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县新农村建设的对策与研究
2017-08-15谢吉明
摘 要:加快土地流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农村土地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加快新农村建设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有举足重轻的作用。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一、课题研究背景
单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属黄河冲积平原,全县20个乡镇(办事处),508个行政村,2522个自然村,土地总面积1649万平方公里,人口117.6万,人均1.3亩。目前农村乱盖乱建房的现象各个村中比比皆是,年轻人及新接婚的往村边沿靠油路处发展,村内老屋旧屋一片空墟,使我县农村当前农村呈现“空心村”现象。
二、单县旧村呈现“空心村”的原因
1.是集体土地流转不畅。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集体的土地大多分到千家万户,村里很少留有机动地,由于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无能力从农民手中有偿收回闲散的集体土地,即使有些承包大户有资金,无参照标准,无法对闲散的土地进行承包。由于土地流转不畅是“空心村”形成的根本原因。
2.是村庄建设规划滞后。农村建设缺乏规划指导,村庄建设规划没有与土地利用相连接,脱离农村实际,操作性不强。农村没有一盘棋的观念,建设随意性大,不参照上级新村建房标准,随意建设,使整个村庄像“摊大饼”式的向外扩张。
3.是农村人口大规模迁移。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的农村剩余去城里经商及务工,以调查发现,有的农民手中有钱在城市中买了房子,但家里的房子一直闲置,真是“挪窝”不“腾笼”现象。
三、当前单县旧村改造的途径
1.是改建式。就是在原地折旧基础上新建,统一规划,统一户型,这样可节省用地50%-60%。
2.是返老式。整治旧村多出来的土地,除了一半用于住房,一半用于归村集体所有,用于修公路、村内按排公益设施建设。主动腾出的土地归公,抵交公益集资金额。
3.还耕式。在保障村内各项建设用地基本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将腾出的宅基地作为耕地。
四、单县旧村改造的对策
1.领导重视,严格考核责任制。当前单县把旧村改造作为一项工程,指令性任务,各级政府一把手亲自抓,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过错追究制,离任考核制,一票否决制。
2.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严格实施。建设局、国土局、乡镇等有关部门要根据各村实际,合理规划,拿出具体实施方案和措施,依法以收回村内空心地、闲置宅基地、统一使用。这样投入少,见效快,即方便群众,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能尽快改善当前单县农村的居住条件。
3.要统一性地搬迁。可根据各村的经济实力规定好时间在几年内完成,先搬的可适当给予补偿,拒不搬迁的可采取相应的措施,将几个自然村合并在起,这样腾出的土地面积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4.要有偿回收。土地管理法规: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村集体 组 织可统一回收空闲宅基,村统一安排,对拒不交出的,可回收承包费,对超出部分拒不交出的,可收超占使费。
5.积极推行土地转换政策。为了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实现资源的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符合村庄建设详细规划的前提下,应对那些位置分散闲置地和利用价值较低地,进行土地转换,盘活利用。
五、当前单县新农村规划的措施
由于以前农村建设长期处于无规划状态下,导致农村住 城宅布局散乱,风格不一,土地利用不集约,不仅影响了乡村风貌 ,也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农村居住点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相对集中。一般说来居民的选址应用满足以下几点:
1.是居民点交通便利
目前农村没有像城市那样四通八达的交通体系,现状的农村道路硬化率较低,这不仅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生活,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由于农村总体经济实力不如城市,各项建设投资少,农村不可能把资金大量投入道路建设,因此我们在进行居民选址在靠近已经硬化的县级或者村级道路,以减少对道路建设的投入资金。
2.村民居住相對集中
新农村规划对于居民点的规模大小有不少要求,如大型居民不少于300户,中型居民点不少于200户,小型居民点不少于100户,根据居民住宅大多以80、90年代建筑为主这一点现状,居民点选址后进行大拆大建是不现实的,那种以新村换旧村的理论在实际工作中显然是不可行。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尽可以尊重实现,选择居民相对集中的位置进行重点建设,对于那些年代较晚的建筑可通过规划过程中来整治,避除全部拆除新建,以便节约建设资金我。
3.村民耕作便利
新农村规划虽然对农村的未来提出了各种各样可行性的建 议,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大部分农民还是以耕作为主,针对这种情况,居民点的选择点尽可能有利于耕作,以满足农民的生产要求,减少农民耕作的过程。耕作半径的确定:根据我们对当地村民调查的资料表明,30%的农户认为耕作半径应在1公理以内,37%的农户认为应在1-2里内,20%的农户应在2-3里内,9%的农户在3-4里内,4里及以上仅为4%。根据以上资料表明96%村民认为合理耕作半径应为1-3里。
总之,单县进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的长期性、艰巨性工作,搞好这项工作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有力措施,增加耕地的最重要途径,也时我们单县举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作者简介:谢吉明(1969-),男,山东省单县高老家乡国土资源所,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