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 富国强军的时代命题
2017-08-16华南
华南
在大国发展战略中,把握好安全与发展的黄金分割点,破解“大炮”与“黄油”矛盾,关乎大国崛起的前途命运
今年下半年,“北斗三号”首批卫星将迎来6到8颗的密集发射,预计将于2018年率先覆盖“一带一路”国家并提供基础服务,2020年前后全面建设覆盖全球的服务能力,进一步拓宽北斗的市场空间;作为一直以来的军民融合前沿阵地,今年5月5日,C919首飞成功。产业链涵盖中国大部分军机制造厂商;“神舟”飞天、“嫦娥探月”等大型国家工程,也都有力拉动了相关高端技术和产业的快速发展……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着眼于实现强军梦、中国梦,鲜明地提出了军民深度融合的时代命题,并将之上升为国家战略,开创了军民融合式发展新局面。2017年1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设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推动军事技术的民用转化,既能发挥军事科技对民用技术的孵化带动作用,又能使军事技术在转化运用中进入新境界,进而反哺军事技术研究和装备建设。
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举措
2015年,军民融合成为国家战略。同年3月12日,习近平在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把:“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6年3月,国防科工局《2016年国防科工局军民融合专项行动计划》发布,制定了军民融合政策制定方向,军民融合具体支持方向共计32条。
2016年7月,军民融合顶层文件《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印发,确定了军民融合的目标和基本原则。
2017年1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设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由习近平任主任。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是中央层面军民融合发展重大问题的决策和议事协调机构,统一领导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6月20日,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指出要加快形成多维一体、协同推进、跨越发展的新兴领域军民融合发展格局。2017年将是军民融合从浅度到深度融合过渡期,顶层设计已经搭建,细化文件和地方文件将持续催化。在大国发展战略中,把握好安全与发展的黄金分割点,破解“大炮”与“黄油”矛盾,关乎大国崛起的前途命运。
顶层设计方面,国防工业军民融合指导意见和军民融合“十三五”规划也有望在年内发布。据悉,今年有关部门将出台一揽子政策加速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设立军民融合产业基金,加快培育若干民参军骨干企业也在论证当中。
作为拥有“两弹摇篮”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为代表的国防科研院所18家,科技人员数量达21万的国防科研重地,绵阳创新资源富集,科技成果转化潜力巨大,一直处在军民融合探索前沿。如今绵阳已初步探索出“院所自转、军工自转、院企联转、民企参军”4种军民融合模式,并催生出长虹、九洲、利尔化学等一大批军民融合代表企业。随着时代发展,新的模式也被绵阳探索出来。通过引导和支持优势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防建设,岷山机电等20余家民品企业成功实现“民企参军”。以某增材制造技术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掌握着用镍基、钼基、钨基、钛合金等作为原材料的3D打印技术,产品线则包括了一系列军工装备,如今该公司已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二级保密资格,准备在军工产业中大展拳脚。“赶上了好时候,咱们民企也能‘参军了。”公司负责人说。
在国防大学教授姜鲁鸣看来,制定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国防建设在刺激增长、促进转型、增加就业、孵化高新技术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具有强大动能。“我国船舶制造业为什么在船舶载重吨总量上会超过韩国、日本而位居世界第一?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军用船舶业几十年的持续拉动。‘北斗系统为什么能产生数千亿元的产业带动效应?为什么能带动智能汽车、物联网、车联网等一批新业态?根源在于它对国民经济技术产业群所产生的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的带动效应。”
军民融合加速推进
军民深度融合是跨军地改革的重大任务,是一项国家战略。它反映了人民军队发展建设的优良传统,是党长期探索经济和国防建设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
自建军以来,我军就强调加强军民团结,实行人民战争。这是我军的力量源泉,是革命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就提出军民一致的原则。毛泽东指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即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就是实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位一体的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战争形态信息化、经济形态市场化、技术形态军民通用化的新的历史条件,提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战略思想,并把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
近期,从中央部委到地方,军民融合均在加速。7月24日,交通运输部党组中心组举行2017年第八次集体学习时明确表示,交通部要在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中走在前、做表率,其重点是“加快推进多种运输方式资源整合,加快交通运输军民融合改革创新步伐。”
地方上,7月19日,山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称,将建设军民融合成果交易中心和“山西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投资基金”。
在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各地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迅速,军民融合产值不断突破新高。根据地方政府官网数据显示,2016年,四川省军民融合产业收入达到2870亿元,军民融合产值达到6900亿元;湖南省军民融合产业收入846亿元,军民融合产值达到1800亿元;上海军民融合产业收入1300亿元,军民融合产值3800亿元;河北省军民融合产业收入1300亿元,军民融合产值2700亿元,平均增长6%-8%。
在现有机制改革方面,四川正大力推进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军工单位后勤社会化改革;引导优势民口企业与军工单位组建混合所有制企业,进一步简化军品市场准入程序。2016年以来,绵阳、成都先后制定了市级军民融合企业认定标准,分别认定了283家、238家军民融合企业,并通过财政、税收、金融等精准扶持和服务。2017年5月,四川省明確推广首批21条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经验成果,“军民融合企业认定标准和认定机制”就是其中之一。
姜鲁鸣认为,推进军民融合,关键在创新。要用创新思路推动军民融合,是把军队创新纳入国家创新体系,大力开展军民协同创新,全力推动理论、科技、管理、实践的创新,破解军民融合中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
军民融合离不开国家主导。推动军民融合,最重要的是用党和国家的意志贯彻力破解利益屏障,消除利益固化对军民融合发展的阻碍和隔断,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和国防两大建设的融合发展。
军民融合离不开市场运行。找到全局利益与各局部利益的相对均衡点,并从这个相对均衡点出发制定政策,采用包括市场方法在内的综合手段调节各主体关系,真正实现“要我融合”为“我要融合”。
军民融合离不开文化支撑。培养法制文化理念、军民融合理念和现代国防意识,使军民融合为社会接受和认同,从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本文部分内容来自新华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 张惠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