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教学改革措施
2017-08-15周遥创
周遥创
【摘 要】深化教学改革是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而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主要是为国家提供应用型的人才,在现代社会中极为重要。本文针对现阶段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当前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改革的关键,提出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效,供参考。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教学改革措施
机电一体化又称机械电子工程,是20世纪80年代工程机械行业的核心技术,近年来得到了高速发展,现已成为世界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是培养这方面专业人才的基础,对促进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满足社会发展人才需求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现阶段相关的教学依然面临诸多挑战,这就意味着机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和发展,以适应时代要求。
1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课程教育目标相似性大特色不突出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机电相关专业关键的一门课程,所以现很多机电工程学院开设这门课程,也就是说这个课程涵盖了非常广泛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这是一个大的趋势。但在我们现在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培训课程,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和研究高校教育目标就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许多大学教育的目标几乎是一样的,很相似,没有自己的特色,或只是普通课程的教育目标设定部分。
1.2教材选用不合理与特色专业结合不紧密
因为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的理论内容是全面的,但每个知识点之间的相对独立,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是分散的,不能准确把握各模块的知识,那么学习的难度,学生的压力比较大,整体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据了解,这种情况在许多高校中存在,尤其是一些高校学生的基本素质相对薄弱。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比较重要的一方面就是现在的教师选教材的余地比较大,教材选用不合理,多数教师总喜欢选一些名校名师编写的教材或者权威部门规划的教材,此类教材都是质量较高的好教材,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每一个高校都有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因此并不适合每一个高校和专业;尤其是对于比较一般的地方院校,部分名校教师编写的高质量教材適合教师备课用,但是不适合学生学习用。
一个原因是,这样的教学内容,更深刻的阐释,理论和实践内容较少,学生的自学是比较困难的;解释应用更多的内容,另一方面,即使材料的选择,但通常情况下更多的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如数控机床,或使用案例的产品非常专业,如航空雷达。
1.3实践性环节中工程应用部分缺失与生产实践衔接不到位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环节设置的基本现状是“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主要讲授各个模块的理论内容,重在讲解传授知识;实验教学则对每一个模块的内容进行相应的实验验证,重在验证所学知识;课程设计则是通过一个设计题目锻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基本应用能力,重在应用输出知识。这个教学环节设置从传统教学的角度是完善的,是一个内部闭环,但是从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现代教学角度来讲是有缺失环节的,对于一门课程、一门技术学生学完之后就没有见过是如何在工程实践中具体应用的,谈何输出设计、谈何创新呢?所以现行的教学环节设置中实践性环节中工程应用部分是缺失的,与生产实践衔接不到位的。
2教学改革措施
2.1根据地域特色和学生就业方向等要素制订课程特色教育目标
机电一体化课程教育目标在现实教学过程中没有特色的问题,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思考年作者提出要制定教学目标应是课程的基本内容,而且有效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考虑专业特点、地域特色和就业教育目标的体现等)的特点,从而满足学生专业特点的需要。例如,我们对共有部分的机电一体化教育课程目标的学校不多,但对专业的特性是必须考虑我校机械专业农业方向很有特色,可以结合农业技术的一些典型的机电一体化教育的课程目标。地域特色就是要考虑学校属地,培养的学生应留在本地,服务地区的建设;关注学生就业方向则要知道我校的机电类学生毕业后从事机电产品安装、调试、操作、维护、维修、管理等方面工作所占的比重较大,而从事机电一体化技术或产品研发的工作比重较小,这些都是我们在制定课程教育目标时必须考虑的问题,否则就体现不了课程教育目标的特色性了,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就没有特色了,也不能更好地适应地方特色经济的发展需求了。
2.2结合本校人才培养的特色选用教材或自编校内教材
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材的选用,笔者的建议是要在明确课程教育目标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专业特色进行选择。前文已经阐述了课程教育目标的制定原则,如此就会有比较明确的教学大纲,那么教师在选教材时就可以依据教学大纲尽量选择与本专业教育目标一致的教材,如果能够选定名校名师编写的教材或者权威部门规划的教材最好,如我校原来就是以农林专业为特色的院校,那我校的机电类专业在选择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材时就应尽量采用同类农林院校、相近专业的教师编著的教材,这样教材对学生的适应性会更好一些。但是不同的学校又有自己的自身特色和实际情况,即使同类院校、相近专业教师编著的教材也可能不满足实际需要。此时就需要教师自己动脑动手解决自己的实际需求了,也就是相关专业教师自己在一起编著校内特色教材,这样就可以集百家之长同时又可以把自身特色内容融合到校内教材中了,满足对特色教材的需求。
2.3增设学生自主工厂实习以弥补工程实践应用环节的缺失
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实践性环节中工程应用部分缺失,与生产实践衔接不到位的问题,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就是在该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增设课程自主工厂实习环节,即将现有的课程教学环节调整为“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自主实习+课程设计教学”。课程自主工厂实习安排周期以一周左右为妥,时间在寒、暑假为宜,要求学生提前提交实习的主题、计划等,从而预先敲定主题保证实习质量。安排此实习好处有如下两方面,其一是确实督促了学生到工厂的生产现场关注某些机电产品或机电设备的结构、原理、运行、维修、保养等情况,获得第一手的实践知识,提高了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认知和理解,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其二也客观上督促学生增加了与企业、工厂生产实践的接触机会,弥补了现行教学体制中与生产实践接触较少、脱离生产实践的缺失,从而使学生提高了对生产实践的认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学即可用的成就感。
3改革实践效果
通过对近几年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探索,改革的措施实施后,一方面,教师和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育课程来提高学生的认识,对教学的意见并不是最重要的,对学习和教学效果的积极性提高了很多;在另一方面,在实践创作中自主教学实践过程中,前者显然很多课程设计质量相比,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设计的目标和方向,学生有了明显的提高,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结束语
在新时代背景之下,我们必须思考并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实际的教学效果。文章通过对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学问题的思考,结合课程自身的特点以及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对机电一体化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教改。改革实践的效果表明,改革措施的落实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保证和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凌红军.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探讨[J].科技风,2017(3):44-44.
[2]戚江涛,蒙贺伟,李亚萍等.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方法浅析[J].农业网络信息,2016(1):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