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质监测下的水资源保护问题分析

2017-08-16李坤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7年7期
关键词:水资源水质监测

□李坤

(河北省承德水文资源勘测局)

水质监测下的水资源保护问题分析

□李坤

(河北省承德水文资源勘测局)

针对水质监测工作与水资源保护,文章首先概述了监测密度较小且断面种类不全、监测条件差且方法单一、缺少信息服务系统等当前水质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水质监测对水资源保护起到的重要作用,最后根据水资源保护现状与远景预测结果,提出水质监测基本要求。旨在为确保水资源保护发挥预期效果,保护和恢复水环境提供可靠依据。

水质监测;水资源保护;作用;要求

0 引言

水环境质量主要是对水质实施不断监测得出的。而水质监测又是将江河湖库等水系作为核心对象,采取先进技术手段对水质能否满足国家标准进行测定的过程。对于水资源保护而言,水质监测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现围绕水质监测现状,深入分析水资源保护中水质监测起到的重要作用与基本要求,具体内容如下。

1 水质监测现状分析

1.1 监测密度较小且断面种类不全

就目前而言,我国大多水质监测站都是由地表水的监测站点构成的,作为自然界水系统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水与大气降水对应的水质监测还未能得到重视形成特定体系,全国多条河流中,设立水质监测站的河流不足6%,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当前我国水质监测存在密度较小且断面种类不全的实际问题。

1.2 监测条件差且方法单一

缺少水质实时监测与应急监测必须的装备和手段,未能拥有现场分析与动态调查等能力,在产生突发性污染事故以后,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而在具体的应急监测过程中,依然在使用传统的取样和试验方法,无法满足现阶段的资源管理需求。比如:采样工作人员为避免对水样时效性造成影响,每天都要连续工作17 h以上,并且还要在长达近百千米的沿线上奔波,极大增加了采样人员工作强度。

1.3 缺少信息服务系统

目前,全国各省市水质数据库还未完全建成,对于水质信息资源未能充分开发利用,空间数据和水环境状况等专业数据库的构建活动还没有如期开展。水质监测工作的数字化水平极低,导致现有的信息资源根本无法实现共享。此外,水质监测中的采样、信息传输与信息处理等方法十分落后,从监测现场进行取样,在实验室中进行分析大多由人工进行操作,监测数据依然沿用邮寄等极其落后的方式进行上报,不仅耗时较长,而且还容易发生问题。

2 水质监测主要作用

2.1 水质监测是水资源保护的重要基础

对于水质监测结果而言,通常使用具备特殊意义的数据进行表示,从水资源保护角度出发,水质监测是十分重要的基础,如果长时间对监测数据进行收集,就可以对水质污染来源、实际分布与变化规律等进行分析,从而作出趋势判断,为污染治理对策的制定以及有效强化水资源保护管理创造必要的基础条件。

2.2 对水资源质量变化分析有重要意义

就目前来看,常用的水质监测方法是定时定点对不同水系的水质进行监测,对于一般河流水系而言,采样的频率要求高于12次/a,每个月的中旬进行采样分析工作。由于水质监测工作是不断对某一水系的实际水质状况进行连续、动态监测,因此它能及时、准确的凸显出水环境的质量。与此同时,对于突发性的水质污染问题,应开展应急监测,为确保人们用水安全提供必须的信息。由此可见,水质监测工作对于水资源质量变化监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必须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

2.3 为决策的提出提供可靠依据

水质监测工作还能为政府机关合理开发、科学配置、有效节约、高水平利用、加强保护与治理水资源提供不可或缺的可靠依据。一般情况下,在对水资源实施调度与配置时,应掌握全面的水资源质量信息。以引黄济津工程为例,在调水时通过监测得知水质有恶化趋势,对此管理部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终止引黄工程,避免了输送污水现象的发生。

2.4 确保供水安全

对于水资源保护而言,其根本目的在于:第一,从近景角度讲,对水功能分区进行划分、设置重点保护区、强化水质监测、严控水域的纳污总量、确保水源地水质切实达到国家标准、抑制水环境不断恶化、快速恢复水系生态环境;第二,从远期角度讲,通过对水污染监控力度的不断加强,以及对现有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和优化配置,在确保水源水质满足国家要求的基础上,促使其他功能分区的水质也达到相应的标准。

饮用水的质量好坏和人们身体健康有着直接的关系。而水源区的水质监测与水资源保护工作则是切实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关键项目,强化水源水质监测与保护水资源是当前水利部门的首要任务。与此同时水利部门也提出:为保证水源地的水质安全,实现水质满足标准要求的目标,还要对水源水质的监测与长期动态监测予以强化。

3 水资源保护对于水质监测提出的实际要求

3.1 监测准确性

从质量的保证与控制角度分析,水质监测获取的数据可对水环境状况进行准确反映。理论上讲,由于数据不准确引起的问题要比缺少相关数据严重的多。为获取准确、可靠的水质监测数据,水利部门提出很多质量保障措施。想要实现获取可靠水质监测数据的目标,必须要全面贯彻执行有效的质量保证计划。只有在获取满足质量要求水质监测数据源的基础上,才可以正确引导人们对水生态环境进行认识、评价、管理和治理,摆脱传统意义上由于对水环境状态认识存在盲目性而引发的不良后果。由此可见,水质监测结果具有良好的准确性是做好水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前提。

3.2 监测实时性

监测信息实时性要求水质监测工作具备良好的瞬时监测与快速传输能力。目前在我国较为常见的瞬时水质监测系统主要有两种,分别为自动在线监测系统与移动应急监测系统。其中,自动在线监测系统是布置在水系断面上实施连续和自动监测的,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而移动应急监测系统主要为车载形式,可在移动的过程中快速进行污染监测,在应急性水质污染监测中较为常用。这两种监测方法获取的监测数据都具有良好的实时性,均能在第一时间判断水质状况。

图1 自动在线监测系统结构示意图

3.3 监测连续性

对于水质监测工作而言,同时一项连续且完整的系统过程,期间不能存在任何的随意性,否则必然会对监测质量造成影响。监测数据信息的连续性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水质监测的时间连续性,水质污染是一个渐变过程的结果,尽管水质状况的短时间变化不具稳定性,但通过对众多资源的分析可知水质变化往往存在一定规律和特征,任何形式的水质监测中断,都会对监测信息数据的完整性与内在规律造成不利影响;其次,水质监测的空间连续性,从河流等水系的上游至下游,对整个水系实际水质状况都要有完整、具体的监测体系,否则即便可以获取监测信息,也是无法为水资源保护工作提供可靠依据的。

4 总结

当前水质监测工作还存在监测密度较小、断面种类不全、监测条件差、监测方法单一、缺少信息服务系统等问题,实际监测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对于水资源保护工作而言,水质监测主要具有以下作用:水质监测是水资源保护的重要基础、对水资源质量的变化进行监测、为决策的提出提供可靠依据、确保供水安全。

在水生态环境日益改变的局势下,为更好满足水资源保护需求,水质监测工作必须具有极高的准确性、实时性与连续性。

[1]尹魁浩,翁立达.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领域中的应用[J].水资源保护,2015,10(1):10-14+45.

[2]张海军.水资源保护监测存在问题及建设初探[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6,12(3):40-43.

[3]郑国臣,李青山,范晓娜.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监控体系建设实践[J].水资源保护,2016,11(4):45-48+54.

TV213.4

B

1673-8853(2017)07-0030-02

2017-05-10

编辑:刘青

李坤,(1980.8-),女,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是水文水资源。

猜你喜欢

水资源水质监测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关于水质监测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一月冬棚养虾常见水质浑浊,要如何解决?这9大原因及处理方法你要知晓
这条鱼供不应求!虾蟹养殖户、垂钓者的最爱,不用投喂,还能净化水质
图像识别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