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社团在促进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中的作用研究
2017-08-15蒲彦羽
文 /蒲彦羽
高校社团在促进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中的作用研究
文 /蒲彦羽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未来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加强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社团是高校开展校园活动的主要载体,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的主要途径。高校学生工作者只有善于利用社团做好校园文化建设,运用多种方式,全方面多角度地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调动大学生的参与热情,才能让高校的传统文化建设具有广泛的参与性。
一、高校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之林的重要基石,是中华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重要特征,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价值体现。高校加强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无论是传统文化中关于责任担当的描述,还是关于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的阐述,都是当代中国社会前行的思想源泉。无论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还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均激励着当代大学生 “以中华之崛起为己任”而奋发图强。
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足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食粮。21世纪,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华民族应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做好继承和发扬。其中,指引中华儿女前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升华与超越。从理论源泉上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糅合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现了中华民族面对当前社会发展状况下的创新力;从思想内容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既有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又反映了当前社会的普遍愿望,还吸取了西方优秀现代文明的精髓,同时又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从时代高度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完美继承,又站在时代的高度对社会、人民提出了新的要求,达到了传统与现代、民族与时代、继承与超越的完美统一。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升华与超越。
二、以高校社团为载体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要让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在教育中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高校是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高校社团则是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高校要善于利用社团做好校园文化建设,让大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让大学生在高校的社团活动中,以“中华之崛起”为己任,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滋养身心,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高校应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作为建设校园文化的行动指南,充分利用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全面培养高校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进而构建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高校学生工作者在利用社团做好高校传统文化素养建设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将时代感和使命感融入高校社团文化活动中,要让学生意识到,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的高校社团活动,并非一味的“复制粘贴”中华传统思想中的三纲五常,也不是照搬“仁义礼智信”,而是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让社团活动充满时代感,创造性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
高校要注意在社团活动中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要求学生写出读书笔记、开展读书主题研讨会交流学习心得、开设专家讲坛、定期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仁义礼智信”等内容开展交流活动,让书香沁润大学生的心灵。
三、结语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的社会变迁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高校的学生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应当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 “在高校教育中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为指南,充分运用大学生社团活动做好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教育,将高校社团活动打造为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利用高校社团活动弘扬和繁荣中华文化,糅合国学精髓建构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工作的工作路径,为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献一份绵薄之力。
【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文科一般项目“高校学生社团在加强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作用研究”(17SB0592)的阶段性成果】
西南石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