米规划在这里把有机胚芽米+当地物产+乡村手工艺+乡村休闲旅游一、二、三产业融合打造成第六产业。
此外,艾米推出闲置农田托管计划,成为首个定制共享农场服务运营商,面向全国范围接受相关地方政府、合作社、乡村旅游度假项目、特色小镇等单位的闲置优质农田托管申请。经过环境审核后的农田,将会由艾米统一建设,搭配艾米有机稻田+智能硬件系统,成为艾米共享农场的一员,共享全国不同产地的健康胚芽米和不同风土人情的生活方式。
唐飞介绍,艾米目前已收到来自全国132个农田托管申请,涉及8个省,位于云南、湖北和东北的3个项目已列入今年的发展计划。
政府篇:我在海南有农庄
今年3月,海南省委副书记李军主持召开的“我在海南有农庄”专题会议,首次让公众知晓了该省正在推进的一项大事:海南省2017年“三农”的重点工作是推进“我在海南有农庄”专项行动。
2017年,财政部确定河北、海南等18个省份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鼓励在不违反农村综合改革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行政策规定的前提下,试点项目资金和项目管理具体政策由地方自行研究确定。
在海南省看来,入选全国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省份是一个机遇,适时提出“我在海南有农庄”专项行动,把“共享农庄”作为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一个抓手,希望以此培育农业新业态、推进美丽乡村和全域旅游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助力脱贫攻坚,打造“王牌”产业。
“我在海南有农庄”项目本质在于把海南优质的农庄资源实现共享,打造出一个个“共享农庄”。李军指出,“共享农庄”是农业经营的一种新形态,要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共享理念。
“共享不是占有,海南拥有绝佳的生态环境,可以让全国人民来共享资源,而共享农庄最大的卖点就是海南的生态环境和特色资源,我们需要打造新型的产业形态和产业经营体,来适应现代人的高端生活方式。”海南省农业厅副厅长赵咏望表示。
海南共享农庄将通过“互联网+现代农业”技术建设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为消费者提供土地租赁、托管代种、产品认养、自行耕种等多种形式的私人订制服务,满足中高收入家庭、“候鸟”群体等对海南热带水果、冬季瓜菜、特色畜禽的多元化、个性化、高端化消费需求。
眼下,海南农垦正紧锣密鼓地同步推进首批14家“共享农庄”示范点的规划设计和相关平台公司的组建。海南农垦控股集团共享农庄工作小组办公室相关责任人表示,各示范点普遍具有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以及一定的农业产业基础和土地资源。
除总体概念性规划和各自的具体规划外,建设组织构架也已明确,计划组建共享农庄建设的投资公司、管理公司,以及具体落实的开发公司。预计7月底完成规划设计,8月底完成开发公司组建,争取今年年底实现至少2家示范点投入试运营。
三亚首个共享农庄落户南田农场,建设内容分为生态种植基地(农业双创基地)、农垦新型社区、国际知名农业休闲旅游度假农庄等。
海南农垦控股集团副总经理王任飞表示,南田是海南农垦集团改革的一面旗帜,共享农庄是产业小镇与美丽乡村的中间体,也是美丽乡村的升级版,它们的区别在于建设主体不同,共享农庄有工商资本及社会资本的引入,盈利模式也会不一样。
脑洞篇:农业能共享什么
“所谓分享农业,就是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分享涉农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现代农业经济活动的总和。”在今年5月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峰会上,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张新红表示。
在他看来,发展分享农业的条件已经成熟,可以说分享农业即将迎来新的爆发点。从技术上看,网络、数据、智能手机、移动支付、现代物流技术的日益成熟完全可以支撑分享农业的发展。文化基础上,已经有很多人开始从城市走向农村。资金上,资本对于分享经济的热度没有降温。此外,国家战略明确把分享经济作为一个重点。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锡文表示,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要打开眼界,在满足市场新需求上下功夫。而艾米、海南的共享土地与其他农业资源正是以消费为核心,对农村的闲置或优质资源与城市需求之间进行最大化、最优化的重新匹配。
共享农场打通了乡村供应端和城市需求端,重塑了城乡联系,间接地缩减了城乡差距。不过,和共享单车相比,共享农场更为复杂。
“由于土地处于分散状态,不像自行车、雨伞等工业产品那样容易集中,所以共享农场这种形式发展得比较缓慢,需要一步一步去实施,进而形成一种模式。”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黄庆表示。
黄庆对艾米农场的有机种植进行了指导。他认为,通过共享农场模式把农业的其他功能进行挖掘利用,让市民享受农场带来的生态功能,这是将来农业发展的一个非常好的模式。他也建议,共享农场需要不断地完善农业生产的核心技术标准化作业流程。
“将来要把共享农场这种模式复制到全国,除了农业自身的技术创新、人才和资金储备之外,还要将金融业、服务业等各种要素引入农业中,形成多功能的复合型产业结合体。”黄庆补充道。
除了与消费端对接,农业自身生产领域的共享资源也有待挖掘,如一些农业机械并不是每个农户都有购买的实力和必要,在农忙时节可以租赁共享,我国目前多以农机合作社的形式提供這项服务。
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天亮合作社大院里停放着许多农业机械,高效植保机、节水喷灌机、130马力的拖拉机等,社员都可以用。合作社理事长赵军海告诉笔者,通过强化合作社内部机具生产管理调动,“农业生产从种、管、收到卖,实现全程一体化服务。”
张新红认为,分享农业可以分为几大类型:农田的分享,让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私家田园和农产品特供渠道;畜禽产品的分享,吃上自己家的放心肉;农机的分享,像滴滴一样叫来农机;资金的分享,不因缺钱误农时;农技的分享,所有的专家为所有的农民服务;劳务的分享,盘活农村劳动力资源;扶贫的分享,重新定义“精准扶贫”;房屋的分享,人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