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小香鸡产业化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2017-08-15杨继香
杨继香
黎平小香鸡主产于黎平、榕江、从江等县,是黔东南各族人民在封闭、半封闭的社会环境,和野生或半野生的自然环境下,经过长期的自然择培育出来的地方鸡品种,1983年被贵州省列为地方优良畜禽品种,命名为“黔东小香鸡”,以个体小、肉质特别鲜美著称于世;其中的黎平小香乌鸡,又因其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超过我国著名药用鸡泰和乌鸡,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是我国不可多得的优良地方家禽品种。
一、形成条件
1.自然和环境条件 黎平县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地带,植物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达74.6%,境内雨热同季、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为15.6℃,无霜期290天,年降雨量1219.6毫米,积温4272~5527℃。县内无工业污染,水质清洁、空气清新、环境优美。这样的气候和环境,造就了黎平小香鸡独特的品种特征和品种优势。
2.社会和人文条件 黎平县是典型的山区县,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当地村民特别是苗、侗、瑶等少数民族大多以村落的形式居住在大山深处。以前,黎平交通闭塞,村民与外界的联系很少,生产方式落后,生产生活基本上是自给自足,村民家家户户都饲养黎平小香鸡以备不时之需,鸡和鸡蛋是馈赠和招待亲友的名优土特产;黎平小香鸡以放牧为主,只在早晚补饲少量谷物;粗放的饲养管理,使黎平小香鸡具备了独特的品种特征。
二、品种特征
黎平小香鸡具有个体小、耐粗饲、易饲养、行动敏捷、觅食力强、抗病力强;皮薄骨细、肉质细嫩、肉味特别鲜美等独特的优良特性;成年鸡体重为公鸡1.29千克,母鸡1.13千克,出壳重30克,30日龄重110克;180-210日龄时半净膛屠宰率为:公鸡78.71%,母鸡80.68%,全净膛屠宰率为:公鸡70.85%,母鸡72.82%。
据贵州省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到黎平县采集黎平小香鸡中的乌鸡标本与我国著名药用鸡——泰和乌鸡进行肉质对比分析,100克鸡肉中总氨基酸、必须氨基酸、半必须氨基酸和非必须氨基酸的含量,黎平烏鸡分别为75.32、31.10、13.78和30.44毫克;泰和乌鸡分别为70.91、29.50、14.61和26.80毫克,说明黎平乌鸡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与泰和乌鸡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发展现状
(1)黎平小香鸡品牌优势逐渐显现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质鲜美的黎平小香鸡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是待客和馈赠亲友的名优土特产,产品一直供不应求,黎平小香鸡当地市场价每千克50-60元,沿海、广州等地每千克高达60-70元,市场需求巨大,黎平小香鸡发展商机无限。
(2)黎平小香鸡产业化发展正在形成 近年来,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山地畜牧业发展的政策,为小香鸡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随着有实力的个人和企业的加盟,小香鸡产业化发展进程日新月异。目前,全县已有年出笼1000只以上的黎平小香鸡养殖场(户)200多个,黎平小香鸡年存栏一直保持在100万只左右。
2.存在的问题
(1)质量数量提升缓慢 黎平小香鸡产业化发展的现状是千家万户自给自足的养殖模式逐渐消失,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模式尚未形成,家庭养鸡场正成为黎平小香鸡的主要养殖模式;黎平小香鸡还没有统一的品种标准和养殖标准,养鸡场之间各行其是,养殖规模上不去,形不成规模,鸡的质量也无法保证,小香鸡的品牌效应显现不明显。
(2)抗御风险能力较差 由于没有畜牧龙头企业的带动,每当市场出现波动时,小规模的养殖场就会因受到冲击而倒闭,小香鸡养殖存在较大风险。
(3)产品加工严重滞后 目前,黎平县还没有禽类产品深加工企业。小香鸡的销售仍然以出售活鸡和鲜蛋为主,只能在近距离小范围区域内销售,产品走不出自己的家门。每当发生人畜共患禽病市场休市时,就会造成活鸡大量积压,给养殖场造成重大损失。
四、思考与建议
1.制定地方标准和养殖标准 由农业主管部门牵头,制定黎平小香鸡和黎平小香乌鸡地方品种标准和养殖标准,对全县的小香鸡和小香乌鸡品种和养殖方法进行统一,达不到标准的鸡和蛋不准上市销售,确保黎平小香鸡的品牌形象。
2.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鼓励畜牧龙头企业进入黎平,形成“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项目运作模式。利用龙头企业在技术、资金、营销上的优势,带动黎平小香鸡产业的发展,同时解决广大养殖业主在技术、资金、销售上存在的不足,把养殖风险降到最低。
3.加大小香鸡产品开发加工力度 鼓励畜禽产品加工企业进入黎平境内,对黎平小香鸡和小香乌鸡进行深加工,生产出更多受消费者喜爱的风味独特的产品。
4.建立黎平小香乌鸡纯繁基地 利用龙头企业在资金和技术上的优势,选择黎平小香鸡中的乌鸡进行提纯和扩繁,培育出纯种的黎平小香乌鸡,并把黎平小香乌鸡产业做大做强。
5.利用电商平台加大产品的销售 将利用阿里巴巴等电商进驻黎平的契机,将黎平小香鸡产品与“美丽黔东南”旅游产业文化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开发推销“旅游农产品”,推动地方特色畜禽养殖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