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县:走特色之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2017-08-17本刊通讯员
■本刊通讯员 付 凯
宁县:走特色之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本刊通讯员 付 凯
宁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共辖14镇4乡,共有行政村257个,总人口56万,总面积2653平方公里,耕地100万亩。宁县农业资源丰富,是“陇东粮仓”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甘肃省重要的优质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和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近年来,宁县不断加强农业产业化培育力度,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特色农业,持续开发“苹果、草畜、瓜菜”三大特色产业,全县农业产业化、基地化布局初见成效。现代农业发展初见成效。据调查,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占总农户的6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收的55%以上来源于产业化经营,特色产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逐年提高。
宁县海拔860米至1760米,年降水量576毫米,平均气温8.7℃,无霜期170天,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土壤以较为肥沃的黑垆土、黄绵土为主,为果品、瓜菜等特色产业的适宜环境,全县已经形成了“塬面果、川区菜、山区畜”的产业开发格局。
在苹果产业上,宁县按照“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产业发展,以现代化方式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思路,以打造全国最大的矮化自根砧苹果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矮化自根砧苗木基地为目标,全力建设“五个十”(10万亩矮化密植园建设、10万亩幼龄丰产园建设、10万亩密闭园改造、10万吨冷链物流园建设、10万从业果农培训)工程。
全县现有果园面积45万亩,其中“海升模式”5万亩,挂果园面积27.2万亩,2016年底苹果总产量18.5万吨,产值12亿元,人均苹果纯收入1630元。建成万亩以上的乡镇12个,5000亩以上乡镇5个,千亩以上规模栽植示范村135个,10亩以上栽植大户18400多户。
在瓜菜产业方面,宁县以建设陇东优质无公害蔬菜基地为目标,持续抓了“两川”(城北河川、九龙川)的万亩设施瓜菜基地生产、“三线”(西长线、铜眉线、黄宁线)的高原夏菜和“四塬”(董志塬、春荣塬、宇村塬、早胜塬)的无公害西瓜生产。主推(日光温室、骨架大棚、钢架大棚、中小拱棚、地膜瓜菜)“五种模式”,集成推广了自动卷帘、棉被保温、温室膜面集雨节水、温室微喷系统等新材料;穴盘基质、苗床加温、无土栽培、立体密植、稼接换根等集约化育苗栽培新技术;初步实现了春提早、夏提质、秋延后、冬有菜,周年生产,四季有鲜的目标。
全县年均种植瓜菜22万亩以上,产值连续多年突破了亿元大关,瓜菜产业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345元。2016年全县种植瓜菜25.59万亩,其中设施瓜菜1.95万亩,高原夏菜9.94万亩,晚秋西瓜8.95万亩,特色瓜菜2万亩;建成千亩设施瓜菜示范点6处;建成千亩高原夏菜示范点3个;瓜菜总产达到54.48万吨,产值达8.3亿元。依托海升集团建成设施化草莓庄园1处500亩,填补了全国夏季草莓空白。
宁县的草畜产业按照“做好牛产业、做大羊产业、做强猪产业”的工作思路和“产业做强、规模做大、品牌做响、质量做优、链条做长、防疫做实、服务做好”的总体要求,不断提升草畜产业发展水平,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实现牧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总体目标。
目前,全县已形成了苹果、瓜菜及后续产品等为主的农产品贮藏、保鲜、加工体系。建办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1户,完成省市级龙头企业申报2个,检测9个,国家级龙头企业通达果汁有限公司在甘肃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实现了股权融资“零”的突破。全县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731个,其中资金合作社258个、产业合作社1473个,目前已认定部级合作社2个、省级10个、市级15个、县级41个,年组织推介销售瓜菜、果品等农副产品40多吨。
为全面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宁县将继续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加快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编辑:魏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