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

2017-08-15黄红波

农家科技 2017年6期
关键词:三资加强管理

摘 要:农村财务管理直接关系着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着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关系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和壮大。只有扎实做好农村“三资”管理、切实规范农村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从实强化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才能使农村集体财务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关键词: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農村财务管理直接关系着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着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关系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和壮大。扎实做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切实规范农村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从实强化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使农村集体财务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更加有效地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针对红塔区已经开展和正在开展的“三资”管理工作,我浅议下自己的看法。

一、红塔区“三资”现状

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稳定与发展,而规范“三资”管理的前提是要摸清“三资”家底。

1.开展“三资”清查,摸清“三资”家底。农村集体“三资”是群众关注的焦点、热点,也是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违纪、违法问题易发、多发领域。为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有效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红塔区曾对全区81个村(居)委会,759个村(居)民小组的“三资”进行了清理摸底。

结果为:清理货币资金57477.79万元、清理固定资产11222件,原值111825.17万元;清理土矿资源2155宗,总面积43162.77亩;清理集体债权2097项,金额15040.43万元,核销呆坏账304笔,核销金额564.55万;集体债务2676项,金额20843.25万元,按程序核销呆坏账254笔,核销金额658.16万元;清理集体企业52个,原始投资额15925.46万元;清理经济合同5025份,总金额162700.21万元,通过清理、摸清了家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调整账务,理顺了关系。清理过程中,对一些权责不明的债权、债务进行了全面清理,对有物无账的资产进行了补登,对长期挂账的有账无物的资产按程序进行核销,进一步清理了“三资”关系,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规范了会计核算,促进了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建设。

3.边清边建,规范了台账。开展“三资”清理,对清理出的“三资”全面建立台帐,对有账无物的资产,查明原因再进行核销,清理工作经公示和村民代表签字后,分类汇总,登记造册,每册台账一式两份,分别由村级、乡镇(街道)“三资”中心保管。

4.民主监督,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开展“三资”清理工作以前,部分村组由于历史遗留,对自己的家底不清楚,干部与干部之间相互猜测、怀疑,阻碍工作开展。经过“三资”清理,党员、干部、群众、村民代表、民主理财小组广泛参与,百姓通过观看公示、听取党员干部讲解,弄清了自己的家底,解除了误会,团结了力量,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二、“三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红塔区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部分干部群众对清理工作认识不到位。认为手续繁琐,没有必要,小农意识较强,文化素质偏低,对集体的事务关心甚少。

2.个别资产资源承包不规范。个别村组的资产资源发包时,签订合同时间过长,承包金低,缺乏科学性、合理性。

3.个别村组集体经济入不敷出,亏损面大。个别村组不良资产比率高,债权债务处置化解难度较大,“空壳”村现象突出。

4.“三资”管理工作长效机制有待加强。清理工作结束后,区、乡两级筹备建立了管理长效机制,执行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增强。

5.监管力量薄弱。红塔区“三资”监管工作在农经部门,而区、乡两级人员主要从事村、组财务管理工作,忙于资金收付、会计核算等业务,对村组资产资源监管力不从心、监管漏洞时有出现。

三、浅议加强“三资”管理工作

强化规范化“三资”管理,主要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1.统一思想认识,推动全局工作。继续推行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民主监督、科学管理的运行机制,确保农村集体“三资”保值增值;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保证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事件的发生。

2.加强工作机构。要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持续、到位,彻底走出“清了乱、乱了清”的怪圈,关键在有机构谋事、有人办事。下步工作中应继续梳理村、组两级集体资产管理职责,强化机构,配足人员,破解工作薄弱环节、夯实基础。

3.完善机制。围绕 “三资”监管重点,完善各项制度,落实“村组管理、民主监督、区乡审核、共同把关”的监管机制。一是完善资产管理制度。规范资产的购建、出租、出售、报废等制度,以刚性条文,加强对村集体建设工程招投标及资产出租出让的管理;二是完善资源处置制度。完善资源公开招投标、拍卖等管理制度,通过有为的运作,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三是完善收支预决算制度。充分利用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有效压缩抑制非生产性开支,杜绝不合理与不合法开支的发生,遵循“发扬民主、统筹兼顾、量入为出、留有余地”的原则,年初编制年度预算方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是完善动态监管系统。通过完善“三资”数据库,健全“三资”动态监管系统,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落实资产资源登记簿制度和集体资产资源审计监督制度,确保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资金资产资源占有、使用、收益和分配的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

4.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完善“日常管理靠制度,审计监督有依据,出现问题必追究”的管理机制,发挥农经部门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作用。工作人员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财务制度,不履行职责造成财务管理混乱或侵占集体资金资产问题的,由相关部门责成责任人将侵占的集体资金和资产如数退还集体经济组织;构成违纪的,移交纪检监察部门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参考文献:

[1]农村财务会计 、农村经营管理.

作者简介:黄红波(1972-8-),女,汉族,云南玉溪人,大学本科,农业经济师,研究方向: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模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发展、农业产业结构有效调整等。

猜你喜欢

三资加强管理
加强农村“三资”管理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广州:农村集体“三资”交易全程上网
关于农村“三资”管理现状及相应对策分析
加强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措施分析
关于加强国企党内监督的几点思考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