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敏感关注中国高官南亚行
2017-08-15邹松
●本报赴尼泊尔特派记者 邹松 ●本报驻巴基斯坦特派记者 徐伟 ●郭媛丹 ●冯国川
今天是印度独立日,是该国独立70周年的纪念日。14日,印度媒体很忐忑地猜测:今年中国边防军的代表还会不会像往年一样,与印度边防军一起来过独立日?印媒称,印军已经给中方发了邀请,但今年8月1日,他们并没有像往年一样收到中国人民解放军“一起来过建军节”的邀请。对上述说法,《环球时报》记者尚未从中国国防部获得证实。不过随着印军越界事件的持续,印度舆论的敏感和不安是显而易见的。14日是巴基斯坦独立日,中国副总理汪洋在赴伊斯兰堡出席巴独立70周年纪念活动之后,又于当天傍晚转往尼泊尔进行访问。《印度快报》14日评论称:“印中边界对峙之时,中国在尼泊尔扩大影响力并非好兆头;而‘一带一路也是尼泊尔减少过分依赖印度经济贸易政策的机会。”
尼泊尔减少对印依赖
汪洋于当地时间14日18时到达加德满都国际机场。15日上午,他将在加德满都杜巴广场出席“九层神庙”修复项目开工仪式;下午,他将分别会见尼泊尔联合共产党(毛泽东主义)主席普拉昌达和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主席奥利。16日,汪洋将率代表团参观尼泊尔传统医药研究培训中心,并会见尼总理德乌帕和总统班达里。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14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汪洋副总理此访是今年中尼之间一次重要的高层互动,希望通过此访进一步推动落实两国领导人和政府达成的合作共识,深化中尼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务实合作。
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外长斯瓦拉吉上周访问了尼泊尔,她在尼期间会晤了尼泊尔总理和不丹外交大臣。
“近年来,加德满都倾向北京,这是减少对新德里依赖的民族主义驱动的一部分。”法新社14日报道称,曾经在尼泊尔南部扮演“边疆城镇生命线”的印度帮助尼泊尔修建的铁路,已经被废弃了。现在尼泊尔北部正在修建的一条新铁路由中国资助,寄托着该国振兴国际贸易的希望。“中国与亚洲较小国家的支票簿外交对印度来说是一个痛点”,文章引用《外交学者》杂志资深编辑潘达的话说。
尼泊尔最大英文报纸《喜马拉雅报》14日报道称,2017年,中国承诺对尼投资83亿美元,用以修建道路、水电站等项目,这一投资额已远远超过印度许诺的3.17亿美元。
尼泊尔前总理兼最大在野党尼共(联合马列)主席奥利上月底访问西藏与中方人员会面,提及尼方愿意参与中国“一带一路”项目及建设。奥利被视为亲华派,印度媒体曾将奥利辞职视为印度的“外交成就”。印媒纷纷表示担心,表面上尼泊尔自称将“维持中立”,但种种因素似乎令尼国倾向“亲华外交”政策。尼泊尔国内有学者向《加德满都邮报》建议称,现在中印边界争议升级之时,正是尼泊尔提出解决尼印边界争议的最佳时机。
汪洋出席巴国庆典
14日,巴基斯坦总统侯赛因在伊斯兰堡会见汪洋。侯赛因感谢中方派团出席巴基斯坦独立70周年纪念活动。他说,巴中是“铁杆朋友”,巴方将继续在涉及中方核心利益问题上给予中方坚定支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汪洋向侯赛因转达了习近平主席的亲切问候,称建交66年来,中巴关系始终健康稳定发展,成为国与国关系的典范。当天,汪洋出席巴基斯坦独立70周年纪念大会并致辞,高度评价巴独立以来发展建设成就,盛赞中巴传统友好,并展望了两国友好合作的广阔前景。
13日,巴总理阿巴西会见汪洋,双方共同出席中巴重要合作项目竣工和开工揭牌仪式及合作文件签字仪式。
多家印度媒体这两天都关注了汪洋访巴的消息。印度《第一邮报》14日称,自6月洞朗对峙以来,印度必须注意中国一再提及克什米尔。而中国副总理在巴基斯坦独立日访巴是两国关系日益密切的另一个指标。《印度教徒报》称汪洋率领的中国高级别代表团是巴基斯坦独立日70周年庆典上的“特殊贵客”。文章引用巴基斯坦外交人员的话说,这次访问显示中国最高层对中巴“全天候伙伴关系”表达的特殊姿态。文章还强调,汪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是中国最高层领导人之一。
印媒称,汪洋是自6月中旬中印发生边境冲突后,首名访问南亚的中国政府高级官员。有分析认为,汪洋前往巴基斯坦和尼泊尔“或肩负了特殊使命”,鉴于中印边界局势愈趋紧张,汪洋“将不可避免地谈及中印边界局势,甚至会试探中印一旦发生战争后巴尼两国的态度,商讨可能来自两国的协助”。
印媒称边界会谈“未实现”
“洞朗对峙,印度军队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会晤并没有举行”。印度《经济时报》14日爆料称,印度军方与解放军原定于上周五在锡金举行重要会晤,以缓解边界对峙局势,但实际上,这一会晤并未实现。报道援引一位不具名的印度政府高级官员的话说:“我方对会议进行了安排,但中方没有出现。他们(中国)没有决定要参加这次会议。”
早些时候《经济时报》曾称,中印“将军级”会谈计划于上周五在锡金举行。还有印媒宣布印度和中国军方高层11日在位于中印边界锡金段的乃堆拉山口举行了“国旗会谈”,但“没有谈出结果”。而现在得到的消息是,会谈根本没有进行过。据称印方的目标是在会谈中“确定双方在实际控制线的和平”。
《环球时报》记者14日就此报道向中国国防部求证,截至发稿时尚未答复。
据《经济时报》报道,印度也很想知道中国是否会派代表参加将于8月15日印度独立日举行的仪式性的边境人员会晤(BPM)。此前,在印度和中国的重要纪念日,比如印度独立日、共和国日和中国建军节,这种会晤会在中印边界的五个地点举行,旨在确保两军之间的和平与和谐。报道称,印度军方已经就8月15日的会议向中国军方发出邀请,“需要重点指出的是,解放军今年八一建军节没有邀请印度同行参加这种会议,而此前每年印方都会收到邀请。”
另据《印度教徒报》14日报道,印度官方透露,尽管目前中印部队边界对峙引发局势紧张,但11月印度海军与中国海军将共同参加一项国际海上搜救演习。报道引述一名匿名印度官员的话说,印度洋海军研讨会(IONS)现任主席国孟加拉国将于11月在孟加拉湾举办国际海上搜救演习。届时,除印度、英国、法国和伊朗等会员国,中国、日本等观察员国也将派飞机和舰艇参加。IONS是由印度在2008年2月发起的印度洋沿岸国家区域论坛,目前有23个会员国和9个观察员国。
巴学者呼吁印度尽快撤军
《印度斯坦时报》14日称,上个季度中国对印出口增长33%,“两国贸易并未受政治影响”。印度《第一邮报》则称,目前两军边界对峙没有缓和迹象,外交专家认为,印度应对此保持耐心,并准备好“打持久战”,同时保持活跃的外交渠道。报道称,1986年至1987年,中印两军也曾因“旺敦事件”对峙良久,最终通过对话解决。印度《金融快报》13日称,印度前外交部秘书长萨兰认为,印度此次“不能让步”。“在当前这种对峙下,就不丹和印度而言,一旦中方完成高速公路这一永久性基础设施的建设,将大大增强中国在该地区的军事能力。所以,如果印度现在不坚定立场,就很难再扭转”。
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称,日前中国连续向印度发出自“洞朗对峙”以来最密集、最直率的警告,但印度似乎选择“死磕到底”,以显示其“大国身份”。《印度快报》认为,印度政府正试图采取两种“外交方式”解决中印对峙危机:第一种选择是让不丹军队在对峙地区代替印度军队,使中国和不丹军队双方撤兵,但又担心这会给不丹提供与中国直接接触的动力,使其与中国建交;第二种选择是延长对峙时间直至11月,称“随着冬天的到来,该地区的气候恶化,任何军事行动都将变得困难”。
《印度快报》认为,中国不会冒着风险而和印度全面开战。巴基斯坦学者、前军官费亚兹14日则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如果印度和中国一旦打起来,毫无疑问中国会赢。他说,相比印度国内复杂的民族矛盾,社会、政治、宗教和意识形态的分裂,中国有着对抗外敌的团结一致的决心,有强大的民族意志。而与印度不同的是,中国从未对外侵略过,1962年的中印战争也是被迫自卫,对中国领导人来说,战争是最后一个选项,但正是这种正义和平的国策,使得中国拥有强大的反击侵略的能力。因此,对印度来说,最好的避免受辱的方式就是立即从洞朗地区撤军,“撤得越快,对他们自己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