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生物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7-08-15汤静
汤静
一、新时期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性
初中作为义务教育的第二个重要阶段,是青少年在求学生涯中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层面来看,初中时期是青少年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渐增强的时期,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初步建立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所学习的知识和养成的习惯将对他们今后的人生产生重大的影响。从生物教学的层面来看,初中阶段是生物科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真正开始构建完整的知识架构和系统的学习方法的开始。学生是否能够产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是否能够牢固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方法。这一阶段的教学工作至关重要。
二、目前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1.生物教学的重要性未引起足够重视
以湖北省孝感市中考为例,2016年孝感市中考生物卷满分为30分,仅占当年中考各科卷面总分620分的4.8%。过低的分值占比在目前教育资源稀缺,一切以升学率为中心教学氛围下,直接导致生物所能分配到的教育资源是较为稀缺的。以孝南区某中学8年级上学期课表为例。一周35课时的常规教学时间中,生物仅占2个课时,课时占比为5.7%甚至在有些情况下,这仅有的5.7%的课时,在中考备考复习期间,还会被“语、数、外”等挤占。在笔者对孝感市孝南区五所初中所进行的抽样调查中,生物的课时占比平均在3%,可见,生物教学在初中教育阶段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2.生物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未充分发挥
新课改倡导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作为引路者指引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但在实际教学中,传统的教育模式根深蒂固,教师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生物教师在讲台上奋笔疾书,学生在下面埋头速记;又或者教师在台上讲的滔滔不绝,学生在台下神游在外。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呆滞、死板,没有新意,师生之间缺乏沟通。教师一味地想把所有的知识毫无保留地灌输到学生的脑海里,却忽视了授课的方法与效果。这就导致老师付出再多,学生却收获甚微,教学效率低下。
3.实验教学的比重较低,学生缺乏对生物的直观认识
生物是一门以观察和时间为基本研究方法的实验科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探索性的实验课程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笔者在孝南区各中学抽查了解到的情况,由于教育资源相对稀缺,学校管理层和教职人员对生物实验的重视不够。另外,由于实验课的准备工作相对书本教学更为复杂繁琐,部分教师存在“怕麻烦”的心理和畏难情绪。在笔者对孝感市孝南区五所中学的抽样调查中,实验课仅占各中学全部生物课时的10%。在部分学校中,甚至生物教材中规定必须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课程,老师因为怕麻烦,直接让学生观看实验录像了事。上述现状,导致学生在生物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对一些生物现象有直观、感性的认识。知识的理解吸收存在障碍。
三、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几点对策
1.加強与其他学科的穿插教学,提高生物教学效率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揭示生命本质的一门科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和许多学科都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生命科学课程就是从跨学科的角度揭示了生命现象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在初中生物课时较少的情况下,在教学时,可尝试加强生物与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等多学科的穿插教学,使学生能在有限的课时中尽可能多得吸取和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在生物教学中运用其它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分析生物学的现象和原理,也可以促进学生对其它与生物相关学科知识的巩固和灵活运用,使其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取得双赢的效果。
2.采用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教学中照本宣科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中,老师居于主体地位,和学生互动较少,对学生的兴趣点把握不足,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时,可尝试参考近年在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中采用较多的案例分析和热点解析等启发式教学方式。引导和启发学生灵活运用网络和信息化教学工具,自己搜集资料,利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对案例和与生物相关的事实热点进行分析,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分析进行点评与指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主动学习了生物知识,并能够获得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这种正向的反馈不断积累,将有助于增加其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生物的学习效率。
3.提高生物实验的教学比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学习习惯
生物、物理、化学事实上都是实证科学,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学习到的知识比单独从书本上学习到的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比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学校管理层要意识到实验课对教学成效的重要性,给予充足的物质支持,配足实验设备和器材;另一方面,生物教师需要克服主观畏难情绪,在保障学生安全的情况下,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各种生物现象,通过生动的动手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学习习惯,灵活直观地掌握生物学的各种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