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学经典(三十)珍重友情

2017-08-14刘思禾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7年23期
关键词:友情孔子

刘思禾

友情是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幾乎每个人都有朋友。朋友之间总是要相互帮助,一起成长,喜悦一起分享,痛苦一起承担。如果没有体验过友情,那么人生总是缺少了些什么。古人对于友情有着深刻的理解,讨论了很多关于朋友的哲理。这期我们选择了一些相关的材料,共同积累一些古人的友情典故。

好朋友和坏朋友

孔子对于友情有深刻的认识,《论语》开篇就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友相处快乐,是因为相互可以砥砺德行,促进学问。孔子的学生曾子说:“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就是这个道理。不过,孔子提醒我们,要注意好的朋友和坏的朋友,好的朋友是益友,坏的朋友是损友。好的朋友就是正直的朋友、诚实的朋友、见闻广的朋友,这对人是有益的。坏的朋友也有三种,就是爱逢迎的朋友、喜欢吹捧的朋友,以及没原则的朋友,这三种人对人是有害的。朋友之间相处,孔子特别讲到守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说了的话要算数,要履行承诺,不要说话如吹风,过去了就不管了。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没有信用,就不会有真正的朋友。

【素材解读】孔子对友情的理解充满了智慧,对于今天理解朋友交往是非常有益的。亲情不可替代,爱情要看缘分,一个人的生活能否健康阳光,很大程度上在于有没有朋友,有什么样的朋友。以诚相待,共同成长,这是友情的意义。

【适用话题】成长路上;选择; 信任……

胶膝之交

陈重和雷义,是东汉年间豫章郡(今江西南昌)人,两人一起研读经书,都是饱学之士。太守张云闻陈重之名,嘉许他的德才品行,举荐他为孝廉,陈重要把功名让给雷义,先后十余次向太守申请,张云不批准。第二年,雷义也被选拔为孝廉,两人才一起到郡府就职。

雷义任尚书侍郎时,有一同僚因犯事,当受处罚,雷义为他分担责任,向上司申辩,愿意自己独担罪责。陈重闻知,弃职进京自陈曲衷,请求为雷义赎罪。后顺帝下诏,两人皆免官,并免予刑事处分。

雷义回乡又被举荐为秀才,雷义要把这功名让给陈重,刺史不批准。雷义就假装发狂,披头散发在街上替陈重奔走呼吁,而不去应命就职。因此乡里传遍他们两人的事迹,说道:胶和漆自认为融为一体,坚不可摧,还不如陈重与雷义,荣辱与共,生死相依。

【素材解读】陈重和雷义的友情的确感人,堪比伯牙子期。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朋友之间的相知是根本。友情从来是心灵的相契,只有人格、趣味相互欣赏的人才能成为好友。

【适用话题】感动;知音难觅;默契……

另外一种友情

《庄子》讲了这样的故事: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是好朋友,他们说:“谁要是把领悟虚无之道看作最重要,知道生存和死亡本来是一回事,我们就可以做朋友啦!”后来子舆有病,子祀去看望他。子祀说:“造物主把你变成这个样子了!背驼下去,头弯下去,发髻倒指着天。你怨恨吗?”子舆说:“哎!这是我生命中的得与失啊,应该平静地面对,何必有什么情绪呢?”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个人也是好朋友,他们说:“谁能相处的时候就像是没有相处一样,谁能相亲爱就像没有亲爱一样,精神在天际之间游走,任万事的变化,大家相忘在江湖中呢?那就是好朋友了。”突然,子桑户去世了,孟子反、子琴张就在一旁,或者编曲,或者鼓琴,一起歌唱到:“桑户啊!你已经回到了本真,而我们还是在人间啊!”孔子的学生子贡看到这些,非常吃惊。他问孔子:“这些人怎么在朋友的葬礼上这样呢?”孔子回答说:“这些人是在世俗礼法之外的人啊,不能用礼法来看待他们。”

【素材解读】庄子认为,朋友之间不要太在意情意,只要认同一些超出社会生活外的更精纯的东西,自然就成为好朋友。这样的友情别具一格,风格淡淡的,却余韵悠长。

【适用话题】平淡之美;友谊;哲思……

猜你喜欢

友情孔子
友情也需要及时“修补”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我有友情要出租
友情
友情
我有友情要出租
孔子在哪儿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