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行走的目的”

2017-08-16

华夏地理 2017年4期
关键词:山脊步道长距离

2015年5月底,阿帕拉契亚小径,从弗吉尼亚州进入西弗吉尼亚州。黄昏时刻,夕阳洒在原野上。

2013年你才22岁,当时并不具备太多户外经验时,为什么就选择了长距离徒步这个挑战?

直接原因是大学毕业前夕,刚好在网上看到有人要去走科罗拉多小径的“招兵帖”,一时冲动就联系了对方。根本原因其实很复杂,三成是年少气盛,万事都想尝试一下的好奇心;三成是对落基山脉及大自然的热爱;四成是对自我身份和价值的一种探索,对自己在宇宙间“本位”的一个质问吧。我是在中国教育下培养的“花朵”,从小到大没有接触过太多户外项目。17岁从中国到美国、从大城市到大自然、从应试教育到“放养”的体验式教育,这一切都开放了无数种可能。“并不具备太多经验”,恰恰就是最好的时机。

2014年和2015年,你连续两年走完4200公里的太平洋山脊(简称PCT),和3500公里的阿帕拉契亚小径(简称AT),在这两条长距离步道上,你经历的最大艰难分别是什么?

太平洋山脊和阿帕拉契亞分别位于美国的东部和西部,有着截然不同的风貌和脾性。太平洋山脊会经过美国西部最正宗的“荒野”:从沙漠到雪山,从河谷到草原,从温带雨林到高原山地。很奇怪的是,我在PCT上遇到的最大挑战不是孤独,而是用徒步的装备处理雪山攀登的经历。那时候每天早上用沸水把冻成冰棍的鞋子浇开,每天湿着脚淌过十几条小河,在高原雪域上看不见一个人。相比之下,阿帕拉契亚小径的自然环境较单一,但是人文风情浓厚。在AT上最大问题应该是对于“行走的目的”本身的探讨,有一段时间我甚至不知道自己走下去的动力是什么。

请问今年有什么最新徒步计划?作为跨文化的徒步者,你觉得美国国家步道文化能带给国内户外发展的启示又是什么?

今年的新徒步计划是走完4500公里长的大陆分水岭,再一次从墨西哥走到加拿大,在国境线的冰川国家公园举起中国国旗,完成“三重冠”的全部路线。美国的步道文化是基于它的“荒野文化”,这是美国人精神世界的一座基石。我国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都比美国丰富,而且户外产业的发展速度比美国更快。希望能够在软件(比如群众意识、无痕教育、行业规范等)方面也能取得与硬件相匹配的进步,并且能在未来十年通过政府的“一带一路”政策,把户外产业从“旅游开发”往“生态保护”方面拉动,为步道的开发创造一个良性循环的环境,这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努力。

猜你喜欢

山脊步道长距离
Saving the life of a wolf
海南省健身步道现状调查研究①
黄昏
山脊新能源
鹅卵石
步道砖掩饰不住此路的由来(外一首)
水锤防护措施在某长距离供水系统中的应用
支持长距离4K HDR传输 AudioQuest Pearl、 Forest、 Cinnamon HDMI线
西班牙
长距离多起伏输水管道爆管分析与防护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