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017-08-15申世迈
申世迈
【摘 要】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是要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小学阶段,实践操作活动是数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生探究新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的动手操作已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是课改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为此,操作活动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动手操作,能有效提高学生数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动手操作能力;能力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引导学生通过操作真正掌握理解知识,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形象的物体的知识;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增强亲自探究的欲望,从而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变“学会”为“会学”;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一、课前收集信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习惯
1.收集有关信息,获得感性认识
教师要善于跳出教材,能巧妙组织教材,把知识教给学生,把学生教“活”。把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摆在学生面前,让其观察生活,搜集信息,这样才能有效的激发其认知冲突,促使他们自主地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百分率”這一内容时,不把书上的发芽率、成活率等例题搬到课堂上直接向学生讲解,而木的成活率、树木的合格率、种子的发芽率等等,并深入到社会生活,询问这此百分率在实际生活中是怎样应用的。通过收集信息,使学生对“百分率”有了感性认识,对新课不再陌生,能轻松地接受各种新知识。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并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自制学具,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课前让学生用纸片裁剪各种三角形,学生为了剪全各种三角形,就必需复习有关三角形的基本知识;在教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前,布置学生剪一个规范的圆,学生为了剪一个规范的圆,就必须预习圆的有关知识。动手制造学具,学生容易接受,也很乐意自主完成,在制造学具的过程中,既能让学生学到此数学知识,也能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中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
1.创设开放的课堂氛围,形成学生动手操作的条件
平等、民主、合作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在毫无压抑感的气氛中学习,敢于设疑,敢于动手操作论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内在的心理需求。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摆一摆,拼一拼,搭一搭等实践活动,从而发现事物的奥秘,逐步形成实验求知的意识。学生在有意识的驱动下,动手操作的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
2.创设生活情境,引导操作
数学来源于生活,它是具体的,但数学又经过了抽象,我们应该将数学抽象的内容附着在现实的背景中,让学生学习从现实生活中产生、发展的数学,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来引导操作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地获得事物的表象。
3.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认识梯形”,让学生四人一小组制作梯形和平行四边形,再仔细观察这两种图形的异同,学生四人一组通过拼一拼、折一折、剪一剪制作出梯形和平行四边形,再根据己制作的图形小组合作自主地探索两者的异同。通过讨论与交流总结出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也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
三、课后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指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通过动手操作,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这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关键。
1.操作游戏丰富创造性思维
数学游戏,是小学生特别喜欢的活动,它既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有趣的七巧板”就可以让学生动手,拼出各种有创意的图形;“俄罗斯方格”也能让学生创设出多种方案。学生通过操作游戏,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丰富了创造性思维。
2.手工制作培养创新能力
例如教学《圆柱的表面积》后,教师设计了一堂活动课,要求学生做一些圆柱型的实物模型。教师提出制作圆柱时必须先画出圆柱底面和侧面的展开示意图,再沿线剪下拼贴而成。学生通过想想、拼拼、剪剪、贴贴制作出各种不同的圆柱型模型,有油桶、水桶、口杯等。有些学生还将圆柱与其他图形相拼,制作出火箭、电视塔、房屋等模型。
3.小设计提高应用能力
利用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和基本的技能,提出实际的问题,要求学生自己设计解决。可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例如,教师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后要求学生设计:在一块空地上修砌一个面积为10平方米的花坛。学生分小组讨论,设计出几中不同的方案。
总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是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师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全面发展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