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大学生精准就业工程的意义
2017-08-15杨颖孙香珍王磊任月肖
文 /杨颖 孙香珍 王磊 任月肖
浅谈中国大学生精准就业工程的意义
文 /杨颖 孙香珍 王磊 任月肖
目前大学生就业出现了无业可就、有业不就、有业难就等现象。要在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形势下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就要有更加精准的就业指导服务,精准发力促进大学生高质量的充分就业。
精准就业;就业指导
大学生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成了一个难题,为了促进应届毕业生及时就业,精准就业,提高就业率,精准就业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做好精准就业指导工作的必要性
目前大学生就业出现了无业可就、有业不就、有业难就等现象。从客观角度来说,是由于结构性矛盾、就业环境等原因造成的,但是从主观原因分析,不难看出就业观念不正确、没有专业指导和帮扶导致了延迟就业等问题。要在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就要有适时精准的就业指导服务,精准发力促进大学生高质量的充分就业。
二、精准就业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第一,就业指导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缺乏深入的精准指导和专业化的服务意识。目前,在大多数高校中从事就业指导专业工作的专职老师比较少,大多是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老师或者辅导员兼任。这部分老师既要处理烦琐的日常工作,还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无论是从时间还是专业性来说都不能保证达到最好的效果,针对性不强,很难实现精准就业指导的专业化和职业化。
第二,互联网等就业信息平台的落后和不完善。如今互联网发达,绝大多数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的来源越来越依靠网络等各种新媒体。由于大多数信息数据平台对毕业生就业意向和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这些双向需求的数据收集不够,只简单发布招聘信息,不能够做到针对不同的岗位需求、专业技能、就业区域、职业匹配等进行精准的信息推送,这就导致了学生需要在海量的招聘信息中逐个筛选,耗时费力甚至错过适合的岗位。
三、提高精准就业的途径
第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市场需求的人才类型、专业类型来调整学校设立的学科和专业结构。根据市场所需开设专业,招收学生,按照市场、企业需要的人才标准培养,进而促进精准就业,做到“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
第二,建立一支具有专业化知识的精准就业指导队伍。各高校要组建一支专业化的指导队伍,指导学生做好就业规划,踏实有效地进行创业实践,撰写求职简历,如何参加面试;对存在求职压力和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等,对学生的就业择业观进行正确引导;建立分类制度,针对不同学生、不同问题分类登记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第三,搭建精准就业综合信息化平台。目前互联网越来越发达,处于大数据时代,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分析大数据,全面搜集整理国家的相关就业创业政策、各种就业创业指导、广大招聘单位发布的招聘信息等信息资源,还要搜集整理毕业生的学历、所学专业、顶岗实习经历、学习成绩、职业技能、求职意愿、择业区域、求职岗位等,并对专业匹配度等信息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统计分析。通过搜集汇总毕业生和招聘单位两者的双向需求信息,利用公众号、APP客户端、校园网等平台媒介,把招聘信息分门别类地推送给相匹配的求职学生,提高学生就业的有效性和精准度。
第四,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机制。不仅要有师生的评价还要有社会的评价,不仅仅看就业数量还要看就业的质量,利用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收集多方的反馈意见,从多个方面来评价精准就业指导取得的实际效果,从而更进一步推进和优化精准就业指导的实施。
四、结语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人才资源,因此认真做好精准就业指导工作,切实解决他们在求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提高其就业质量和就业率,不仅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处于新常态,我们要按照国家的发展战略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创新培养人才的新模式、新方法,依照“就业问题分析要精确、人才培养要精准、资源配置要精确、就业措施要精准”的精神,积极寻找大学生精准就业的新方法、新途径,帮助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做到精准的就业分类、就业指导、就业帮扶,从而促进广大应届毕业大学生及时就业、充分就业。
[1]马佳慧.高校应届毕业研究生就业精准指导模式探索[J].时代教育,2016(3):98.
[2]邵婷.浅谈如何解决大学生充分就业问题[J].未来英才,2015(16):254.
【本文系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校企合作利用‘互联网+一站式服务’提高大学生就业扶贫精准度”(JRS-2017-114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杨颖、孙香珍、任月肖单位系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王磊单位系石家庄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